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職業教育發展迅速,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上升,但就業穩定率卻維持在較低水平,通過調查,了解了當前中專畢業生就業后離崗,平凡換工作的原因,以便為提高學生就業穩定率、做好學生就業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專生 就業 穩定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15-02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力度的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加、家長教育觀念的逐步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極大發展,初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第一次就業率穩定上升,以甘肅省定西市臨洮農業學校為例,該校是一所1937年開始辦學的老牌中專,學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畢業生就業情況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供不應求”。但是,近年來雖然畢業生的就業率是不斷升高,但是畢業生的就業穩定率呈下降的趨勢。通過訪問和調查就其客觀、主觀原因做出分析。
1 問卷調查基本內容
1.1 關于調查的設計
通過回訪未在崗畢業生和來校辦理離校手續的畢業生,對其離崗原因以問答的形勢進行調查并記錄。
1.2 調查方法
為了保證調查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可信性,調查了臨洮農校畢業生學生共400人,其中,男生200人,占總人數的50%,女生200人,約占總人數的50%。回族學生約為10%,漢族學生約為90%,涉及畜牧獸醫、園林技術、計算機、電子電工、工程與民用建筑、會計電算化6個專業。樣本在性別、民族和專業上都普遍代表了臨洮農校畢業生普遍情況。
2 調查結果及分析
2.1 10年間中專畢業生就業穩定率變化
該校從2002年開始統計學生就業穩定率,10年間就業穩定率變化圖線如圖1。
該校自國家實行畢業生“雙向選擇”不再實行“包分配”后,于2002年就業穩定率由之前的100%開始逐年下降,再加上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后續影響和2008年爆發的全面經濟危機,直接影響畢業生就業和就業穩定率,到2009年該校的就業穩定率降到最低的45%,自2009年后穩定率又呈逐年上升趨勢,到2012年畢業生就業一年后的穩定率達到75%。可見,當前畢業時就業穩定率與國家整體經濟環境有很大關系。
2.2 低穩定率原因
調查發現,畢業生離崗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10個方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有自身問題也有就業單位問題,離崗原因及所占比例見表1。
2.3 低穩定率原因分析
2.3.1 工資待遇低,不及農民工
有30%的受調查者表示工資待遇太低。調查發現2012年中職生試用期工資為800~1200元/年之間,電子加工企業等流水線崗位工資較高,在1200~1500元/月間,工資低的原因是“學生的技能沒有達到用工企業的要求”[1]。截止2012年4月26日,全國各省市,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深圳1500元/月,最低的是海南830元/月,而當年農民工最低工資維持在3000元/月,雖然工作性質、勞動強度等各方面因素有差別,但就收入而言,二者差距較大。
另有3%的受調查者反映企業有各種名義的克扣工資現象,與招聘前的承諾不付,造成巨大心理落差,嚴重影響穩定率。
2.3.2 流水線工作,學不了技術
12%的學生表示自己從事的崗位不適合,學不到技術,對自身發展沒有希望,不愿長期從事煩躁乏味的重復性工作。這部分學生主要集中于在流水線工作的各類工種,如各類加工制造業。
2.3.3 就業門檻低,有無文憑工作崗位相同
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年齡在逐年下降,僅2012比2011年末下降0.60個百分點[2]。再加上我國經濟形勢的一路走好,企業用工需求越來越大,企業為了緩解招工壓力,降低招工條件,一些從未參加過任何培訓,甚至小學都未畢業的適齡人員被招收,最終造成這些人員與中職生處于同一崗位工作,“讀書無用”論盛行。這種因素對低穩定率的貢獻達9%。
2.3.4 從事行業對身體有傷害
有些行業常與有毒化學品、高濃度粉塵、強電磁場、高噪音、傳染病等接觸,對剛剛成年的中職生而言心理和生理壓力尤其大,調查中有4%的人因此辭職,致使就業穩定率下降。
2.3.5 企業文化
很多中小企業以求生為主,見縫插針、小巧起家、乘勢發展是他們的目的和方向,對老板或企業主而言,有了良好的生產管理,有了效率,那么企業也就擁有美好的未來。殊不知,要想走出作坊,將企業做強、做大,除了生產管理方式外,企業的經營理念也必不可少[3]。2%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企業勞動強度大,管理粗暴,尤其一些小企業老板仍然以延長勞動時間的方式獲得剩余價值,而不付任何加班費用。
2.3.6 獨生子女,離家遠,要求回家的壓力大
受訪者95%以上為農村戶籍,且多為獨生子女,這部分人自小一直未遠離父母,離家外出工作存在兩方面壓力:一是自身壓力,他們獨立自理能力差,交際溝通能力差,使得他們不適應突變的外部環境,離崗情緒陡增;二是家長壓力,部分家長認為家里孩子少,自己孩子年齡尚小,外出工作不安全,經常催促孩子辭職回家。
2.3.7 不習慣于就業地的生活習慣
11%的學生認為自己辭職時因為不適應工作地的生活習慣及氣候條件,尤其北方人對面食的需求較大,部分工作單位不提供面食,餐飲習慣的巨大變化造成情緒不穩定。另外,工作地的環境條件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例如過熱或過冷。
2.3.8 想繼續深造,提高學歷,考事業單位或公務員
在我國用人單位往往把文憑與水平和能力等同起來,盲目追求高學歷人才[4],調查中有7%的中專生離職,準備考大專,參加事業單位分配考試,然而,近年來,由于市、縣黨政機關及其國有企業吸納人員非常有限,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接近滿員,對畢業生的接收能力明顯趨緩[5],而家長和學生尚不能認識就業形勢發展趨勢,盲目追求“鐵飯碗”。
2.3.9 工作太累
現在,大部分獨生子女很少參加體力勞動,畢業后隨著身份的急速轉變,無法接受較大體力消耗的工作,感覺工作累,自己身體無法承受,想找一個高薪、舒適又穩定的工作,有15%的學生因此離開初始工作崗位。
3 結語
影響中專生就業穩定率的因素很多,但從產生問題的對象角度看,可分為兩方面問題,一是學生自身問題,而是就業單位問題。
3.1 學生自身問題
這方面問題學生的先就業后創業的觀念不強,且適應能力較差,感覺自己所要體現的價值沒有能夠充分展現;吃苦能力差,如果工作單位要求太嚴,有的學生可能達不到單位的要求;適應工作環境慢,學生失去了原來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對現在的工作環境難以迅速適應;容易情緒化,學生對整天進行一些簡單而又重復的勞動感到枯燥無味,容易產生抵制情緒[6];身份轉換慢,從學校到生產管理一線,有的學生沒有盡快轉變身份去適應公司的要求和安排,經常違反公司單位制度或紀律。
3.2 工作單位問題
同工不同酬、正式員工與合同制員工待遇差別明顯,這種現象在小型國有企業尤為嚴重;新員工從事工種危險系數較高、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工作性質單調,尤其從事電子產品加工的行業,工作單調重復;不注重后備人才培養,不在“留人”問題上下功夫,有很強的“走了再招”與“新員工工薪低,生產成本低”的思想;企業無文化可言,對員工,尤其是新員工的人文關懷不夠。
參考文獻
[1]劉峰.中職生就業情況調查及思考[J].當代職業教育,2011(12):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Z].2013.
[3]曾杰.中小企業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林區學,2007(5):12-13.
[4]褚平級,關建軍,郭斌.淺議中專生的就業障礙及措施[J].科教文匯,2007(12): 62-63.
[5]孫照國,仲誠.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30).
[6]張安平.提高畢業生就業穩定率[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