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青島大大小小的展會,真正形成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展會并不多,有的展會只是走個過場,有的展會曾站在一個高起點上,但幾年、十幾年下來,卻日漸式微。這不只是青島展會的癥結,也是國內眾多城市展會的癥結所在。
2013年7月14日,為期四天的第12屆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閉幕。
7月,是青島一年中悶熱的月份,也是展會的“熱”季。2013第七屆中國(青島)國際地板及整木家裝展覽會、第七屆中國(青島)國際石材工業及機械設備展覽會、第六屆中國(青島)國際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產品技術展覽會、2013第九屆中國(青島)國際建筑材料及裝飾材料博覽會等展會也都相繼在7月開幕,它們都打著“國際”的旗號,以“中國第幾大”或“北方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名義來定位自身。但縱觀青島大大小小的展會,真正形成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展會并不多,有的展會只是走個過場,有的展會曾站在一個高起點上,但幾年、十幾年下來,卻日漸式微。這不只是青島展會的癥結,也是國內眾多城市展會的癥結所在。
成交額新突破
7月14日下午青島國際會展中心入口處,“第12屆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的大號招牌板和三三兩兩的人群形成鮮明的對比。與前幾年展會的現場相比,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觀眾似乎比往年少了許多。
根據組委會的統計,本屆電博會的專業觀眾人數約為5萬人,而去年這一數據約為8萬人,專業觀眾人數下降了近四成;境內外參展企業數量也從去年的465家減少到了今年的423家,但展位數有所增加,從去年的1526個增至1620個。
本屆展會的最大成效之一,則是貿易成交額有了新突破,從去年的33.27億元增至今年的58.48億元,同比增長43.11%,其中國內貿易成交14.96億元,進出口成交7.09億美元。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特別是市場需求不旺的現狀下,展會在貿易成交額上的突破,也還是體現出了電博會一定的影響力。
企業參加展會的目的是什么?不外乎是要借展會尋找合適的代理商或者新的商業合作機會,抑或是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和了解最新的產業或產品發展動態、趨勢。如果能滿足以上幾點,企業不需要主辦方邀請,就會主動尋求參與。但時下展會的問題恰恰在于,展會多而雜,而且相似的城市也往往有著相似的展會,比如經常拿來比較的青島和大連的時裝周、軟博會等等,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眾多的展會并不能滿足企業參展的以上目的。
緊鄰會展中心3號館入口的濰坊同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擺設的是企業此次參展的“百萬高清攝像機”項目。據記者了解,這一項目其前后端共用非實時抓拍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成像技術也居世界領先地位。該公司負責采購的豐小姐告訴記者,“公司每年一般都固定參加濟南的安防展會,還有就是新疆的相關展會,我們這次參展是經理的朋友介紹來的,主要目的是招代理商,其次是展示自己的產品。”問及展會第一天的情況,豐小姐無奈地告訴記者,還沒有相關企業過來問詢和洽談。
展會人群密集的地方,永遠是那些有著吸引人眼球的展臺,比如1號館上海瀛聯體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客廳‘芯’運動”的概念,就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愛貓”展廳里播放著林志玲和黃渤的《第101次求婚》,吸引了不少觀眾停下來觀看;播放器的后墻,幾個小孩在玩網絡賽車,還有人在踢網絡實況足球。
展會第一天下午4號館的深圳寶安展區,參觀者寥寥,參展商也顯得有點百無聊賴。下午四點半,廣播里開始通知五點閉館,參展商們也開始慢條斯理地收拾展臺、打包歸攏。展區2號館,有賣魔術道具的,有賣香包、飾品的,還有賣嬰兒玩具和衣服的,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大雜燴的展區。
這樣的現象不獨出現在青島的各類展會,像東莞的電博會也是如此。曾有媒體直觀地表達“東莞為什么辦不好電博會”,因為“從現場看,觀眾聚集的地方,是那些‘嗓門大’、燈光亮和有表演的地方,專業性強的標準展位則門庭冷落,少人問津,可見電博會的觀眾中,湊熱鬧的多,真正的專業買家是不足的;從參展效果來看,如果去傾聽參展商的聲音,你會發現持懷疑態度的參展商比比皆是。”這是東莞電博會的現狀,相信也是其他城市可能存有的共性問題。
對于有著較好的產業基礎和十幾年經驗積累的東莞電博會而言,相關媒體是如此總結“為什么辦不好”的原因:招商不夠市場化,雖一直提倡淡化政府色彩,但卻缺乏讓其接受市場檢驗的勇氣;與漢諾威、訊通等國際化專業展覽公司終止合作,讓其日益成為東莞占主導,主要集中于省內推廣的展會;定位不清晰,人人都“想將自身打造成為‘最強、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展會,最終卻陷入了‘定位不清、四不像’的尷尬境地中”,甚至演變成一場大雜燴。這應該也是國內眾多展會的通病所在吧。
老面孔與新亮點
走進1號館,海信概念產品展示區跟去年沒有太大差別,澳柯瑪和海爾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老面孔,就連樂歌也已經參加了好幾屆。
德國銀菲泰克3D技術有限公司的3D影棚,也只坐了幾個觀眾。在早些年,3D是一個新技術,如今它已不再是新概念,觀眾也不再像當年那樣趨之若鶩。去年方興未艾的“物聯網”技術和各種物聯網技術應用,如今也被“云計算”,以及各種“云應用”所取代,成為電子消費的新熱點。
當然,今年展會3號館還有一大亮點就是多了一個“機器人展區”。“機器人文化主題餐廳即將登陸島城”這樣的展板標語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據該展臺青島俱來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張永佩告訴記者,他們此次參展的“大陸機器人”,主要用于酒店和餐廳的迎賓、送菜等服務,目前在全國各地已有了5000萬元左右的訂單,主要集中在重慶、成都、北京等城市,因為這些城市的餐飲業相對更發達一些。對于該產品的未來發展前景,張永佩表示很看好,“現在餐飲行業不好招人,一個機器人的花費在四五萬元左右,相當于一個工人一年的工資,展會第一天就有不少人過來跟我們洽談,特別是那些轉行要做餐飲的人,他們主要想了解一下多少平方米用多少個機器人等問題。”
在青島宏百川金屬精密制品有限公司的展臺,順序擺放了幾架“曙光無人機”,以及全國首架“噴氣航拍無人機”,這都是該公司自行研發的產品。據展臺的呼先生介紹,他們的產品主要用于360度航拍、海洋監測、古建筑保護與測繪,以及救援等領域。
而在其對面的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記者則再次見到了Super-M和NAO H25等用于表演的雙足類人機器人和智能人形機器人。記者在2008年曾觀看過在蘇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世界Robocup大賽,對當時的機器人技術和發展趨勢有所了解。如今,機器人的發展在我國日益迅速。據該公司客戶經理李雪介紹,他們此次參展的機器人多是用于教學和比賽,他們還將在今年10月參加在合肥舉辦的2013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而此次參展,他們主要是想借此打開市場。
作為國務院批準的唯一國家級專業消費電子博覽會,電博會在為觀眾奉獻亮點的同時,不應忘記展會對于一個城市所承載的其他希望,比如促進貿易合作和交流,促進城市電子產業的發展等。
近年來,青島電博會因為有美國CES主辦方的加盟合作,極大提升了其展會的影響力,青島也希望借助美國CES的影響力,將自身打造成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的風向標,這一意愿一直都在。但2012年,雙方協議到期,也就意味著合作暫時告一段落。據悉,美國CES也派人參加了本屆展會,目前雙方的合作依然在商討中,也不排除尋找新的合作方的可能。
經過十幾年的專業化運作,電博會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將其真正打造成為推動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以及真正成為消費電子產業創新風向標,還需要時日,也更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