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是品牌經濟發展的基礎。商標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核心要素,品牌戰略和商標戰略已經成為企業走向市場和走向國際市場的有力抓手,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品牌知名度和企業商標的覆蓋度、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企業成熟度的重要標準。
7月12日,“品牌夢·中國夢——知名品牌典型案例宣傳推介會”暨“商標戰略、品牌經濟專題講座”在此背景下順勢而為,與眾多艱辛探索在品牌道路上的優秀企業產生強烈共鳴。此次由青島出版集團主辦,由青島市工商局、青島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青島市企業聯合會績效評價與推廣委員會為業務指導,由《商周刊》社有限公司、青島市民商法研究會、山東舜翔(青島)律師事務所承辦的會議,以及會中正式揭牌成立的“知名品牌評價與推廣委員會”,旨在為青島“名牌帶動、品牌興市”戰略的持續實施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助力。
>>專題講座
中國馳名商標基本概念解讀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2003年4月17日頒布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其涵義可以概括為:在中國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并享有較高聲譽的商標。“馳名商標”持有企業的公司名以及網址域名都會受到不同于普通商標的格外法律保護。
概念誤區一:“中國馳名商標”是通過評比獲得的榮譽。
“中國馳名商標”不是簡單的評比,而是法律認定過程,是對知識產權的擴大保護。中國馳名商標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是重要的知識產權,是實行商標戰略、打造企業品牌的最高平臺。
中國馳名商標遵循“個案認定,被動保護”原則:各行各業的商標在所在領域、相關群體中達到了—定的馳名度,由于馳名商標既具有一般商標的區別作用,又有很強的競爭力,知名度高,影響范圍廣,已經被消費者、經營者所熟知和信賴,具有相關的商業價值。這些特點使之經常成為侵犯的對象。當商標馳名度受到了跨類別的侵害,于是產生法律訴求、請求擴大保護,而后國家工商局被動地對其進行相關認定和擴大保護。
概念誤區二:“馳名商標”僅是圍繞中國品牌的本土化認定。
“馳名商標”最早出現在1883年簽訂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其宗旨是合理保護相關的商標所有權,維護公平競爭,制止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我國于1985年加入該公約,成為其第95個成員,然而直至1989年,所有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都來自巴黎公約其他成員,并沒有本土商標。如今,馳名商標制度同樣為中國馳名商標在國際商業競爭中為維護相關權益發揮重要作用。
品牌思路
以工程品質雕刻銘牌 陳玉棟
騰遠設計始終將品牌意識貫穿于設計工作的全過程,將品牌思想與設計創新融為一體,通過工程的設計品質來提升企業品牌的知名度。成立服務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及管理辦公室和服務品牌建設監督考核辦公室,制訂一系列商標管理制度,收集與本品牌相關的商標信息,依法保護公司的商標品牌。
騰遠經過17年的發展,從發源于青島的區域性設計公司發展成為在上海、煙臺、武漢均有分公司及合作組織的全國性設計機構,業務范圍已遍及全國各個地市。始終以“建筑工程設計領域的創新者和引領者”為企業使命,并不斷運用新的管理理念,調整企業發展模式,“蘊聚創新因子,引領行業精準優質服務;國際化新思維,保持企業穩健高速發展;分享戰略成果,筑就員工快樂幸福生活”。
“實在”新魯商 王好武
從1950年的嶗山李村供銷社,到改革開放后的“嶗山國貿”,再到2002年后啟用“利客來”這一更具時代感的牌子,作為商場零售業中少有的青島本土品牌,從容地與佳世客、萬達、華潤萬家等零售業巨頭展開游刃有余的競爭。自2002年以來,先后涉足商業零售、采購物流、餐飲賓館、市場租賃、小額貸款、商業地產六大板塊。在跨領域、多元化的進取戰略下,“利客來”這一品牌的復現率和知名度迅速增長。
利客來以“實在”為核心價值觀,并將其進一步解讀為“以信經商,以德取利,以禮行事,以義為人,以實為本,以人為榮”。將“實在”新魯商形象融入企業品牌建設當中。
品牌建設是自覺不自覺的過程 劉德承
英派斯是成立于1991年的青島最早的臺商獨資企業,在企業創建初期,作為海外產品代工企業,經過多年磨礪,已具備做出世界上最優質的健身器材的實力。由OEM代工企業轉型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企業,成為企業轉型進程中的不容忽視的節點。
同時英派斯意識到,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形象,很難聚集、吸引行業內優秀人才,也就難以繼續在愈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取勝。順應中國制造業的戰略轉型大背景,把握政府政策支持和導向,亦是英派斯決心實現企業轉型的外在強勁推動力。
抓牢優質品牌形象 陳淑華
從一個8平方米、1名工作人員的服務窗口,發展成為擁有3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地、50名工作人員、26個連鎖分社、1個家政培訓學校、1個女子就業市場、1個巾幗創業園、1個女大學生創業基地的專業服務機構。青島市愛心大姐服務社圍繞下崗失業婦女的就業和解決人民群眾家庭生活的需求,在下崗失業婦女和用戶之間搭建橋梁,打造“愛心大姐”家庭服務行業知名品牌,開創了山東省婦聯在系統內推廣的“大姐工程”模式。
愛心大姐服務社本身為松散型用工企業,服務員又都曾失業,為她們尋回歸屬感、凝聚人心、塑造新形象,成為服務社品牌建設的內在推動力。服務社以塑造“愛心大姐”品牌形象為核心,在實踐過程中形成“愛心大姐”精神、使命、作風、形象、價值觀、服務用語和行為規范,“家有困難不用慌、愛心大姐幫您忙”服務口號沁人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