




如果說南鑼鼓巷是北京胡同商業的代表,五道營則呈現出一個胡同的原本面貌——靜謐、悠閑、自由、韻味十足,這里處處透著慵懶,總會看到住戶在四合院門口納涼,胡同內所有的店鋪都在午后開張。這里保留著老北京胡同的生活氣息,又帶著中西合璧的淡淡商業氛圍。
在這條632米長的胡同末端右岔口處,有一家不足20平米的小店。不顯眼的廣告牌上,寫著 “CHANGE”、“Swap shop”,右上角有一個并不明顯的循環符號。這里號稱全國第一家的Change交換商店,店內除了擺在柜頂的鐵皮復古模型,全部都是換來的“二手”商品。
“喧賓奪主”的副業
Change交換店的老板是一對夫妻——來自山東的聊洪斌和太太鐘捷,并雇有一名兼職職員吳姐。聊洪斌做過八年IT男,開過三年酒吧,后來因為店面拆遷轉戰五道營。初來五道營胡同,聊洪斌創業經營一家鐵皮復古模型店,馬車、老爺車、哈雷摩托車……特色是有,但相對高價、小眾化的這些模型卻鮮有買家,滯后的現金流讓聊洪斌開始不得不為“生存”想出路。
起初,聊洪斌和太太將原來開酒吧時所收集的特色別致小物件也擺在店中售賣,沒想到,這些異域味十足的小擺設卻備受青睞,很快脫銷。于是,聊洪斌萌生了發展售賣“小伙伴”的副業,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貨源從何而來?
就在犯愁時,一次與國外友人的聊天讓他有了新的想法。朋友介紹在國外有一種非常流行的商店叫swap shop,即交換商店。在那里,人們將家中閑置、不用、占地方的東西,帶到swap shop,在店中挑選你所需要的商品,以物換物。在聊洪斌看來,這正是國內的一塊空白市場。每個人都會有閑置、不用的各種物件,而現在除了丟棄沒有任何讓其產生價值、再利用的渠道。于是2010年6月14日,Change交換商店開張了。
Change交換店,首先是商店,消費者可以拿現金在店內購買任何商品;其次,這里是交換商店,如果確實有閑置、無用的物品,可以拿到店里,雙方協商定價,成交后用所商定的價錢置換店內的商品,多則積分,少則補錢,不以現金收購,也不做寄賣。
“開這樣一家店鋪就是為了創造一個交流的平臺,讓人們通過‘交換’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賦予閑置物品新的生命。”聊洪斌描述Change交換商店的理念。
掙錢,全靠經驗
走進Change交換商店,迎面的柜臺放著各種較為精致的飾品和一臺老式打印機,左側的小立柜上物件較雜——帶有包裝的三國殺桌游牌、10元8個的宜家調料瓶。往里走,右手邊類似格子鋪的墻柜,琳瑯滿目擺掛著各種背包、耳環、首飾、電子產品、裝飾擺件等,左側則是收銀臺,上方掛著一條條特色項鏈,商店深處,則是一墻二手書和一排易碎的陶瓷物件,店中每樣商品都明碼標價,謝絕討價還價。16平方米的小店鋪,內部的小型閣樓成為儲物間,在這里,空間得到充分利用,店鋪中最多容納5位客人。
在交換商店中,“獨一無二”是二手商品的特性,這里的商品沒有重復,只此一件。精致的二手物品流動快,因此Change交換商店成交,也十分講究“緣分”。
在Change交換商店中,交換也有規則,聊洪斌為選擇性交換制定了嚴苛的規則:過于陳舊或無法確定功能是否完好的產品;需要專業鑒定,具有收藏價值的郵票、錢幣以及個人手工作品藝術創作;價值不菲的金銀首飾、珠寶玉器等;批量積壓的飾品、藥品、飲料以及煙酒等;二手服裝、化妝品以及其他直接用于人體的物品等,這些都是這里的“禁換品”。而店中最常見的二手耳環、掛飾、書、背包,則都是暢銷物。
“開全國第一家交換商店,其實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從一開始什么都交換,到后來選擇性交換,選擇什么樣的二手物件有價值且能不壓貨、及時出手,基本全憑經驗來斷定。”聊洪斌介紹道,“二手衣物就是一個試出來的例子。之前我們也有交換二手衣物,但看的人多,對于貼身衣物,很少會有人購買,于是直到現在倉庫中還積壓著大量二手衣物,這就是經驗。”
商品換來后,聊洪斌夫婦會根據所獲得商品的難易程度、商品新舊程度、商品出手速度進行定價。依記者走訪所見,在Change交換商店中所售二手商品的標價并不低,一對二手耳環標價大概在50元左右,價格甚至會超過類似全新商品的淘寶價格。
“這里只收閑置、沒用的東西,交換者拿來物品,我們會再三確認是否對其來說真的沒用,如果并非閑置、無用物品,我們是拒絕交換的。”
其實,Change交換商店定價包含著一個重要的心理參照指數,“你認為沒價值的物品,也許在別的顧客卻是難得的‘寶貝’,關于價格,顧客拿來的是對其無用的閑置物,與其扔掉不如來這里換到心儀物件,因此,對于價格并沒有太大的要求,雙方協商同意則成交,一般交換價格都比較低。”店員吳姐介紹道。而前來尋覓“寶貝”的顧客,則更有可能花費高價買回。
于是,在價格的設置上,交換商店里的所有商品無論開始價格多么的高,都會一直不停地下降,直到它銷售出去為止。“我想這對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這樣對于商品上架的時候定價就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寧可高點不要太低,高點賣不掉可以再降價,低了就沒有補救的機會了。”店里商品的快速流動,就是驗證聊洪斌定價策略的最好實證。
靠經驗擇物、定價,在Change交換商店中,交換創造價值,差價賺取利潤。
2萬元的生意經
Change交換商店冬天是淡季,春夏秋季相對是旺季。盡管如此,在記者走訪的一個下午,人流量也并不算多,成交量則更少——一下午只有兩個女生買走了一個九成新的二手背包。大多數人以逛為主,打聽詢問的人很多,但真正出手的卻寥寥無幾。那么,Change交換商店真能盈利嗎?
老板聊洪斌把交換商店定位為社區服務,在北京生活氣息相對濃重的胡同中,地處較為冷清的地點,Change交換商店度過了3年多的時光。
五道營胡同現在的房租是每天9元/平,按照這一價格,16平左右的Change交換店每月的房租近4500元左右,押一付三,保持原樣的簡單裝修。與一般店鋪不同,Change交換商店并不需要現金來進貨,所有的商品都來自顧客,因此,2萬元即可開張。據聊洪斌介紹,在Change交換商店開張的第二月,便開始盈利。
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在五道營末端拐角處的Change交換商店,卻有很多人慕名而來,這都歸功于老板聊洪斌。豆瓣、人人、新浪、大眾點評、淘寶上,都是Change交換商店的宣傳地。
計算機出身、做過8年IT男的聊洪斌會在網上分享商店的最新訊息和自己的“change”理念,“交流改變生活內涵”,這是Change交換商店的理念。“change這個英文單詞有交換的意思,但我更愿意理解為改變。希望通過物的交換過程讓人們的內心發生一些變化,對物學會珍惜,對人懂得分享。”聊洪斌說道。
然而二手生意也并非大家想象中的一帆風順。仍然摸索前行的Change交換商店也有一本難念的經。Change交換商店的店鋪面積并不大,但每天卻可以收到大量的交換物品,聊洪斌在店鋪附近租了一間倉庫來擺放交換物品。
“目前店里商品僅占所有交換商品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余都儲存在倉庫里。”聊洪斌說。這卻帶來一個問題,流動性并不大的物品會積壓在倉庫,導致始終無法上架出售,久而久之,類似耳環、首飾等商品,則會出現生銹、掉色,甚至在堆壓之下破損、無法出售,這種情況會造成商店利潤折損。
聊洪斌也有想過將交換商店的創業模式推廣出去。很多人登門取經,聊洪斌并不吝嗇介紹自己的生意經。倫子的幸福交換商店、“調一調”交換商店、成都的“瓦力”交換商店、南昌的“紫軒小鋪”交換商店等,都可以說是Change交換商店的“復制品”。
2012年10月,聊洪斌也開起了第二家交換商店,然而卻因為選址、交換商品種類等問題,在開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停業了。可見,店鋪選址、靠經驗積累對交換商品種類的選擇,是開一家交換商店最重要的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