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參考答案
《王翦傳》
1.C(必,如果。)2.B(③為王賁功績; ⑥王翦之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地、齊地。)3.C(A項,王翦滅趙燕,其子王賁滅楚魏。三晉為韓趙魏三國統稱。B項,王翦并非年老膽怯。D項,蘄南一戰,殺死楚將項燕。一年后,俘虜楚王負芻。) 4.(1)如今我聽說楚軍每日向西進發,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拋棄我呢?(2)老臣體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3)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臣也及時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罷了。
文言文參考譯文
王翦,頻陽東鄉人,少年時期就喜愛兵法。秦始皇攻打趙國,王翦領兵歷時一年攻陷趙都,趙王投降,趙國成了秦的一個郡。燕國派荊軻刺殺秦王,秦王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國,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王翦平定了燕薊,得勝而歸。秦王派王翦之子王賁攻打楚,楚兵大敗。回兵攻打魏國,魏王投降,于是平定魏國。
秦始皇滅三晉之后,迫使燕王逃亡,多次擊破楚軍。秦將李信,年少壯勇,曾領兵數千追擊燕太子丹,最終破燕軍虜獲太子丹。秦始皇認為李信賢能勇猛,因此秦始皇問李信:“我想要攻取楚國,對于將軍考慮用多少兵馬夠啊?”李信說:“不超過二十萬。”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說:“非六十萬人不可。”秦始皇說:“王將軍老了,多么膽怯;李將軍果然氣勢壯勇,他說得對。”于是派李信及蒙恬率兵二十萬向南伐楚。王翦的建議沒有被秦始皇采納,于是托病辭官,回頻陽養老。
李信攻平輿,蒙恬攻寢丘,大破楚軍。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大破楚軍,于是率領軍隊向西與蒙恬在城父會師。楚軍乘機尾隨秦軍,三天三夜不停,終于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秦始皇聽聞秦軍兵敗,大怒,親自騎馬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說:“我因為沒有采納將軍的計策,李信果然使秦軍受辱。如今我聽說楚軍每日向西進發,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拋棄我呢?”王翦辭謝說:“老臣體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秦始皇道歉說:“過去的事了,將軍不要再說了。
王翦說:“大王如果要用老臣,非六十萬大軍不可。”秦始皇說:“聽從將軍的建議。”于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秦始皇親自送至灞上。王翦將行,向秦始皇要了許多良田屋宅園地,秦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還擔心什么貧窮? ”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臣也及時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罷了。”秦始皇大笑。
王翦果真替代李信前來攻楚。楚軍聽說王翦增加軍隊前來,于是征發全部兵力來對抗秦軍。王翦大軍一到,立即筑堅固的壁壘把守,不肯出戰。楚軍屢次挑戰,秦軍始終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且安排好飯食安撫巡視他們,同時與士卒同飯同食。過了一段時間,王翦派人問士兵:“軍中用什么來娛樂?”有人回答說:“(正在進行)投擲石頭、跳遠比賽。”于是王翦說:“士兵可以用來一戰了。”楚軍數次挑戰而秦軍不出戰,于是楚軍率兵向東,王翦乘機派兵出戰,命令壯士追擊,大破楚軍,追至蘄南,斬殺將軍項燕。楚兵敗逃,秦軍借勝勢平定了楚國城邑。一年后,俘虜楚王負芻,楚地終成秦的一個郡縣,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同時王翦之子王賁與李信奪取平定燕地、齊地。秦始皇全部兼并天下,王氏、蒙氏功最多,名揚于后世。
《寫人敘事散文閱讀之揣摩細節》
1.B、C 2.從結構上看,引出下文祖父對奶奶的懷念;從內容上看,表現了祖父對馬的無比愛護和對馬的脾性的深刻了解,表達出祖父感情飽滿、性情真誠的一面,豐富了祖父的形象。3.道理一:不記仇。馬不記仇,你打了它以后,它還跟你好,仍然聽你的話。人也應該像馬一樣,日常生活中要胸懷開闊,寬容別人,“相逢一笑泯恩仇”,不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無愧生命。道理二:不偷懶。人有偷懶的時候,馬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都是拼盡全力的,哪怕是拖著病身子。人也應該像馬一樣,不偷懶,不懈怠,工作踏實,竭盡全力,無私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做出成績,無愧生命,贏得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