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不起的蓋茨比》之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一是因為在這個“拼爹”現象盛行的時代,人們對于代際流動性之低感同身受;二是因為經濟放緩與高房價,讓那些曾經的美好理想都已破滅,冰冷的現實令人窒息。其實,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乃至世界經濟的再平衡,都是為了修復這條蓋茨比曲線,從中也可把握理財的節奏。
認清冰冷的現實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國的經濟有所加速,工業產值、發電量和出口全都大幅增長,但這樣的增長可持續嗎?還是重走老路,讓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的數據不至于太難看?從目前的情況看,似乎更像是后者。
中國工業產值之所以在8月份出現最高月度增幅,是拜重工業所賜,但這些產業的產能已經過剩。而基礎設施投資再次迅速增加,截止今年8月底,高速公路支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8%,債務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8月份,社會融資總額飆升至人民幣1.57萬億元,而7月份這個數字僅為8080億元,這表明政府再次用信貸來刺激增長。
如果把過去的的經濟增長模式稱為“老錢”,而希望通過經濟結構調整而實現的增長模式稱為“新錢”,那么就如《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電影所講的,“新錢”的逆襲顯得很幼稚,6月份因緊縮信貸一度出現“錢荒”,但現在為保證經濟增長的數字不惜開閘放水。
同樣逆襲失敗的“新錢”還有新興經濟體。8月28日,印度盧比創下了1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印度嚴重依賴能源進口并且制造業產能有限,而市場擔心印度石油進口成本會因為西方可能介入敘利亞而增加。而從5月份以來,印尼盧比對美元匯率下降了15%,而曼谷股市已經下跌了15%……
曾幾何時,金磚四國、亞洲經濟體在西方國家經濟放緩時被寄予厚望,甚至在討論是否會顛覆舊有的世界經濟版圖。但現在發現,這只不過是一場飄渺的夢,美聯儲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這些國家患上重感冒。自美聯儲5月發表將縮減量化寬松的聲明以來,新興市場就經歷了“薩默斯或是耶倫”式的大起大落。受益于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國家,整體趨勢就是下跌。根據花旗的數據,自5月末以來,流入泰國和印尼的凈海外資金幾乎沒有一周是正值。
中國的A股市場在9月初出現了強勁反彈,但在中秋節前又出現了下跌,9月17日更是創下了兩個月最大單日跌幅。主要的原因包括:最新FDI數據低于預期,對外資流出的憂慮升溫;市場傳聞IPO或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開閘;中國央行公開市場連續第三周實現凈回籠,等等。在凈回籠的同時,在公開市場也延續了象征性的逆回購,力圖在流動性上尋求平衡。這既增加了中國央行應對美聯儲退市調整政策的靈活度,也有利于維系市場對于資金面的信心。
顯然,美聯儲如何退出QE,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以及房地產泡沫,這都是懸在A股市場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真正的牛市難以到來。以金融股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在近一個月曾一度表現良好,但更多的是一種估值修復,如果經濟不持續性的好轉,恐怕難堪大任。而像上海的自貿區概念股,機會錯過恐怕就不會再來。所以,在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A股市場應該還是會呈現出平穩溫和的狀態,中國股市當前的基本面和上市公司盈利預期變化,遠遠沒有市場情緒和估值變化那么強烈。
逆襲要等對方犯錯
逆襲真的很難,因為領先者往往是規則的制訂者,也占據著別人難以企及的資源。所以要想逆襲成功,需要靜待領先者犯錯,而逆襲者又不能犯錯。應該說,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是西方國家犯了錯,本來這是一個逆襲的好機會,但中國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反倒拉大了發展的鴻溝。這有點像蓋茨比舉辦的奢華宴會,太急于求成,又在掩蓋內心的不自信,結果弄巧成拙。
個人的逆襲同樣如此,中國社會的階層固化已經異常嚴重,“拼爹”現象無處不在。試想一下,如果十年前有父母資助買房的年輕人和靠工資收入一點點攢錢買房的年輕人,兩者的資產狀況到現在恐怕是天壤之別。而更可怕的是,有些年輕人為了實現形式上的逆襲,會拼命的想搭上房產末班車。
在過去五年里,中國的家庭債務存量增長了兩倍,現在約為15萬億元人民幣,家庭平均債務額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從2008年的30%升至2011年底的50%。盡管這一比例與歐美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不斷高企的房價和劇增的按揭貸款會迅速將這一差距縮小。
近期,國世平教授的一篇“賣掉你的房子,一套都不剩”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盡管這篇文章內容有些危言聳聽,而國世平本人后來也做了解釋和說明。但不可否認的是,身邊眾多的工薪白領都已經負債累累,除了房子幾乎沒有其他資產。他們為了過上體面的所謂中產階級生活,早已透支兩代人的財富,這其中必然蘊含著很大的危機。
近期,一線城市的“地王”頻現與三四線城市遍布“鬼城”構成房產市場一套奇特的風景。北京農業展覽館地塊樓面地價拍出了7.3萬元每平米的天價,而新鴻基以217.7億元贏得了上海徐家匯中心項目開發權。溫州房價則連續23個月下跌,有些房子的成交價低于貸款額而成為“棄房”。鐵嶺新城則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鬼城”,整個衛星城空無一人,只有干凈整齊的街道與樓房。
李嘉誠最近拋售其在上海、廣州的物業引起了市場的警覺,盡管他否認看空中國。但這很像是當初巴菲特賣掉中石油,他也沒說中石油這只股票會跌,可事后證明他的遠見。這些大佬有普通人難以掌握的信息優勢和內部資源,對市場的趨勢一定會先知先覺,不妨還是追隨他們的腳步。李嘉誠在英國大量購買資產,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歐元當成資金的避風港呢?
房產是拉大財富鴻溝的主要資產,也可能成為逆襲的主戰場,因為這是對手最可能犯錯的地方。像蓋茨比的那種逆襲方式是不可取的,韜光養晦、靜待對手出錯才是正確的做法。所以,在現階段,理財策略應該保守,要學會忍耐,畢竟現金是稀缺的,而更好的機會可能就要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