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百姓投資渠道缺乏,如果不買房,錢只有一個地方可去,那就是金融市場。在中國,90%的老百姓選擇儲蓄作為主要理財手段。如果以金額論的話,銀行的存款占了76%的比例,股票、基金占20%左右,保險和其他不超過4%。
美國則是以股票市場為主,保險為輔,銀行反而是最不重要的理財機構。
假設你有一定數量的錢,只有三個選擇,投股市、買保險、放銀行,結果會是什么?
首先,可以肯定,放在股市的錢會越來越少。上證指數9月3日、4日兩天是2100點左右,這是13年前的水平,也就是說,這13年來,如果你的錢一直放在股市,今天會沒有任何收益,如果不幸是在2007年、2008年進入股市的,那更是賠慘了。
所以,在中國做股民是件非常悲哀的事兒,中國股市的結果就是錢灰飛煙滅。但為什么中國股市會這么糟糕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爛公司太多,股民的選擇太少。比如說這10年來,A股有1188家企業上市,50家退市,同時期段,美國有2050家上市,2715家退市。我想用這個小例子說明一件事,那就是美國的監管單位非常注意美國主要投資人的利益,大量不好的企業退市,就是為了保護中小股民。而中國只有50家退市,這形成一個可怕的利益集團,公司一旦上市,透過各種方法,不需要退市,可以繼續圈錢。所以,我想問大家,炒股不賺錢,那為什么還炒股?
再談保險。在美國,投入保險的資金不超過27%,而在中國不超過4%。因此,從理論上說,在中國,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市場。那實際上資金進入保險的結果又是什么呢?保監會副主席楊明生在2010年6月份《保險研究》期刊上發表文章說,“中國保險業的現狀,是美國100年前的水平,現在還在靠著詐騙來賺錢”。據統計,從2011年到2012年,欺詐誤導增長了127%,承保糾紛增長了243%,理賠糾紛增長了321%,退保糾紛增長了369%,其他糾紛增長了49%。也就是說,如果老百姓買了保險,由于遭遇一些不應該有的欺詐行為,資金也是會減少的,這也是一個利益集團壟斷的問題。舉個例子,2004年我們開始允許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當時市場份額是2%,到2007年之后變為8%。可就在這個時候,政府出臺政策,允許國內的銀行收購保險公司,工、農、中、建四大行開始進入保險市場,到2010年出臺新規定,即每一個銀行的網點不能超過3家保險公司。事實上,這些大行都有自己的保險公司,中國的一半保險也是在銀行銷售,自己的銀行,怎么會推薦別的保險呢?就因為這個原因,一個所謂非規定的規定,遏制了國外保險公司的進入,有這樣一個不能增加競爭、減少欺詐的管制,很難預期保險市場會持續做大。
第三,銀行。到銀行存款可以掙到利息,但老百姓還是照樣會損失。目前銀行的存款利率只有3.25%,根本不敵通貨膨脹。今年3月18日,北大王建國教授在論壇上提出,中國的通貨膨脹在13%—14%之間,我個人認同他的算法。舉個例子,2000年100元可以買12公斤豬肉,如今100元只能買3公斤的豬肉,12年來,我們的購買力下跌了4倍,把這個4倍換算成每一年的比例,約為13%。所以,錢放在銀行,一年會虧損10%。但是中國家庭90%是靠儲蓄存款過日子,資金的76%是投入到銀行的儲蓄存款,結果拿了負利率。所有手上的的錢又是繼續減少,而這又是與銀行壟斷有關。
如今,上海自由貿易區推動在即,我希望能給老百姓一個絕對自由的、沒有壟斷實體翻云覆雨的環境,讓老百姓能夠實現真正的投資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