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考試評價中行業協會的高度參與主體多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以德國和英國最為顯著。針對目前我國職業教育考核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考核經驗,對完善我國高職教育考核體系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考核體系 中外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86-01
1 我國傳統職業教育考評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評價角度比單一,評價結果主觀性過強
傳統的高職院校學生考試評價體系中,評價的主體是授課教師,通過筆試或口試對學生的所學科目進行評價,考核與評價的內容還局限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考評,評價的角度比較單一,忽略了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的評價,從而不能全面地對學生能力進行評價。由于評價人員并非企業一線工作人員,考核內容和企業所需要人才應具備的能力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從而使評價結果主觀性過強。
1.2 重結果性評價,輕過程性評價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進行學生評價時,過分看重每學期的期末評價,而輕視在整個學期中的過程評價。每學期對學生的結果評價,是根據教師設計題目、學生完成題目來評價,而且整個評定過程忽視了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個性發展、綜合素質以及實際職業技能等重要因素。這種過分看重結果而輕視過程的學生評價,成為阻礙教學質量提高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因素。
1.3 評價模式缺乏激勵機制
過于量化的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模式直接導致許多高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以至于不能很快適應就業工作崗位。大多數高職院校通過學生在學業上的成績排名確定獎學金發放名單,這種評價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是也讓學生養成了過分重視學校的課業分數,而忽視企業實習實踐鍛煉和實際操作能力,不利于評價體系激勵功能的發揮。
2 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學業考評經驗
(1)評價主體的客觀性。以行業協會為主要評價主體的深度參與評價起到了主要作用,其中以德國和英國最為顯著。例如,在德國最大的行業協會是工商行業協會,其次是手工業行業協會,此外還有農業、律師等行業協會。這些行業協會是職業教育考試的具體組織實施者。而英國職業教育考試評價主體為考評員和督考員,他們都具有國家資質同時對職業標準和評價標準非常熟悉,而且很多都是企業一線的管理人員,考評員培訓與鑒定所花經費要比培訓一個教師還要多。這些都保證了評價的客觀性和實踐性。
(2)考核主體組成模式的多元化。學生學業評價考核主體多樣性使得評價結果的更加公平。例如,在英國,考核評價主體包括鑒定站和各級考評員和督考員,評價是由分布在企業、大學、學院以及單獨的培訓中心的鑒定站實施。這種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也體現了對學生職業能力評價的多元視角,資方體現了客戶和企業作為中間客戶的視角,勞方體現了專業人士的視角,教師則體現教育性的視角,不同的視角也代表著不同的價值導向和判斷取向,對學生考試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同樣是需要評價主體之間的協商共同做出決定。
(3)評價過程的規范性。就考核方式來看,在德國,同一區域內的企業都是該區域行業協會的會員。德國職業教育考試由代表企業利益的行業協會承擔行業協會中設立考試委員會,負責考試實施與評價。同一職業或不同職業的相同科目的考試在同一時間舉行,并按照統一標準評分,以確保考試的規范和公平性。
3 啟示
3.1 完善評價主體多元化的構成
引入以學習者本人、小組成員、教師及一線崗位專家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多元化評價主體。課程項目任務結束后,個人或小組提交報告書,包括每個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小組對每個成員在完成項目任務過程表現的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過程中的表現、完成項目工作任務最終成果的質量,考核評價學生該項職業能力。同時從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整工作過程課程改革設計角度考慮,凡是涉及到其中的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的人員都可以成為評價主體,甚至是不同的產業鏈條和行業,比如,研發、生產、制造和銷售等。工作過程要覆蓋盡可能全的企業流程,勾連盡可能多的社會組織和企業部門??梢园丫哂胸S富工作經驗的一線工作人員作為評價主體的一部分,如優秀技術工人和技師,可以是企業一線的銷售人員或部門負責人??梢詫W習英國職業教育經驗在高校設立鑒定站,對鑒定站規模的大小考評員和督考員的數量等等,并經過嚴格的審核后才能獲得證書機構的批準。
3.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素質在教育的發展與改革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教育觀念的要不斷更新,同時定期安排專職教師深入到企業行業進行調查研究、崗位培訓、掛職鍛煉以此來加強教師雙師素質培養,時間可以機動靈活掌握,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師深入企業,積累教學需要的知識技能和實踐經驗。
3.3 規范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標準,促進個性發展
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多元評價標準,目的就是要營造一種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促使其個性發展的環境,使學生的知識狀況、能力水平等在不同的考核中得以充分體現。例如,市場營銷課程的設計中,考核方式包括書面考試、學生平時表現、小組任務完成狀況評分以及由實習企業人員給出的學生的實習實踐成績四個部分構成,對有獨特見解或做出創新性成果的學生,給以加分、獎勵。側重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能考試,對于主要技能,參考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標準,使證書考核與期末考試對接,直接取得社會認可的資格或技能證書;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其完成輔助技能的學習,達到一專多能。
參考文獻
[1]朱明.訂單培養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1(3):42-45.
[2]洪延藝,王如平.高職教育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及其關系分析[J].成人教育,2010(1):43-44.
[3]沈思遠.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企業管理教學探討[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3):66-67.
[4]徐元俊.高職教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1(8):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