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原有的鉗工教學實習方法中的問題,介紹了由學生自己設計零、組件,自編工藝,自行獨立制作的創新型鉗工教學實習方法,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
關鍵詞:鉗工 教學實習 能力 素質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14-02
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在大學生找工作的過程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許多大學生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但就是不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原因是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實踐工程問題能力不強。
為了增強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質量,許多學校都在全力加大對實踐教學的建設力度:但是,效果往往并不明顯。鉗工實習仍然采用傳統的“老師講解,學生依葫蘆畫瓢”式的教學模式,形式單調、內容枯燥、乏味。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缺乏自覺學習的要求和動力,僅把這種實習當成混學分的工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經過充分的調研分析,選擇了金工實習中的工種之一—— 鉗工實習,對創新型教學法首先進行試點。經過幾屆試點證實:這種創新型實習教學方法是成功的。確實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實踐工程問題的能力獲得了較大提高。
1 鉗工實習教學改革的意義
“鉗工實習創新型教學法”是指在鉗工教學實習中,先進行鉗工的基礎訓練,再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并結合理論課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自主創新設計,自編工藝、自行獨立制作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創新型教學方法,在教學實習中起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1 使教學實踐與社會需求相一致
社會的發展現己日新月異,科學技術正在突飛猛進,從而使得社會對學生的各種能力、專業知識、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不能與之相適應,只能是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好壞對今后的工作、創業沒有多大的關系,只要混到學分拿到畢業證就行。這個問題是各個學校需要共同探索的共性問題。應當承認,就總體而言,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實踐能力較差,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學生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原因之一。培養新型創新人才,需要人才培養方法創新和制度創新。我們應該意識到:(1)良好的專業學習是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礎,只有將專業知識學牢固,能做到靈活應用,才能實現技術應用上的創新。(2)培養主體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增強主體意識首先充要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3)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從小做起,我們的“創新型鉗工實習”只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1.2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長期以來,我們的金工實習一直是老師照本宣科式講解,學生按部就班的進行操作,即依葫蘆畫瓢式的實習方式,學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觀能動性。為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能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的去探求,自覺的去學習,我們進行了“鉗工實習創新型教學方法”的試點工作,通過試點證實:確實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習熱情和鉆研精神。使學生能將其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高創新意識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
2 鉗工實習創新型教學法
在傳統的鉗工教學中,由于過于強調鉗工技能的培訓,往往只注重鉗工操作姿勢、動作是否正確的訓練,這樣學生會感到鉗工過于單調、枯燥,在實習中抵觸情緒較大,甚至與指導教師形成對立,調動不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我們的鉗工教學改革,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由“被”學習到主動地去學習。鉗工實習創新型教學法的具體內容主要是:自主進行創新型設計,繪出合格的零、組件圖紙;出通知自編制作工藝,自選所需工、量具;自行獨立制作出符合質量要求和零、組件;自我總結等部分。
2.1 自主進行創新設計
我們首先選擇機械制造類專業進行改革試點。在經過適當的鉗工基礎訓練后,我們要求參加試點實習的每個學生應用已經學過的機械原理、金屬工藝、工程制圖等基礎知識,自行設計一個零件或由多個零件構成的組件,繪出符合工程制圖要求的圖紙,列出檢驗所用的量具。并選擇適宜的材料。然后自行編制加工工藝,選定加工過程中所需的工、量具。通過這個環節,促使學生們綜合應用了機械原理、工程制圖、機械加工工藝、技術測量等多方面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踐證明,他們對這種創新型鉗工實習方法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不少學生設計的零、組件構思新穎,有很強的創新意識。且繪制的圖紙正確、清晰、整潔。
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由于基礎知識學得不扎實、工藝知識缺乏或隨心所欲,其設計的零件無法加工出采。這就需要我們指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研究重新修改設計。這樣,對指導教師來說:一是加大了工作量;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指導教師必須首先學好多方面的知識,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2.2 自行獨立制作
學生設計完成后,我們要求學生利用選定的工、量具將設計的零、組件自行獨立制作出來,在制作過程中鼓勵他們開動腦筋,不斷改進工藝方法,在確保零、組件精度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制作任務。
每個學生對自己的產品,都要按設計圖紙的精度要求進行自測自檢,發現問題及時修復。有難處找教師指導,直至自認為全部合格后,再將產品交給老師進行全面的測量檢驗。
指導老師根據每個學生所設計零、組件的創新程度和自制零、組件的質量給出綜合評分。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學生對這種創新型鉗工實習方法熱情高、興趣大,且十分投入。因而出現了不少高質量的精美作品。
2.3 自我總結
最后要求每個學生寫一份自我總結。談談對本次創新型實習的心得、體會和取得的收獲。并對本次實習的不足之處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設性的建議。
指導老師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歸納整理,寫出下一屆創新型鉗工實習的改進意見,使下一屆實習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
3 結論
(1)自己設計零、組件,自編工藝,自行獨立制作的創新型鉗工實習教學法,改變了機械式、填鴨式、枯燥乏味的原有“師傅帶徒弟”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這次實習的熱情和鉆研精神,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為今后創造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2)鉗工實習創新型教學方法,也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首先要學好多方面有關的基礎知識,熟悉工藝。對學生在設計和制作中提出的多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分析和指導能力。因而對教師也是極大的促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彭宗祥,徐衛,徐過權.大學生創新創造讀本[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黃斌.在金工實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金工研究,2001.
[3]程燕萍,張陵.高等工程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2006(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