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地產投資并不簡單
任何一項投資都離不開對國家宏觀政策的了解,商業地產投資也不例外。中國的房地產行業走勢受到政府的宏觀調控影響,國家調控的方式主要是調整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公開市場操作買賣政府債券等。
不論是住宅地產還是商業地產,都會受到這些政策的影響。通常而言,當國家采取相對寬松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時,房地產的價格會上漲,同時房地產的交易量也會上升。而當國家采取緊縮的財政或貨幣政策時房地產的價格會下降,同時房地產的交易量也會下降。
由此可見,當國家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時應抓住時機投資以獲取利潤,而當判斷要采取緊縮的政策時要提早有所準備,采取提早出手以避免損失,同時也可以考慮逢低買入,尋找有潛力的投資項目。
投資商業性地產獲取回報的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購買后出租給有需求的客戶,通過收取租金的形式獲得收益;另一種是購買地產并希望通過出售來獲得換手利潤。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更傾向于后一種獲利的方式。
商業性地產作為一種潛力巨大的投資方式,其增值空間巨大。特別是游資一旦進入到這個領域中來,地產價值將會飛速上漲。但中小投資者還是應當理性對待,房價沒有節制的高速上漲勢必會導致房產泡沫的形成,當遭遇到政府較為嚴格的管控措施導致泡沫破裂時,投資者將蒙受巨大損失。
所以在投資商業性地產時,投資者應該綜合考慮地產開發者的資質、地產所處位置的商業價值及發展前景。除此之外,在進行商業地產投資決策時需要先考慮投資地點這一因素,一個商業地塊的商業繁華程度、交通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環境優越程度是投資的關鍵。
其次是投資時機把握,通過選擇適當的時間進入市場,利用合理的政策優勢,把握正確的投資方向。再次考慮投資類型、權衡投資收益率、投資實現時間。最后是籌資方式和投資規模。控制投資的成本和規模,進行較合理的商業地產投資。
商業地產投資因人而異
商業地產投資主要有產權、經營權、租賃三種投資方法。
產權投資是指投資者向開發商或原產權人處購買了商鋪的所有權,包括對商鋪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一般情況,在投資者購買商鋪后,其后續的經營管理、收益等均與開發商無關,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經營權投資是指商業地產運營商具有完全的所有權,投資者出資購買一定年限的經營權(如10年或20年),但仍在統一的商業規劃下,有專業公司統一管理,投資者享有預先約定的高回報,期滿后,仍歸產權擁有者所有。
租賃投資是指投資者從產權方以比較低的租金價格租用商鋪,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經營,而是用于出租以賺取租金差價來取得收益的投資方式。合同年限不會太長,一般最多為五年。
從年限方面看,商業產權為40年,根據物權法規定,對住宅年限到期后的自動延期,而對商業用地,則未有涉及。如果投資經營權的話,最長為20年,租賃則一般為短期合同,5年時間已經算很長。
從價格方面看,同樣是40年的有效期內,在開發商制定價格時,通常是經營權低于同區域內相同物業的產權價格,以此來平衡差距,吸引投資者。但投資經營權和產權需要一次性支付相當數額的資金,投資門檻較高。
租賃則可按年支付,投資門檻低、壓力小。但投資經營權由于一次性支付的租金時間長,單位價格較同期中短期租賃價格要優惠很多。不過,續期租金會根據當時的物業升值情況上調價格,就大大降低了投資收益。如果投資者拿的租金價格和市場租金之間的差距不大,那么再加上管理費用等,極有可能發生投資虧損的情況。
從長期經營角度講,開發商注重的是前期開發和銷售,把所有權分割出售給投資者后,往往不太注重商業要素,如果后期經營與前期目標不一致,開發商一般沒有動力來改善經營狀況,使得開發商和投資者很難形成權益共同體。
而投資經營權相對較好地解決了商業地產開發、持有、運營和管理之間的矛盾,實現了商業地產投資的產品化和運作規范化,投資風險是和開發商共同承擔的,相對較小。租賃則更加靈活,可以隨時變化。事實上,國外的商業地產投資中,大多投資都會以租賃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