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黑龍江省保險行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但高校保險教育存在“重學歷輕能力、重理論輕實務”的問題,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市場需求。本文分析了以上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保險專業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05-01
1 黑龍江省當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近年來,省內的哈爾濱金融學院、東北農業大學兩所高校開設了保險學專業,其他學校經濟金融類專業也開設了與保險學相關的課程,但保險人才教育普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1.1 教學手段落后,不適應新的教學需求
目前高校保險專業的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已接受過十幾年傳統教學的學生來說,已很難再激起興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理論知識占去了大量課堂時間,無法使學生進行實際業務的操作,缺乏對職業所需能力的鍛煉。
1.2 人才培養目標模糊,職業方向不清晰
保險人才的培養目標雖然強調要符合市場需求,但并沒有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隨著業界對優秀的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估人的強勁需求,許多學生熱衷于職業資格考試,考取證書后卻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忽視專業基礎知識的進一步夯實,畢業后無法滿足業界對人才的需求。學生將自身未來定位于內勤管理崗位,而對外勤銷售則充滿不懈或者畏懼。當真實的工作環境、內容、待遇與期望形成反差時,學生自然會對所學的專業有所失望。
1.3 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不符,人才供需脫節,忽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當前教學模式下,課程體系理論知識過多,內容存在大量的重疊,內容急需進行整合。另外,學校普遍對學生在學期間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的學校學生只有最后一學期才開始實習,因而往往使實習流于形式:造成學生就業后不能立即適應工作崗位,所學知識與實踐嚴重脫節。保險市場人才供需矛盾的現狀,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一是由于高校與行業缺乏聯系。高校雖然開設了保險專業,但面對市場人才需求的巨大變化,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并沒有及時更新,因而造成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二是行業對保險教育重視不夠。行業對業務規模的重視要遠遠大于對其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對人才培養關注不足,承擔的教育責任很少,但卻把培養保險人才的責任全部推給高校。[1]
1.4 “雙師型”師資匱乏,教師教學針對性和學生學習有效性不足
目前省內高校普遍缺乏專業教師,且大部分教師存在理論有余,實踐不足的狀況。保險是實務性很強的學科,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如果只看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將使高校對保險人才的培養失去現實意義。此外,教學與科研任務的雙重考核要求,使得教師隊伍很難從容地進行自我完善,當然不能完全勝任專業教學工作。
2 對構建我省保險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
2.1 我省高校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
保險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但對于應用型人才市場需求量最大。因此,我省高校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定位于培養面向地方保險市場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由于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的特點,保險公司各級分支機構多側重于保險業務的營銷、承保與理賠,而絕大部分學生都將選擇在當地就業,因此,保險人才培養類型主要是專業管理人才和一線人才。我省高校應積極主動擔負起培養一線和專業人才隊伍的責任,更好地發揮其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的功能。
2.2 進行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改革
保險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專業學科,具有理論新、實踐性強,內容復雜等特點,因此,應根據培養特色,進行課程改革。如《保險學原理》設為基礎理論課,《人身保險》《財產保險》設為純粹的實務課程,講授保險產品、保險條款、承保、保全、理賠具體實務內容,避免重復講授和教學資源的浪費。另外,適當增加《健康保險》《保險醫學》《汽車保險》等實務性強的課程。根據學生興趣和發展需要設置不同的主攻方向,例如可設置資格考試、理論研究、保險法、保險營銷等學習小組,這樣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并加深對保險專業的認識。[2]
2.3 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嘗試引進情景模擬、案例教學、小組討論的形式,形成與學生有交流、有思考的雙向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與合作意識。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另外,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如在高校成立“保險咨詢社”一類的實踐性團體,組織學生到社區進行義務咨詢活動。既為學生提供積累實踐經驗的機會,也能服務社會。
2.4 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
要培養保險專業應用型人才,高校必須擁有一支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專業師資隊伍。具體而言,一是由高校出面,組織專業教師有層次、分梯隊到保險公司兼職或掛職鍛煉,實現教學與行業的深入對接;二是從保險行業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專任教師工作,彌補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的空白;三是從業內聘請客座教授、行業專家到校內講學,以便專兼職教師團隊優勢互補,共同促進。
2.5 發揮地方政府力量,加強校保合作交流,完善互動機制
由于校保雙方的不同利益取向,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的界入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建立校保合作教育協調機構,為校保雙方的合作建立聯系,使雙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和肯定。其次,籌資創立校保合作專項基金,增進交流,扶持產學研合作。[3]
參考文獻
[1]徐春紅.應用型保險人才培養的產學合作機制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1(3):38-39.
[2]楊玲.應用型保險人才培養的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2):114-115.
[3]陳喜梅.加強地方政府的直接參與和引導金融保險專業校企合作現狀、問題與對策[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