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素史克不是首家在華涉賄的跨國藥企,而在以藥養醫的扭曲式商業規則徹底根除之前,它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涉賄藥企。只有消除以藥養醫的體制,才能解決藥企行賄導致藥價虛高的問題。
連日來,由于涉嫌嚴重經濟犯罪,葛蘭素史克(英文簡稱為GSK)中國公司的部分高管被立案偵查,公眾得以窺見藥價虛高黑幕的冰山一角。據公安部透露,自2007年來,CSK向超過700家旅行社及咨詢公司轉移了高達3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葛蘭素史克是一家擁有300多年歷史的著名跨國藥企,2013年位列世界500強《財富》排行榜第253位。其在中國生產的藥品新康泰克、芬必得、百多邦等,為眾人所熟悉。
就是這樣一家著名跨國藥企,通過大肆行賄,打開了市場的大門,取得了強勢市場地位,維系其高價戰略。巨額賄賂費用最終都體現在高于成本數倍、數十倍的藥價之中,轉嫁到廣大患者身上。進而形成藥企、醫藥代表、醫院、醫生以及部分主管官員利益均沾的“潛規則”格局。
跨國公司為了商業利益,在中國市場上從事商業賄賂,這已不是新聞。對于政府有關部門而言,在嚴厲打擊商業賄賂的同時也需反思如何祛除當前醫藥流通體制的沉疴,改變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的模式。
小旅行社牽出商業賄賂大案
6月27日,GSK中國副總裁兼企業運營總經理梁宏被警方帶走調查。與梁宏同時被帶走的還有該公司法務、人事、市場等關鍵部門的3位負責人。這四人被稱為GSK中國的“四駕馬車”。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GSK中國高管被警方帶走當日,關于公司內部有“匿名舉報者”的言論幾乎同時在網上散播開來。不過,警方介紹,真正使GSK中國進入公安機關視野的并非傳言中的“匿名舉報者”,而是上海臨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江旅行社”)等相關旅行社。
警方介紹,自2006年成立的臨江旅行社幾乎不做旅游業務,只做會議業務,而且大多受一些外資醫藥公司委托,尤其與GSK中國業務往來頻繁。令人奇怪的是,短短幾年,該旅行社營業額卻從成立之初的幾百萬元發展到數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安部在工作中發現,包括臨江旅行社在內的部分旅行社經營活動異常,在有關部門協助下,隨即部署涉案地公安機關開展深入調查,發現GSK中國及其關聯企業存在重大經濟犯罪嫌疑。
警方很快掌握了GSK中國部分高管涉嫌犯罪的確鑿證據:該公司與臨江旅行社等公司人員相互勾結,利用召開會議等形式套取現金,一部分占為己有,一部分用于商業賄賂。公安部明確指示長沙、上海、鄭州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于6月27日、7月10日組織開展兩次集中抓捕,對CSK中國的部分高管和多家旅行社部分從業人員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會議經費變身商業賄賂“黑金”
“我們表面上是旅行社,實際上是GSK中國部分高管的‘黑金池’。每當梁總(梁宏)說需要錢去賄賂某些重要人士或部門時,我就會第一時間將足額的錢給他,而他也會吩咐我,把這些錢‘在之后的會議里做掉’?!迸R江旅行社法定代表人翁某說。
作為全球知名藥企,GSK中國與許多外企一樣,每年有許多會議。根據公司規定,會務費超過2萬元的會議必須通過招標的方式分給旅行社來做。然而,公司對會議規模并無明確限制。GSK中國共享財務服務中心總監金某表示,盡管公司內部的報銷制度非常嚴格,但公司財務部門往往只能查驗發票真偽,對于被審核部門上報的參會人員名單卻無從查證。
換句話說,一個實際上只有200人參加的內部會議,上報到財務報銷部門就可以變成500人參會。多報銷出來的款項,就成了被“洗白”的行賄款。2010年,已經初嘗“會務甜頭”的翁某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梁宏,兩人在利用會議套現方面一拍即合。
辦案民警介紹,翁某最常用的手法就是采用虛報人數的方式虛開發票。5年間,臨江旅行社與GSK中國約發生1.19億元的業務往來,虛開金額近2000萬元。虛開部分最多的是梁宏這里,他報銷的會議費大約20%是實際意義上的行賄“黑金”和自己收受的賄賂。
除臨江旅行社外,GSK中國還與其他眾多旅行社保持“合作”。同樣,除GSK中國外,臨江旅行社還與多家藥企有“合作”關系。因為有利可圖,有些旅行社為承接更多業務,可謂使盡渾身解數:返還虛報金額、為旅游埋單。個別旅行社甚至采用“性賄賂”手段拉攏企業高管,以達到維持長期“合作”的目的。
“運營成本”占藥價兩到三成
“一種藥品要上市,我們要與各個部門打交道,注冊涉及藥監,價格涉及發改委,進醫保涉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進地方涉及地方招標辦,進醫院涉及醫院院長、科室主任、醫生等?!绷汉晏寡?。
梁宏說的“打交道”實際上是通過行賄打點關系。公安部通報顯示,近年來GSK中國在華經營期間,為達到打開藥品銷售渠道、提高藥品售價的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采取直接的行賄或贊助項目方式,向政府部門個別官員、醫院、醫生大肆行賄。
據粗略估算,梁宏分管的領域去年銷售額已超過40億元,掌握的會議費每年數億元。這種行賄對藥價影響有多大?他毫不隱諱地說:“包括商業賄賂在內的運營成本大概占到藥價的20%到30%。如果把這部分成本降下來,會有更多患者因此而獲得救治。”
梁宏承認,商業賄賂行為的價碼只能分攤到藥品中,最后由患者埋單。成本僅30元的藥,最終賣到患者手里可能達到300元,藥價是成本價的十倍或數十倍,其秘密就在于此。
針對GSK中國部分高管涉嫌嚴重經濟犯罪的問題,7月15日,葛蘭素史克在其官網發表聲明,稱將全力配合相關政府部門調查。公安部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此次對醫藥領域商業賄賂的重拳打擊,意在找出此類犯罪特點,便于國家相關部門形成合力,規范醫藥行業發展,使藥價虛高的現狀有所改善,讓藥企將更多資金投向創新和研發,使老百姓切實受益。
整頓中國醫藥市場的良機
葛蘭素史克不是首家在華涉賄的跨國藥企,而在以藥養醫的扭曲式商業規則徹底根除之前,它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涉賄藥企,畢竟藥企通過利用潛規則比單純的營銷更易實現利潤的快速增長。公安部門的鐵拳出擊是否會觸動上述游戲的核心,答案并不明確。在2005-2006年期問,藥監及公安部門曾針對醫藥商業賄賂實施嚴打行動,意在搗毀醫藥賄賂的產業鏈,但最后收效甚微,帶來的卻是當時醫藥行業的整體低迷。
同樣,GSK被警方立案固然是罪有應得,但它客觀上也是行業潛規則的犧牲品,在現行的規則之下,不管是跨國藥企“入華則賄”還是本土藥企紛紛行賄,潛規則所形成的行業潮流絕非單個企業所能逆轉。
藥企業務員對醫生進行商業賄賂,幾乎已經成為醫藥行業公開的秘密。相關數據顯示,醫院約擁有72.1%的藥品消費市場份額,加上政策正在向基本藥物市場傾斜,藥廠、醫院、醫生間會很自然地形成一條利益鏈?!叭绻胱屗幤愤M入第一大消費終端,沒有回扣是不可能的,現在藥企向醫生返回扣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行業資深人士如是說。
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醫療服務行業卻仍是國有主導體制,醫生也具有國有事業單位編制身份。如不改變當前狀況,試圖僅僅在藥品上做文章,除了帶來千奇百怪的扭曲,根本無助于解決以藥養醫問題,也無助于消除藥價虛高問題。
發改委已經進行了30次藥品降價,但效果并不明顯,“看病貴”問題仍然突出。每次涉及到降價,生產企業往往會利用更改包裝、規格等種種手段來規避。
要打破“以藥養醫”的怪圈,需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下,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提高醫生診療費用,以體現其專業的勞動價值,醫生不用通過多開藥來增加收入,那么絕大多數藥企也沒有必要鋌而走險賄賂醫生,醫生能更有尊嚴地工作,藥企能按正常的商業規則賺錢,病人也能買得起藥、看得起病,三方實現多贏。
所以,葛蘭素案件是中國醫藥市場改革的一個契機。目前“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只有消除以藥養醫的體制,才能解決藥企行賄導致藥價虛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