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江南湖
□陳志宏
水鄉江南,湖是一張金質名片,標簽上落款——歲月因湖而長潤,乾坤因湖而大美。
湖是大地的眼睛,明眸善睞,看遍不空的天空,閱盡脫俗的俗世,風情萬種如水流。層層漣漪蕩開去,粼粼波紋撒出來,江南湖調皮地朝天眨巴眨巴眼,泯然一笑,露出去雕飾的質樸嬌容。天光云影耍歡炫舞,飛鳥與魚歡唱和鳴,一天一湖一柔情。爽柔的景致,水草是湖的睫毛。風起水醒,湖睫毛撲閃閃,亂紛紛,飄移裊娜姿態,嬌媚且妖嬈。
水明凈,風輕柔,湖面上空飛掠而過的水鳥,輕盈如蘭桂飄香,不絕如縷。間或一聲鳴唱,是鳥兒發表在天空上贊美江南湖的詩行。
湖是一冊五線譜,優游其間的魚兒是線上跳躍的音符。魚兒歡快地穿越是悠揚的長調,躍出水面,是高八度的降A大調;獨自漫游是獨唱,雙魚嬉戲是二重奏;成群巡游,那是魚們在搞歡樂大合唱呢……湖是快樂的舞臺,魚蝦結伴來獻藝,你唱我和,你歌我應,仙樂飄飄。湖底仙子和湖岸蟲子皆勃然心動,駐足傾聽,打著拍子來應和。
湖里上演的大戲,舞美是水草,湖光作燈光,掌聲吶喊是四濺而起的波濤水浪。豐盈的熱鬧,滿當的歡樂。
如果說池塘是上天遺落在大地上的一粒粒晶瑩燦然的珍珠,那么江南湖是吸納河流的寬闊的胸懷。小溪大河清流,自遠山來,往大海去,奔流至湖,歇歇腳,順順氣,伸伸懶腰,蓄積能量,再抖擻精神重新上路。包容的湖,涵納河流的好脾氣和壞習慣,好似慈祥的祖母任憑兒孫們怎么鬧騰,臉上永遠掛著熱度不減的笑容。
湖之大美,美在集各水系為一體,攬不同河流于一身,獨成一家之包容,氣吞云河之博大。
熱戀的情人因了一個眼神而心相通意相連,多情的江南湖因了一條條奔騰不息的河,而貫通彼此,左勾右連,東摟西抱,手牽手,心相印,相約到永遠。
江南湖處處是,湖水處處是一家。
湖之魅在于水,更在清水滋養的草樹魚蝦。一片片草,是湖畔精致的綠顏料,濃涂淡抹總相宜,是化不開的濃釅;一排排樹,是湖邊潤爽的格律詩,柳之柔順,楊之偉岸,烏桕和皂角的狂野,是天底下最巧的畫師也畫不出的爽潔韻致。
湖澤江南福自來。湖魚湖蝦,是上天賜予江南水的精靈。勤勞的漁民身披朝霞,駕一葉扁舟而去,迎日撒網,撒下對湖水的贊美和對生活的希望。霞滿西天,水映天,天接水,水天一色,扣舷歌起,漁舟唱晚,水影粼粼處是江南水鄉最美的韻律!何其美哉!
四季湖景美各有異。春湖被先知冷暖的鴨子嘎嘎叫醒,打個哈欠,似初醒的少女睡眼惺忪,有朦朧至極的美。夏湖由赤溜溜玩水的孩子鬧歡,以燙手的熱,應和湖邊柳上的蟬鳴。秋湖盛景在于暮色四起時的迷濛霧氣。冬湖賞心處,是朝霞滿天時,冷靜的水面那裊裊升騰的水汽,像霧像煙更像詩。
煙雨江南,是一幅水墨作的畫,柔情繾綣;行一遍江南,流連湖中的柔波水韻里,樂不知返。江南湖,美在潤澤,意在悠遠。
(選自《思維與智慧》2013年第5期,有刪改)
1.文中第六自然段畫橫線部分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解析:這是一篇典型的寫景狀物散文,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語句的理解。解答本題時,我們應回到文中相應的段落。文中作者將池塘與江南湖進行了比較,且將池塘喻為上天遺落在大地上的“珍珠”,在作者筆下江南湖有著“吸納河流的寬闊的胸懷”,且結合后面幾句的描繪,我們不難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用了對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寫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江南湖的水的清澈靈動的特點。
2.請簡析文中江南湖的主要特點。
解析:解答此類題,需在閱讀時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在通讀全文的時候,最好把文中描繪寫作對象的特征(修飾語、形容詞)的語句,作者的觀點、情感的語句勾畫出來,并對它們加以整合。針對本題,我們可以結合文中“好似慈祥的祖母任憑兒孫們怎么鬧騰……”“獨成一家之包容”等句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包容、潤澤、悠遠
【閱讀指導】
各類散文都很講究語言美,但寫景狀物散文將語言美發揮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說是極致。品味語言是寫景狀物散文閱讀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優美的語言,我們可以得知所寫景物的特征,可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在閱讀中,我們該如何品味寫景狀物散文的語言呢?
一、品語境
寫景狀物散文寫景精美、情濃意厚,它不僅展現了景之美、情之濃,蘊涵著豐富深刻的思想,而且語言上也各有千秋。比如《荷塘月色》一文意境優美,語言富有韻味,景物描寫清新自然;《故都的秋》一文的語言則更有感染力,具有一種濃郁的情味;《囚綠記》一文的語言則含蓄蘊藉,字里行間都顯現出了景物的“靈性”。所以,我們在品味語言的時候一定要把它放到文章當中,從整體閱讀理解的角度出發,緊扣文本,在明確詞語所在的語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意、所在語段前后關系的基礎上,結合文章的具體語境來理解。如果僅僅立足于具體的語句,我們可能只讀出了它的字面意思;只有把它還原到文章當中,我們才能品讀出它真正的內涵。
二、抓關鍵
寫景狀物散文是通過句子來表達思想情感,表達作者蘊藏于內心的情感的。一個句子中總有一個或幾個詞語對表情達意至關重要。理解了它們,語句的含義就會一覽無余,它們是我們理解語句的關鍵。而且對散文語句的理解,一般都是針對語句中的關鍵詞而設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抓住這一解題的突破口。
這類語句表情達意上往往比較含蓄,因此找出關鍵詞后,還須追本溯源,還原關鍵詞的真實含義。比如作者喜歡借助比喻將抽象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找出喻體,聯系文本,還原出喻體在文中的真實意思。
如《過嶺》一文中,“它知道云端不能馳騁,竟又是這樣不通人意”這句話,我們很難從字面來把握,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抓住其中的關鍵詞“云端”。結合文本,它指的是上段中的“詩意”。結合文義,可知云端只是懸崖深谷中騰起的云霧,“詩意”只是一種幻想,馬腳踏實地,絕不忘乎所以飄飄然,它把自己的主人帶回到了“人間”的現實。
三、重手法
在寫景狀物散文中,為了使語言表達更加精煉傳神,生動形象,常用的修辭手法的介入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在寫作時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征手法、修辭技法等,寫作手法的巧妙運用,可以使作者的情感表達更加充沛豐盈。所以我們在品味散文語言的時候如果出現一些手法的運用,那么將是我們理解語句的重點。
答題時,我們首先要找準手法,同時也要明確每一種手法的作用和表達效果。一般說來,描繪類的修辭手法的作用為使描寫對象生動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張、擬人;結構類的修辭手法的作用為突出強調,主要有對偶、排比、反復;表達類的修辭手法的作用為增強語氣,主要有反問和設問。
【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黃山,立著的河
□夏 影
我們到達黃山時,已是星斗橫空,月掛中天的午夜時分了。枕著逍遙溪的清波,在當地山民依山筑就的爬滿青藤的小木屋里歇息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兒,便拄著半截青竹,興致勃勃地向山頂進發了。
踏著青石鋪砌的磴道,沿著繁花遮掩的山徑,我們奮力往上攀登。那磴道,屈曲盤旋,老長老長的,怕有幾千級吧?那山勢曲折蜿蜒,極高極高的,怕有上萬仞吧?走在這崎嶇逶迤的山道上,人們雖然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但并不覺得十分累。秀美的山景撩得人們詩興大發,都在精心覓看詩句。有的說,這山道,宛如一架高聳入云的天梯;有的說,這盤道,酷似一掛一迭數折的巨瀑;有的說,這大山,簡直就是一顆飛速旋轉的彩螺……我呢?才思不敏,思慮良久,也想不出一句稱得上詩的句子來。我默默地走著,轉了一個山彎又一個山彎,走著走著,一個新奇的比喻突然一閃,電光似的照亮了我的思想,那就是:這跌宕起伏的黃山,很像那九曲十八彎的黃河。你看,這曲曲折折的盤道,不就是黃河那彎彎曲曲的河床么?這道旁一叢一叢燦爛的黃花,不就是從黃河里濺出來的一束一束的金浪么……
我驚喜極了,在黃山整整轉了三天,游了北海,西海,天海……看了奇松,怪石,飛瀑……我覺得這里的一切好像都閃動著黃河的影子。
就拿黃山的云煙來說吧。這云煙,雖然有時看去像波濤洶涌的汪洋,像巨浪排空的大海,像變幻莫測的廣漠,像堆銀鋪玉的雪原……但最像的還是黃河里奔騰翻卷的波瀾。那浮在云海里的大小七十二個峰巔,就是這大波的浪頭,那屹立于云表、直插青天的蓮花、光明、天都三大主峰,就是矗在黃河激浪里的中流砥柱;那建于彩云之上的金碧輝煌的北海賓館、玉屏樓賓館、光明頂氣象站等天上“宮殿”,就是這大河中飛速行駛的巨輪了;如果山飆驟起,萬木狂搖,千谷萬壑發出雷鳴般的轟響,這,可不就是黃河大汛時那撼人的怒吼嗎?
云流霧散之后,黃山露出了它的麗影,披紅掛綠的,裹著一身彩錦,顯得嫵媚、俏麗,分外好看。尤其是散花塢一帶,更是一個花兒的世界。知名兒的不知名兒的各色山花兒,仿佛都經仙女的纖纖巧手,由天上散到這兒來了。那紅的,黃的,白的,紫的寶卉佳花,布滿了溝溝壑壑,高高低低的,把座座山巒點得繽紛妖姣,宛若一條色兒斑斕的自天降的彩河。這時,我又一次地想起了黃河。
黃河也有它嫵媚妖美的一面。這河兒,自出峽關(三門峽)以后,漸入平沙,河床寬闊,水流平穩,緩緩地在平面上流著,淌著,陽光一照,金金燦燦,猶如大地上鋪展的一條長長的柔柔的黃綢。金汁兒般的水波,就像一個孩子,走著玩著,折著彎兒,轉著圈兒,給這黃綢上擰下許多漩子,就像高檔家具上的烙花兒;它還在河旁遺下一些深坑淺塘,大的,小的,青的,藍的,比花色還鮮艷,比花朵還好看。這不就是水上的“散花塢”么?黃河也是一條“花河”啊!
還有那非凡的氣勢,碩大的形象,不屈的精神,充沛的活力……二者又是何等相似呀!
更為有趣的是,有關黃山的傳說竟然也和黃河遺下的掌故差不多。打我記事兒起,就知道黃河里跳動的是我們祖先的脈搏;而在黃山上,我竟也尋到了我們祖先的足跡。據當地老人說,因黃山環境清幽,風景秀麗,黃帝便帶著他的謀士們到這兒煉丹,想煉出一種妙藥來,庇佑天下的黎庶。不想,他先服了幾粒,便飄然而去,化作了高大的軒轅峰,立在云端,日日夜夜地守護著它的子民……
而今,黃山黃河融為一體了,在我的眼目中,黃山就是立著的黃河,黃河就是流著的黃山,它們在我的心里,占有同樣的地位,我心中那充盈的愛河也分作兩支,一支流給黃山,一支注入黃河。
(選自《散文世界》,有刪改)
1.文章結尾說“黃山就是立著的黃河,黃河就是流著的黃山”,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
2.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