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推動著高校教育的改革。本文就對現代高校教育改革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現代高校 教育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90-01
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促使高等教育的思想、觀念、方法等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推動著高校教育的改革。
1 現代高校教育活動的特征
簡而言之,現代高校教育活動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1 教學時空的延擴性
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學習逐步向著靈活性和多樣性發展。具體來講,從學生角度來分析,學習不再受時間、地域等限制;從教學組織結構來分析,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實時進行,而且可以非實時進行,從而使得遠程教學活動得到了延伸和擴展。
1.2 教學資源的共享性
借助遠程教育網絡,每一位學員都能夠對網絡中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而且,該網絡中建立了很多數據庫,圖書館的資料和信息庫供學習者隨時使用,這樣就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資源只能被少數人使用或者許多教學資源閑置的現狀。
1.3 教學技術的先進性
眾所周知,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依靠數字信號處理能力、信息存儲能力有效地將文字、數字、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教學信息建立起了邏輯關系,而且在計算機控制下,能夠結合受教育者的需求,充分體現出了單個媒體的獨特效果以及多媒體教學效果。
1.4 教學方法的交互性
遠程教育憑借先進的技術為支撐,為師生在分離的狀態下開展正常的交互提供了便捷,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而且遠程教學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關于學習的課程、學習的時間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了現代教育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點。
2 現代高校教育改革的措施
2.1 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
首先,要樹立起終身教育的觀念。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程度日益增高,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知識的更新和淘汰速度較快,而且教師也不能夠將某一學科及領域的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盡管學生在學校期間學習了相關知識,但是當自己步入工作崗位時知識大多都變得陳舊了;其次,要樹立起“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我國教學提出堅持“以教師為中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氛圍較呆板,學生的思維受限制,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低,這樣就抑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現代教學理念下,就需要老師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地位,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 對學校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選擇靈活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般而言,學校定位是指一所學校的辦學方向、角色定位以及特色的辦學理念。高等學校定位是指在對學校自身實力以及外部環境認真分析的基礎之上,結合定位特征來合理確定學校在某一高等教育系統中的位置。對學校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是培養人才的前提,直接影響到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從而就要求學校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人才的特點以及自身的實際狀況,確定人才培養的方向,為培養人才提供適當的環境。對于高等教育時期,就可以根據人才的培養的目標將高等院校分為研究型、復合型、技能型以及復合型。同時學校也要根據自己的優勢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憑借自己的特色占領市場、憑借自己的辦學水平贏得市場。因此,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的重點在于人才培養計劃的確定,要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培養人才,致力于將學生培養為社會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2.3 改變傳統單一的學業評價方式,主動運用發展性評價
評價方式會直接關系到教與學的方式,盡管高校的教育評價不同于中小學,但是傳統的評價模式會影響到學生全方面的發展。當前,所采用的評價觀既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考核,還重視價值觀、情感等因素。因此,高校評價學生就要摒棄單純地通過考試成績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考核,而應該采用多種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價值觀、情感、創新能力的發展與進步,即采用發展性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學會發現學生存在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發展性評價能夠充分發揮教育評價功能,從而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4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提倡人才多元化
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從而就要求牢固樹立起人才資源為第一資源的理念,同時也是樹立科學人才觀的核心。也就是說只有樹立起人才資源的觀念,才能夠做好人力資源的開發,從而提高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高校承擔著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使命,從而就需要高校為人才的培養創造優越的環境和條件,為青年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
與此同時,高校還應該樹立起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關心、呵護每一位學生,不依靠成績來評價學生。在我國教育中普遍存在老師都喜歡將成績突出的學生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忽視其他同學的發展,這樣就違背了教育的宗旨。所以,我們一定要打破狹隘的人才觀,認識到每位學生都能夠成才,逐步擴大人才培養的范圍,為高校學生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
總而言之,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青年學生始終是人才隊伍的主力軍。高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出能夠社會發展需求的全方位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標志的現代教育技術促使高等教育的思想、觀念、方法等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推動著高校教育的改革。努力為青年學生的成長營造出良好的環境,為人才的成長提供廣闊平臺。
參考文獻
[1]梁橫江.多元治理——高校體制改革的新探索[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9).
[2]梁雪松,喻旭燕,陸鶯.高校體制改革的性質、難點與出路[J].改革與開放,2007(5):15-17.
[3]張群,吳曙光.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促進高校改革[J].中國現代醫生,2007(18):143-144.
[4]盧鐵城.用科學發展觀指導高校改革與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