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論
維婦代會召開之年,半邊天映紅之季,五四名篇《我之節烈觀》書筐冷落之秋,傳統精品《十二寡婦征西》盛演不衰之時,謹以少婦青絲幾縷,老姐白發幾莖,雜文一篇,問號一串,悵望蒼蒼太空,求教于文豪周樹人、國父孫逸仙、詩人毛潤芝三大反封建前驅者麾下。
眾公知否?近年海峽兩岸議和,擬化干戈為玉帛。五千年前共一家。古語“炎黃子孫”忽變時髦,遂成當代華人自報家門之標準稱謂。吾獨沉思,炎帝黃帝同屬雄性,緣何不提一雌?莫非二帝同性戀,其中一雄競能代司雌職?據另典記載:俺們華裔,是性欲亢奮的女蝸姑娘與伏羲哥哥私生子女。今人不依此說,諱是“女蝸子孫”,是否嫌棄始祖野合亂倫。難立貞節牌坊,故爾改抱炎黃大腿,連拜兩位皇帝老倌作干爹,向外炫耀紫氣東來。城外如何?碧眼西人不以祖先偷吃禁果為恥,欣然自稱夏娃亞當后代,且裸女夏娃知名度大于雄漢亞當。伊甸園對比軒轅陵,更加反襯“炎黃子孫”重男輕女,尊父忘母矣。
雖是稱謂,亦可窺見男性至上女性附庸的中國封建觀念何等根深蒂固。小至稱謂,大至婚姻,還有多少雌雄不平實質,深藏于貌似對稱的蟠龍華表柱下?
眾公當年高擎反封建大旗,魯迅先生更趨激進。揭示男女不平,呼吁婦女解放,對貞節牌坊深惡痛絕。大筆揮灑《我之節烈觀》,為天下年輕寡婦鳴冤,訴守寡苦、嘆守寡難,駁守寡光榮論、斥守寡自愿說。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反對以任何堂皇理由繩引少婦守寡至死。檄文一出,摧枯拉朽,貞節牌坊搖搖欲墜……
愚鈍自幼深受先生啟迪,愿作迅翁門前桃李之桃李,誓與封建幽靈鏖戰復鏖戰。昨日繁弦急管,觀罷傳世之作《三娘教子》等等“寡婦專場”,長嘆貞節牌坊并未全坍,文明新寡仍飾花環,夜雨綿綿,重讀檄文,秋燈閃閃,驀然發現:先生彌留之前。曾給年輕夫人留下一條至今尚未引起重視的遺囑:“忘記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蟲。”這一筆堪稱偉大的暗示,足見先生以身作則,不愧反封建前驅者稱號。然而,病榻垂危,畢竟只是曲筆兩行,遠不及早年宣言黃鐘大呂,旗幟鮮明。因此,我進而發現魯迅研究者們不曾觸及,或不敢正視的一大矛盾現象——《我之節烈觀》作者的年輕夫人,守著《我之節烈觀》作者遺像,從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六八年,青絲變自發,少婦成老嫗,熬過漫長的三十二年孤獨生涯至死不渝。偉大的女性為早逝的偉丈夫奉獻一生,卻與偉丈夫生前啟迪世人的指向背道而馳!先生言教和夫人身教孰是孰非?愚鈍百思不得其解,迅翁泉下何以仲裁?
國父稍遜文豪一籌,遺囑似無片言安頓遺孺。國母喪偶時僅僅三十二歲芳華,辭世時,足足八十八歲高齡。蒼天:孀居綿延半個世紀,長達五十六年!
固然,發不同青心同熱,生同壯志死同穴。山海誓,白首盟,伉儷情,戰友誼,繼亡夫未竟之事業,履妻子應盡之天職。膝下荒涼,普愛全國兒童;肩負重任。爭取寰球和平。高尚人格,燦爛功勛,國之瑰寶;民之慈母,中華兒女誰不引以自豪?我于千聲禮贊。萬分敬仰之余,略感幾分悲愴者,乃是另有不平發現也——
神州只見偉丈夫之未亡人從一而終,罕見未亡之偉丈夫始終從一。舞臺亦無《十二鰥夫治國》之奇戲。設若夫妻雙方均為非凡人物,女杰先逝,偉男健在,風華正茂,能堅持海誓山盟半個世紀永不另擇女戰友燕爾新婚么?即使偉男堅持,必有說客盈門,紅線成縷,曰“協助工作”,曰“照顧生活”,曰“大局需要”,曰“群眾期望”……總而言之,天經地義。敬請眾公屈指遍數,豈有治國安邦偉男于鰥居三五十年死不續弦之一例乎?
換言:設若偉男早夭,女杰孀居,也似國母喪偶時一般年輕,倘有再醮要求,那還了得,國將不國。必有說客盈門,壓力如磐,或橫眉厲聲禁止,或泣血頓首勸阻……統而言之,偉男續弦有理,女杰改嫁無恥。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海峽兩岸共誅之,炎黃子孫共討之!
至于絕妙好詞“我失驕楊君失柳”,更是男女不平佐證。失柳者撫孤一生、失楊者結婚幾度。若照董狐秉筆直書。不是“我失驕楊”。應是“驕楊失我”!蓋因“楊”于一九三零年被捕就義,“我”早于一九二八年另覓佳偶。爾后詳情,世人不知……物換星移,八十年代,忽然冒出一位夢想破鏡重圓,甘守活寡將近半個世紀的紅軍女杰賀子珍!偌大一座高級貞節牌坊,可歌可泣,可敬可悲。
偉人是人不是神,何況是在舊中國土壤上產生的偉人,怎能不受一點舊中國氣候影響?歷史局限,無損光輝形象,反封建前驅者尚且或多或少殘存封建遺習。遑論二億三千五百萬文盲半文盲生男育女偏愛這半邊天,不喜那半邊天乎?甚至一些斯文人家也樂于弄璋,厭于弄瓦哉。縱觀茫茫人海。男女不平乃父系社會通病,而吾國此病尤深。反封建大功告成否?女蝸子孫——卻一輩子加入不了婦聯的魏某于婦代會外贈言:姐姐妹妹,婆婆媽媽,辮花環反思牌坊,慶三八勿忘五四也!
毛病吟
毛毛雨,微微風,病榻觀書,一枕遐思。夢西苑病梅,嘆東亞病夫,聽劉天華老牌《病中吟》,淡淡憂愁,如煙,如霧,美在虛無縹緲間……
欣賞縹緲旋律,通感模糊語言。近年新名詞轟炸,使人耳鳴目眩。例如弗晰邏輯,本是fuzzyLogic的音譯,一經漢化,即稱模糊邏輯。推而廣之,模糊數學,模糊集合,模糊概念,碓窩攪漿糊,一團混沌。這玩意兒豈是舶來專利品?我中華大國古已有之,足夠編印《土產模糊語言大觀》。其中最模糊、最玄妙、最典型、最普遍、最有中國特色、最最最者,當推“毛病”二字。
語出徐成《相馬書》:“所謂毛病,為害最大也。”原意專指瘟喪馬兒,后由老百姓二度創作。舉凡五癆七傷,千瘡百孔,紅崩白濁,花柳麻風,一切不可名狀之頑癥。統稱毛病。二字千鈞,蓋世無雙,內涵悠悠,外延茫茫,說不清,道不明,摸不透,擺不脫,應用萬物,普濟眾生,放之四海皆準。海可枯,石可爛,惟毛病萬壽無疆。
人吃五谷生百病,無論巨型圣人、巨型狂人、巨型罪人概莫能免。害病非恥辱,有病不瞞醫,早治早愈,則不會堆積如毛。齊桓公青春壯志,匡天下,合諸侯,固一世之雄;暮年黃昏,閉塞言路,暗疾似牛毛叢生。草澤醫人扁鵲四次忠告,老人家諱疾忌醫,自信永遠健康。待到圍墻哀鳴“寡人有疾”,時日曷喪,妃子、世子、巨子搶椅子,動刀子,一群敗家子,一副爛攤子,禍及孫子,責在老子,“寡人有罪”矣!歷史悲劇老掉了牙,從略,換個新鮮節目吟哦……不吟也罷,且為尊者諱。
泱泱中華,扁鵲先生和彭大將軍太少,我這種為尊者諱的角色太多,所以毛病總是治不徹底。試看當前下面官倒爺多為不倒翁:老子賦閑而不閑,妻子無權勝有權,條子無脛走千里,公子無本撈大錢。此風何處來?是洋人教唆?是今人首創?追本溯源。是否與老毛病有著千絲萬縷內在聯系?謂予不信,回憶十年浩劫——誰家妻子枕邊批條子?哪家老子幕后裝瞎子?八億人瞧這一家子。教出了多少兩口子?……夫妻店上行下效,裙帶風源遠流長,關系網盤根錯節,剪不斷,理還亂。當初側重于權,今朝側重于錢,乍看新弊端,實為后遺癥。通貨膨脹,根在史無前倒經濟長堤崩潰。人滿之患,源在開國伊始批判識途老馬。教育寒愴,非一日之寒,校舍茅屋早為秋風所破、腦體倒掛,難道是從今天掛起?窮老九幾十年一貫遭受倒懸之災……大江東去。逝者如斯,留下數不清的苦果,讓咱們這一屆首腦,這一代人民共同咀嚼,毛病難治啊!
難治不等于沒治。十年改革,一句概括,功在醫治毛病。盡管尚有彎彎繞繞、模模糊糊之處,但岐黃高手們青囊有效,慎用虎狼藥,巧借海外方,電療與氣功結合,以保守療法循序漸進,苦衷可諒,治績可觀。奈何吾國習慣敬神:懼瘟疫則供瘟神,療疾病則盼神醫,指望神手一揮,藥到病除。遍地鶯歌燕舞。殊不料神醫也是凡人,妙手也有失手處。毛病如此深沉,一二療程焉能根治?何況孕育難免嘔吐,新生難免陣痛,一吐一痛,遂使期望過高之人大失所望。惶然,忿然,云山霧罩,因果關系顛倒,模糊概念產生,模糊邏輯一推,模糊集合于下——戴像章,哭祖廟,抬頭望見北斗星,困難時想您方向明。三中全會不如“三面紅旗”,改革不如“文革”,這十年不如那十年,治毛病不如害毛病……
老天爺,龍的傳人毛病復發!
我亦感染,兩眼模糊,托遠飛大雁,捎心兒回歸——那是個什么年頭?三面旗幟怎樣染紅?天下太“貧”,黎民長“瘦”,雖然少見漲價,而餓殍的數字從不公布。瘋狂的節日像章偉哉,一像閃光萬骨枯,圣人凡人皆悲劇。幸存者并非吹毛求疵,確實不堪回首,回首則毛骨悚然。
青年不識毛病味,我輩應知毛病兇。平心而論。這日子比那日子好過,這一屆比上一代開明。千般好處只舉一條為證:如今是吟罷低眉有寫處,好歹容許講幾句真話,不似毛病大發之時,文字獄,瓜蔓抄,像我這樣一吟便會割斷喉管。時代進步,標志在此。后退沒有出路,還得向前繼續治病,行吟而不臥床呻吟,風騷而不空發牢騷。何年根治?相信當代扁鵲有數,后世華佗增多,但愿吟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寫出一部新陳代謝的助產優生喜脈案。
半遮的魅力
藝術是個精靈,這家伙千變萬化,其中一招是遮掩。
神龍見首不見尾,遮去一半……
雪上空留馬行處,掩去一半……
待月西廂,迎風戶開,妙在一半……
懷抱琵琶。美人遮面,魅在一半……
月亮老爺爺,更為精通此道。你看它永遠只露一半身影,絕不肯轉過臉兒,將后一半示眾。幾千年來,引起騷人墨客無限飛思暢想,催出多少向往瓊樓玉宇的浪漫詩文?連人民公社億萬文盲也大寫民歌:放衛星,上月宮,吃桂花酒……待到真格的人造衛星拍回月球背面照片,揭了老底,原來老爺爺那一半與這一半完全雷同。于科學家有益,于文學家索然寡味,于烏托邦空想家更是上當受騙矣!
求全不如半字好,欲知美學三昧,再看以下三點——
某些官員收入,小民只知一半,工資表上有數可查。無數的存款,不盡的財源,從何處滾滾涌來?閑人休得打聽,一打聽便是照搬美國民主,全盤西化!西化者究竟是誰?官倒爺衣食住行大半玩的高檔西貨!唯有頭腦保持舊中國特色,繼承晚清官場腐敗傳統。不要緊,腐敗只是“現象”,本質還是好的。道理古為今用,消費洋為中用,半盤西化,美味適度。
某些選舉,新聞照例報道一半。公布預定的選舉結果,掩去精彩的選舉程序。反對票多少?棄權票多少?上定候選人多少?下提另選人多少?……外面選民百姓勿須苛求加強透明度,透明過度就沒味兒了!
君不聞成語“欲蓋彌彰”乎?這一招的發明權應歸原始女人,是她們首先掩去全裸,創造了上古時代的“三點式”。在道學家看來,這是人類的性遮羞。在美學家看來,這是人類的性誘惑。是強調,是襯托,那三點不遮則已,一遮反而更加“三突出”!
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又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走過來的龍的傳人,對半字藝術如此戀戀不舍。可惜中華民族古往今來的種種改革老是半途而廢;其原因,至少有一半是毀于這個遮遮掩掩、真真假假的半字精靈啊!
附記:此文起草于前年半醉之后,投稿于半暖半寒之春。自我刪去一半,好心的編輯朋友用稿時無奈再刪一半。所剩無幾,面目大非。今朝舊題新作,和盤托出。寧可退回全尸,也不愿茍活半條命也!
對聯與讖語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海市虛,蜃樓空,盲人對瞎龍;預言對讖語,哀笛對警鐘……
對聯藝術是中國的國粹。對仗工整,聲韻協調。短小精悍,上口易記。不僅歷代文人多有名聯傳世,并且偶句技巧也滲透影響了民歌童謠。別輕視“雕蟲小技”,往往是民謠成讖語,一對足千秋。例如明朝嘉靖末年京師童謠“家家戶戶,干干凈凈”,就是老百姓巧用疊聲偶句諷刺嘉靖皇帝害得千家萬戶一貧如洗,從而預告朱明王朝氣數已盡,皇子皇孫難免煤山吊繩下場。又如國民黨腐敗政府垮臺之前流傳甚廣的“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剩屁無捐”,更是一副對偶最妙,平仄亦佳的諧聯。短短十四字預奏亡國之音——那社會已經腐敗到拉屎要交稅,放屁怕抽捐的地步,當然離改朝換代為期不遠了!
話說竊國大盜袁世凱五十生辰,正值戊戌政變之后——戊申年八月。拍馬文人呈獻壽聯,祝袁世凱與老佛爺慈禧萬壽無疆: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萬年,我公萬年。
兩個月后,慈禧一命嗚呼。有人將上述壽聯改寫幾字:
戊戌八月,戊中八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這副妙聯成了讖語。詛咒袁世凱快死,果然死得很快。袁大頭出殯之時,有人撰寫了一副奇特的挽聯:
袁世凱千古;
中華民國萬歲!
乍一看莫名其妙。對聯起碼必須造句成對。“千古”能對“萬歲”。但“袁世凱”怎么對得起“中華民國”呢?
待仔細品味,無不恍然大悟——袁世凱本來就對不起中華民國嘛!
三十河東,四十河西。歷史車輪進入五十年代末期,不幸走上一條彎路。很不適合中國國情的人民公社體制在神州大地上強行推廣。湖南平江一位傷殘老紅軍給下鄉調查的彭德懷元帥寄去一首當地民歌:“谷撒地,禾葉枯,青壯煉鐵去,收禾童與姑。來年日子怎么過?請為人民鼓與呼!”其實,這首現代民歌是從古代童謠演化而成。《后漢書》載,桓帝之初,天下童謠曰:
小麥青青大麥枯,
誰當獲者婦與姑……
請為諸君鼓嚨胡。
史注:“鼓嚨胡者,不敢公言,私咽語也。”
剛直的共產黨人彭德懷沒有竊竊私議,而是光明磊落上書中央,為民請命。不料觸犯天威,慘遭貶黜。說真話者亡,說假話者昌,拍馬吹牛之風越演越烈。貧困的公社,饑餓的農村,被鶯歌燕舞,粉飾升平的宣傳導向所掩蓋。到處可見“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架橋梁”,“公社是棵長青藤,社員都是向陽花”之類的偶句標語。其中一聯,字句不協而語意甚豪。常常大寫于破廟兩側、牌坊左右、大隊倉庫墻上、小隊食堂門前:
人民公社萬歲:
一天等于二十年。
當時鄙人對此只有印象,未及深思。直到二十年后,改革開放的洪流淘汰了人民公社,承包制呱呱墜地。好政策欣欣向榮。新農民紛紛致富……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那副不協調的對聯乃是兩句預告短命的讖語——上句“人民公社萬歲”的計時方式,是以下句“一天等于二十年”為基數!
算一算吧;一天等于二十年,十天等于二百年,百天等于兩千年,五百天等于一萬年。“人民公社萬歲”等于多少天?能活多久呢?果然短命,人民公社于二十年后壽終正寢。
凡是妄想“萬歲”者,都聯上了“一天等于二十年”這一條短命的讖語!
責任編輯: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