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我的報刊亭
□彥 妮
那場雪之后,天氣驟然變了。我套上已破的舊棉襖,穿著舊皮鞋,依舊在風雪天賣報紙。很快,我的兩只大腳就被凍腫了。我一邊搓著手,一邊來來回回地踱著步,并將帽子緊緊扣在頭上,樣子極像“裝在套子里的人”。
有人就建議,說只賣報紙不行,你得帶幾張IC卡,那玩意兒也能掙個三塊兩塊的。我像抓住救命的稻草似的,急忙批了幾張回來。
第一天賣了一張,得兩塊錢。第二天又賣了一張,得三塊。我的心情忽然變得溫暖了。
第三天早上,天又下起了雪。北風卷著雪渣,“嗖嗖”地向人襲來,氣象預報說,當天氣溫最低要達到零下18度。我瑟縮著身子,頑強地立在冷風中。
整個早上,沒有一個讀者光臨,路人們個個裹緊衣服,步履匆匆,仿佛我只是一個角落的飾物,絲毫引不起他們的注意。
這時,一輛自行車戛然停了下來。騎車人手扶車把,一只腳踩在雪地上,問一聲:“有卡嗎?”我忙迎了上去。他問多少錢,我怕失去買主,便以很低的價格給了他。他掏出一張百元的票子,只說沒有零錢。他的口氣溫和而懇切,再看他的眼睛,也在很和善地盯著我。我急忙用凍得伸不展的手在兜里四處搜尋,將零角零塊湊整后有些歉意地遞給他。他笑一笑,將錢和卡一同塞進口袋,說一聲“走了”,便很快消失在風雪中。
我重新把剛剛裝進兜里的一百元摸出來,像欣賞寶貝一樣悄悄地看著。突然,我像觸了電似的一驚,一種不祥的預感如大潮般把我淹沒了!
我把錢捏了又捏,并把它舉在眼前,恨不得把里面的每一條花紋都吃進肚子里去。我完全沒有把握了。我跑進附近的店鋪,讓他們鑒定這張鈔票的真假——他們的回答令我絕望!
望著愈來愈瘋狂的雪,我的心撕扯般疼痛。我瑟縮的身子已經(jīng)變成了戰(zhàn)栗。我一分鐘也不停地收拾了報攤。
我不知道要往何處去,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一個賣卡的老婦人跟前,我猶豫著停了下來。我忐忑地給她一個較高的價格,她馬上把卡給了我。伸手掏錢,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在劇烈地抖動。她接過那張嶄新的百元票子,“喲”了一聲,然后拿給一個老頭看。老頭戴著花鏡,自然辨不出真?zhèn)危业男纳晕⑵届o了些。老婦人開始從兜里掏出一大把零錢。她蘸了唾沫,極其仔細地數(shù)著,那種焦急而又忙亂的神情,簡直就是我的翻版。我迅疾把卡還給她,并要回那張令我心痛的大鈔,頭也不回地騎車跑了……
回到出租屋,我抱緊爐筒,身心的寒冷使我再一次顫抖不已。等暖和過來,我伸手掏出那張一百元錢,咬緊牙關,毅然將其投進了燃燒的煤爐里!爐火熊熊,冒著淡藍色的火焰,那一刻,我的淚水猛然傾盆似的涌出來,像是完成了一種壯舉的勇士,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選自《朔方》2012年第10期)
本文細節(jié)描寫很有特色,請就文中老婦人接錢后的行為、神態(tài)描寫,談談你的看法。
解析:散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能起到刻畫人物、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作用。文中“‘喲’了一聲”“拿給一個老頭看”“一大把零錢”“蘸了唾沫,極其仔細地數(shù)著”“焦急而又忙亂的神情”等,都是我們應重點關注的細節(jié)。
參考答案:(1)老婦人“喲‘了一聲”,然后把錢“拿給一個老頭看”,表明老婦人的細心和眼花,與“我”收錢時的行為形成反差,老婦人的無辜使“我”羞于欺騙。(2)“掏出一大把零錢”“蘸了唾沫,極其仔細地數(shù)著”,老婦人的艱難處境和掙錢不易使“我”不忍欺騙。(3)“那種焦急而又忙亂的神情”,老婦人如“我”一樣的等來買主又怕失去買主的那種驚喜而惶恐的心理,使“我”不敢欺騙。
【閱讀指導】
寫人敘事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題常考的內容之一,其中散文中的細節(jié)是常考的出題點之一,那么如何揣摩這類散文中的細節(jié)呢?
一、遵循規(guī)律,明確作用
細節(jié),是構成藝術整體的基本要素,是刻畫人物性格、展開故事情節(jié)、深化主題的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它在整個藝術作品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沒有細節(jié),便沒有情節(jié)的生動性、形象的鮮明性、主題的深刻性。細節(jié)描寫是指對作品中的人物(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環(huán)境(包括場面)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細微事實所作的具體、深入的描寫。其作用可以使作品的主題更深刻,使作品充滿詩情畫意或濃厚的生活氣息,揭示社會環(huán)境,渲染時代氣氛、地方特色,折射人物情感世界,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它還能起到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營造氛圍的作用。
二、緊扣文本,分析細節(jié)
對細節(jié)作用的分析,我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根據(jù)文章本身所提供的細節(jié)對語段進行分析。如《我的報刊亭》,文中“我”在寒冷的街道旁瑟縮著,好半天才等到一個買主,結果卻收了一張假鈔,心情沮喪到了極點,后來以同樣的方式向老婦人行騙,自己的心情是忐忑的,老婦人的動作極其仔細,她的舉止細節(jié)震撼了“我”,以至最后“要回那張令我心痛的大鈔”。
2.根據(jù)相關的事實或相應的背景材料進行分析。如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第五節(jié)的事實細節(jié)的敘述,既證明了是學生自發(fā)請愿,不是受人利用,不是“暴徒”,也證明了是反動派有預謀的虐殺手無寸鐵的請愿者,同時也是后文議論的基礎。
三、審清題意,準確表達
在具體答題時,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1.審清題干,明確要求。
2.全面準確地篩選信息。透徹理解題意之后,將與題干相符的信息找準、找全是篩選信息的基本要求,否則,難免掛一漏萬。
3.對應題旨,準確表達。既要考慮“細節(jié)”在寫人敘事散文中的一般作用,也要結合具體文段想到它的具體作用;既要考慮運用的藝術手法,也要想到在表達上起到的作用,甚至語言特色上起到的作用。
【閱讀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祖父與馬
□王中范
父母進城了,家里就剩下祖父和我,還有那匹黃驃馬。祖父像馬,馬像祖父,我的這種感覺是真真切切的。
祖父與馬幾乎是形影不離,就差沒和馬一起站著睡眠了。他夜夜都起來幾次,給馬添草加料,去照看,那種親近勁兒我都有些嫉妒。每日天剛露出魚肚白,祖父就和他的馬出門了,到東大坡蹚地犁田。面對四里地遠的長壟,那馬連一眼都沒瞅,拉起彎彎犁就走。沒多一會兒,就有汗珠滾動,繩套在身上也勒出了印痕。它沒停步,還是拱頭向前,默默不語,也許它只知道自己是馬。祖父的衣褲早就被露水浸透了,下腿還沾滿了泥土,濕漉漉地沉重澀膩。擦幾把汗水,臉上也盡是泥道道了。他很有奔頭地在又窄又深的壟溝里走著,沒有話,這一輩子也沒有怨言和牢騷,總覺得莊稼人就該跟土地打交道,苦累艱辛是天經(jīng)地義的。無歇無休止地春種秋收,奉獻熱血、汗水乃至眼淚,這自然是祖父的一種境界。
黑黑的土地上,綠油油的豆麥間,馬在前面,祖父在后邊,和諧做伴,又何其相似。
我去田頭送飯送水,祖父親昵地拍拍我的腦袋,嘿嘿一笑,就沒別的話了。他牽著馬散步似的走到小河去飲水,馬喝水講究干凈,泥湯般的臟水從來不沾一滴。馬吃草料是狼吞虎咽的,可夾雜在草叢里的醉馬草它卻能認出來,那眼睛比人的眼睛還毒。那邊有一片鮮嫩的草,綠瑩瑩的,一匹白馬正啃著吃。黃驃馬咴兒咴兒叫了兩聲,祖父就什么都明白了,他把韁繩盤起來,一拍馬背:“去吧!”黃驃馬飛奔而去,一邊撒歡吃草,一邊與白馬耳鬢廝磨地親熱。馬有情感,馬也是喜歡有伴的。這時祖父下意識地望望坡上的那座孤墳,我知道他又想起我的奶奶了。我說七月十五我去給奶奶燒紙,他分外滿意地點點頭,然后抓起兩根草棍當筷子開始吃飯。祖父吃什么都香,厚厚的嘴唇直響動,他在痛痛快快地享受自己的生命。
那個時候我總以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祖父最懂得馬了。馬打響鼻,他說它覺得痛快;馬輕叫,他說它高興了;馬狂嘶,他說它急眼了;馬跑蹄,他說它有急事;馬啃槽,他說它餓了;馬甩尾,他說它不愿意了。祖父和馬在一起,平等而又自由,共同活著,相互伴隨著,讓人產(chǎn)生些許感懷。
人和馬是一樣的,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還沒立秋,就沒完沒了地下起大雨,天不放晴,漲水了,我家二龍眼旁邊的那塊洼地被淹了。有馬一樣性格的祖父,剛烈勇敢,堅毅頑強,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低頭,都不退縮,都不屈服。祖父了解自己,只想苦干著,奮斗著,在他的那條路上。他挖溝開渠,日夜排水,又把倒伏的玉米一棵一棵地扶起來,終于戰(zhàn)勝了洪災。然而,祖父累倒了,昏迷在地頭上,是馬把他拖回家的。在泥濘的小道上,馬的右眼被樹枝刮傷了,眼角血淋淋的。祖父好了的時候,馬的右眼瞎了,叫人心疼。祖父說,馬是要強的,眼睛一旦有外傷,再加上急火攻心,就容易失明。我們村里就有好幾匹瞎馬,可它們照樣勞作干活,一直到死去。祖父含著眼淚給馬梳毛撓癢癢,那馬便輕輕地舐著祖父的腳背……
這年秋天,祖父帶著他的馬在那塊洼地里改土造田,栽樹護田,整整干了一個月。人瘦了一圈,手上的老繭磨成了鋼銼,都攥不住了。而他很高興,說以后旱澇保收了,年年都會有好收成的。祖父騎上他的馬,繞著地塊跑一圈,像打了一場勝仗的將軍。
祖父實實在在地忙碌苦斗,不顧一切,不留余地,活得越來越像他的黃驃馬了。
夜幕降臨,風輕輕,草淡淡,月亮潑下了幾瓢銀輝。我跟祖父去放夜馬,放牧時說起“馬不吃夜草不肥”那句老話。我問祖父人好還是馬好?祖父說人好多方面不如馬。馬不記仇,你打了它以后,它還跟你好,仍然聽你的話。人有偷懶的時候,馬不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都是拼盡全力的,哪怕是拖著病身子。咀嚼祖父的這些話,我懂得了許多生命和人生的道理。
又一個寒冬來了,祖父套上車去拉石頭,為第二年開春蓋房子準備石料。那時北方冷得連地都凍出了裂縫。那天下著小雪,黃驃馬不小心踩進了地裂子,祖父立刻勒住馬,不讓它動彈,怕崴斷了它的腿。祖父拿來采石的鋼釬,一塊又一塊地撬開凍土,才把馬腿拔出來。他深情地撫摸著馬的頭說:“老伙計,咱們都老了,不中用了!”這時我分明看見祖父和馬的眼角都閃動著淚花。在凜冽的寒風里,我一頭撲進祖父的懷里,連聲叫著:“爺爺,爺爺!”他緊緊地抱住我,抱得我都有些疼了。
幾年后的農歷三月二十六日,祖父過世了,還是黃驃馬拉車把他送到墳地的。沒多久,孤獨的馬也死了,父親和我把它完整地深埋了,這是祖父的遺囑。祖父和馬帶走了痛苦,也帶來了平靜。
祖父與馬,都在我的懷念中,總是在夢里相見。
(選自《散文選刊》2013年第4期)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理解,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
A.祖父養(yǎng)馬、愛馬、懂馬,馬就是祖父的象征,這一點,進城的父母是無從知曉的,他們毫不關心,我對此深感遺憾。
B.全文圍繞“祖父與馬”展開,不但表現(xiàn)了祖父的辛勤勞作以及與馬的醇厚情感,也寫出了馬的堅強和吃苦耐勞,人和馬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C.本文語言質樸,感情真誠,綜合運用了側面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和虛實結合、正反對比等寫作手法。
D.文章旨在表達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主題,這在人們日益面臨人與自然嚴重對立的今天,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值得深思。
E.文章從“我”的視角切入,顯得真切感人,全文彌散著濃濃的懷念、贊美、傷感和嫉妒祖父愛馬勝過愛“我”之情,讀后令人動容。
2.祖父“把韁繩盤起來,一拍馬背:‘去吧!’”,請簡要分析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答:
3.“咀嚼祖父的這些話,我懂得了許多生命和人生的道理。”結合文章內容,任選一種道理,談談你的看法。
答: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