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報道。南京一名乞討者,帶著自己六歲的女兒在街邊乞討,為了博取路人的同情,甚至讓女孩光著上身,還有路人拍到了女孩坐在街邊吸煙的照片。所有的這些,讓大家覺得心痛,但是卻又無能為力。
因為懷疑是被拐帶,熱心的市民報警,結果警察來調查之后,發現是父女關系,所以無法插手。無論救助站工作人員如何勸說,父親就是不愿去,最后因為媒體曝光,派出所把父女倆送給城警,先暫時安排他們的生活,再決定接下來如何處理。
可以如何處理呢?律師說,即便證明這位父親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但是無法剝奪他監護人的身份,讓孩子可以得到社會的救助。這是因為法定監護人就是父母,而且因為這位父親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也可以拒絕救助。
記得之前在討論關于兒童乞討問題的時候,就觸及過這個問題:如果是父母帶著孩子?;蛘叱鲎庾约旱暮⒆油獬銎蛴?,那這些孩子被發現之后,他們可以得到怎樣的幫助?最后并沒有討論出結果,甚至沒有太多的討論,因為根據中國現有的民法通則,只是在父母去世,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才會按照法律規定的順序改變法定監護人。但是問題在于,父母不管是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虐待自己的孩子,并不等同他們失去了監護能力,只是沒有履行義務和責任而已,就好像沒有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第十五條規定,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分別情況,給予批評教育,罰款或其他行政處分,并采取有效措施,責令他們送子女或被監護人入學。
由法庭剝奪親身父母的法定監護人身份,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是有法可依的,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讓他們得到最有利于他們成長的環境和幫助。父母雖然和孩子有血緣關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負責,有些法律規定甚至讓很多人覺得不合情理:比如疏忽照顧或者對孩子進行體罰,父母除了會遭到法律的制裁,還會失去孩子的撫養權,這些孩子會被送到福利機構,然后安排到合適的家庭生活。
如果把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物,自然會覺得,這樣的規定不合情理,甚至冷血。但是如果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站在孩子的角度,這樣的制度設計安排,是不是可以防止更多的悲劇發生,減少一個在扭曲的環境下長大成人的機會?
就好像在南京,兩個餓死的女童,雖然當地的民警,有定期的探訪。但是設想一下,如果在發生了第一次孩子挨餓,或者被發現疏忽照顧的情況之后,政府介入,讓孩子暫時身處安全的地方,根據法定監護人的順序,在沒有其他法定監護人的情況下由福利機構負擔,然后由法庭決定吸毒的母親和父親,是否還有撫養孩子的能力,那孩子們是不是可以避免最終餓死的慘況?
當然,即便是有這樣的法律規定和安排,依然會有失職的父母。日本就發生一位年輕的母親外出會情人,把兩個孩子鎖在家中幾個月,最終孩子餓死的事情,結果被判處30年監禁,法庭認為,這樣的行為“非常殘忍”。
而在中國,雖然“刑法”有“遺棄罪”和“虐待罪”,但是看到法律專家說,這屬于自訴罪,除非導致死亡或者重傷,不然公安和檢察院一般不介入。但是既然是未成年人,又如何自己會意識到被遺棄或者虐待,更不要說搜集證據,直接向法院提出訟訴。就好像那個赤身裸體乞討的女孩,她根本不覺得,自己原來遭到了父親的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