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功所向來把品牌視作一個單位生存發展的生命線,開啟社會之門、贏得社會認同、提升市場占有量的金鑰匙。在法律服務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誰擁有了自己的服務品牌,誰就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快速發展。
如果身體病了,多數人懂得尋醫;如果思想病了,大概該溯源至教育;如果“行為”病了,人們漸漸意識到,或應將其托付于法律。
作為戰斗在法律體系最前沿的重要構成——律師,在中國的社會聲望排列,近年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位序,雖相較于西方國家,與列入第一類分層中的“高級專業人士”的社會地位,仍稍嫌屈就,但其對自身使命的擔當,已使其中很多人無愧于“社會醫者”的稱謂。
這當中就有“誠功律師”郭斌及其用長達十七年聚合起來的法律“戰艦”,即一群在艱巨職業環境中不滅理想、堅定操守的“勇士”。
品牌≠營銷
郭斌認為,法律并不是至高無上的,只有在符合了道力(不變的規律)和德力(變化著的規律)的前提下,才具力量。妄圖凌駕于規律之上的方法、行為和結果是導致社會“行為”發生偏離的本源。這是“誠功律師”的職業底線,亦將一切自身行為置于這項準則之下。
誠功所向來把品牌視作一個單位生存發展的生命線,開啟社會之門、贏得社會認同、提升市場占有量的金鑰匙。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沒有自己的品牌只能陷入絕境,坐以待斃。在法律服務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誰擁有了自己的服務品牌,誰就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快速發展。
然而品牌并不僅僅是營銷出來的,這是“誠功律師”們在實踐當中探索出的“道”:營銷是“牌子”到“品牌”的飛躍的跳板,精確的定位和多樣化的營銷手段的確能促進品牌的成長,耐心和專注于品質積累,卻是質變發生、并使品牌穩固不致跌墮的唯一途徑。
“誠功律師”品牌,是誠功所全體人員為了共同的理想,實現共同的“百年誠功”奮斗目標,勇往直前,努力拼搏所付出的共同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是誠功所發展史、全體人員成長史、共同智慧形成史的濃縮與集中反映;是社會對誠功律師品牌創造者用智慧與勤勞為社會所做的貢獻的認可。
在“道”和“德”的探索過程中,在律師職業道德的執著堅守下,成立于1996年的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由起初只有3名律師、年辦案不足30件、收入不足3萬元的式微集體,發展成為擁有北京、濟南等五家分所,160多名執業律師和工作人員,擁有1000多萬元固定資產,業務范圍遍及全國各省、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歐美等國家的大規模律師事務所。先后榮獲“服務中小企業發展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青島市和山東省“優秀律師事務所”、“青年文明號先進集體”、“殘疾人法律援助先進集體”、“青少年維權崗”等集體榮譽稱號。所主任郭斌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十大杰出青年律師”、“青島市勞動模范”、“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青年興業帶頭人”,2010年底被山東省司法廳、山東省政府藍色經濟發展辦公室任命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律師服務團團長。律師中有50多人次被山東省和青島市授予優秀律師、優秀女律師、法律援助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兩名律師被所在區評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目前,“誠功律師”法律服務品牌已經扎根于廣大人民群眾中,“有事找誠功律師”是取得的信任也是承擔的責任,“誠功律師”也已經成為青島市法律服務界的一個響當當的名牌。
“誠功”之誠
“誠功律師”相信,對人對事,做到最大的真誠,最終就能“成功”。
業內公認的“硬骨頭”——抗訴、再審、執行類案件,難在提起抗訴、再審,糾正錯誤的生效判決,糾正錯誤的執行行為,代理好此類案件是對律師綜合辦案能力的全面檢驗。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法律的正確實施,誠功所組織精英律師組成攻關小組專題研究,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了一套代理此類案件的辦法。如某療養院與某房地產公司院區開發合同糾紛案,經誠功所律師長達數年的不懈努力終獲成功,為該療養院避免了近3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受到山東省總工會主要領導的高度贊揚,于冠魁律師亦被授予“山東省維護職工權益杰出律師”、“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榮譽稱號。經過實踐,到2012年底已成功代理了這類案件35起,其中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再審的15起,為委托人挽回或避免經濟損失近50億元人民幣。
要贏得客戶對品牌的認知,必須堅持誠信為本,在提高辦案質量上狠下功夫。否則只顧招攬客戶,服務不到位,辦案質量不高,必然導致客戶失望乃至流失。基于這個認識,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誠功所始終注重把功夫下在代理好每一件案子上,用高質量的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提升品牌的社會認知度,并為此制定了一整套嚴把質量關、保證律師誠信執業的措施。
設計繪制律師辦案工作流程圖。誠功所針對個別律師辦案中嫌麻煩、圖省事的心理,對律師代理各類案件過程中每個環節,要做什么工作,達到什么樣的要求,都做出具體明確的規范性要求。還要求律師必須做到對所辦的每一案件都要認真寫好案件分析報告、證據分析報告,制定好律師工作方案。
推行律師辦案評議卡制度并設立督查室。誠功所專門設計印制了統一格式的辦案評議卡,律師承接案件時將此卡交給當事人,由當事人對該律師辦案各個環節的工作表現進行評定,對承辦律師有意見可隨時向律師所反映,直至要求更換代理律師。案件辦結后,客戶將填好的評議卡反饋給律所。把律師的工作直接置于客戶的全程監督之中,對辦案律師是一個很好的監督促進。對律師辦案過程進行跟蹤考察,通過電話和登門走訪等方式征求客戶意見,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
堅持案卷評查制度。對律師辦理案件的卷宗,誠功所每半年進行一次集中評查,運用百分制標準對律師辦案各個環節的工作進行打分,做為年度獎優罰劣的依據。
為警示大家時時刻刻講誠信,誠功所還在律師中開展“四個珍惜”活動,即珍惜個人經過刻苦努力取得的律師執業資格,珍惜法律賦予律師的權利,珍惜律師作為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整體形象,珍惜委托人對自己的信任。
“誠功律師”法律服務品牌得到了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廣泛認可。從前些年刑事、民事、經濟等領域擴展到風險防范化解、知識產權保護等高端領域及非訴訟法律事務。全所辦案量年年上升,到2012年已達到年辦案近2000件。
“誠功”之誠,還體現在對誠功內部人才的誠心對待上。誠功所的發展理念——“風雨同舟、同心共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處處以人為本。所主任郭斌認為:“要看一個團體的前景和實力,就看它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我們誠功所就是在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手中發展起來的,劉振強、于冠魁、李云峰、管益杰、趙清樹、王運鮮、林琳、孔姣等現在‘戰艦’上的基地司令員就是為誠功奉獻過青春的年輕人。”
畢竟在十幾年前乃至當今,律師職業本身就是一項對身心,尤其是靈魂不斷沖撞的行業,再加上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現實生活的不盡滿足,使得律師行業人才流失現象可謂慘重。誠功所始終對年輕律師懷著感激、負責的心態,使曾經懷抱夢想闖入律師行業,卻險些被現實擊潰的“初生牛犢”,成為具有堅定自豪感和使命感的職業律師,最終開創受人尊敬、交得真朋友的職業生涯,誠功所在大機制下盡所能提供的人才培育平臺,誡為難得。
拳與指尖
在誠功文化思想體系中,其自身是一艘劈風斬浪的“戰艦”,艦上戰機、戰員投入戰斗,靠的是“誠功手勢”——向內握緊的拳頭,和對目標繃直的手指。“誠功手勢”是對誠功所協同作戰能力的生動體現,同時也是律師行業實現職業化之后,向專業化迸發的標識。
品牌并非一成不變,若能從不斷變化著的社會現象中抓住不變規律的形態,便是抓住了與社會溝通的命脈,品牌發展和社會變革相通,品牌即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由幫人打官司轉變為幫人預防糾紛,防范化解風險,盡量減少訴訟。幫助政府防范化解社會風險,幫助企業診斷生產經營活動中可能發生的糾紛,提出整改意見,是近年來根據社會對法律服務的需求,誠功所確定的從以訴訟業務為主轉變到以非訴訟業務為主的發展思路。
目前全所已有常年法律顧問單位128家,其中區縣級以上政府顧問8家,大型企業集團28家,最長的已保持十幾年的顧問關系。同時,誠功所還開展了企業票據和企業短期融資券發行法律服務,承擔了數家外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套的法律服務業務。使“誠功律師”服務品牌在中外企業中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針對一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境,誠功所專門成立了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研究小組,組織律師深入企業調查研究推出了科技含量較高的研究成果。受到青島市政府國資委充分肯定,并被上報到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運用此成果,誠功所已經為青島市4家大型國有企業提供了企業法律風險體系評估服務,使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完全納入法治化的軌道,有效避免了生產經營風險。2013年與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聯合出版了《企業法律風險防控實務》一書。
此外,為適應知識產權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要求,誠功所加強了對知識產權領域業務特點的研究,適時成立了知識產權保護業務部、企業知識產權戰略與實務研究小組。代理了大量知識產權保護糾紛案件:在解決卡拉OK版權糾紛方面的先進經驗在全國專業會議上作了專題介紹,并在全省推廣。入選1件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評出的2012年十大知識產權保護經典案例,3件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評選出的十大此類經典案例。
極道致和
2011年,青島電視二臺推出“真情調解”欄目,面向全市組織基層調解員對發生在民間鄰里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糾紛進行現場調解、現場錄制,每周一至周六播出,以達教育群眾促社會和諧之目的。誠功所得知這項策劃,主動與該臺聯系,派出律師隨欄目組一起深入民間糾紛現場,為調解活動提供法律保障,兩年多來已派出700多人次律師參與了近700多起糾紛調解。通過調解使154個家庭因贍養老人、財產糾紛等原因不和的兄弟姐妹重歸于好,使80多位耄耋老人的贍養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實踐過程中,既弘揚了中華民族“誠、信、仁、孝”的傳統美德,也在更大更廣的范圍散播了誠功律師不計報酬、甘于奉獻、為民服務的執業精神的種子,使誠功律師更貼民意、接地氣。
山東律師從業環境并不優渥,但未阻礙“誠功律師”懷抱誠意走上公益道路:與新聞媒體聯手做公益,誠功所先后與《半島都市報》“房地產”、青島經濟廣播電臺“商海新領空”、山東廣播電臺“直通金海岸”、青島電視臺“房地產雜志”和“新說法”等欄目聯手開設了法律專題節目,由“誠功律師”用自己所辦案件的案例,通過媒體向群眾以案說法,先后有100多人次律師在電臺、電視臺做法治專題節目210多場次,并成功舉辦誠功律師杯《物權法》電視大賽。
2011年以來,誠功所與青島市黃島、市南兩區政府主管部門聯系,積極參與勞動爭議的解決,派出律師在這兩區勞動爭議服務大廳設崗值班。至2013年上半年,已接待受理勞動爭議糾紛1720多起,其中一般咨詢1404件,調解138件,法律援助155件,仲裁9件,監察投訴15件。拓寬了勞動者司法救助的途徑,便捷了勞動爭議的解決。在青島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誠功所分別在遼寧路青島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成立大學生創業法律服務中心,株洲路青島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成立歸國留學生創業法律服務中心,為創業者提供及時到位的法律服務。
“誠功律師”與駐地多個街道社區建立了長期法律服務關系,開展共建法治社區、和諧社區活動,組織律師定期給街道社區干部和居民群眾講法治課,僅去年以來,就有100多人次律師給居民講法治課140多場次,對于提高社區干部和居民群眾的法治意識,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起了很好的作用。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后,組織律師深入市郊農村企業,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經營活動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目前,誠功所已與18家街道辦事處、28家農村社區簽訂了法律服務協議,并成功地幫助4家農村集體企業完成了改制工作。今年誠功所又推選了7名律師給7處村委第一書記擔任法律顧問。為了做好這些社會公益事業,誠功所每年都要拿出幾十萬元資金做支撐。
愛心助學是誠功所的一大特色。幾年來,誠功律師個人捐款近3萬元,資助了多名家庭困難上不起學的小學生和兩名在校大學生完成學業。近兩年,誠功所又在三所大學、兩所小學設立了獎學金制度,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資助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目前已捐款15萬元。
另外,誠功所投資開通了全公益性的“成功便捷法律服務網”,建立了誠功網上公益法律診所,安排專門律師維護值班。該網絡面向全社會,融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社會熱點問題掃描于一體,搭建起了誠功律師與社會群眾面對面溝通的平臺,為誠功律師更好地體察民情,為民服務提供了廣闊便捷的平臺。
生正念、用正法、做正為、結正果——是誠功所主任郭斌在回顧十數午倉犍“誠功律師”法律服務品牌的實踐中歸結出的品牌之路,“正”是其道德的基準。
得道、得德、有道德的“誠功律師”,無負“濟世醫師”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