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是現代社會中培養人才的主力軍,大學辦的好不好,盡未盡職,關系到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方向和趨勢。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大學培養的人才要求越來越高,由此對現代大學提出了更高和更多的任務。
關鍵詞:做人 獨立思考 科學知識 引領社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37-01
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各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人才培養肩負著重任的大學,必須與時俱進,挖掘潛能,有責任和條件承擔更多的職責,下面就從四方面展開探討。
1 任務之一—— 教學生學做人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人是社會性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所有的工作均是合作完成的,人作為一個個體必須要融入到團體中去。而個體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團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人作為一個個體首先要修煉好自身—— 學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怎么做一個人受人尊敬并能融入團隊的人?這也許是絕大部分人所面臨的問題。
在大學里的學生剛剛進入成年,個體的可塑性比較大,學校有責任塑造和培養學生的人格修養。只有個體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不斷完善,才可能是個體奮發向上,有益社會。因此,大學對學生的為人之道必須加以教育和引導,這也是大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其次,學校要教會學生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對任何人而言均是一個難題,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體,兩個或多個獨立體要相互融合,相互交錯并非易事。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謙讓和包容是相處的前提。在大學中學生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性、家庭背景、秉性愛好等相差甚遠,學生們學習、生活在一起要和睦相處,是需要學會與人交往、與人相處的。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是為將要進入大社會做準備,只有在小社會中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可能更好地融入到大社會中去。社會就像一個坐標系,人就是坐標系中的一個點,既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又要與其它點和諧相處,這樣的人才可能把工作干的出色和快樂。總之,做好自己,提升自己的修養并與人和睦相處,增強團隊意識是大學的任務之一。
2 任務之二—— 教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培養創造力
首先,現今是一個信息化和多種學科領域科技創造性相互融合的時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對培養創新型人才十分重要,促使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及對社會的貢獻均是至關重要的。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各種信息充滿著人們的空間。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來篩選和甄別各種信息,勢必會造成人的思維混亂和錯誤判斷,從而人云亦云。作為大學而言,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只有對問題的獨立思考才可能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養成獨立思考后也有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其次,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新是一個國家活力的展現,而大學生肩負著振興國家的使命重任,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衰,而大學擔當著培養大學生的使命,因此,大學里應該更好地營造氛圍,創造條件,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 任務之三—— 傳授科學知識和開展科學研究
首先,大學是一個傳授科學知識的場所,這是大家最熟知的,這也是大學最基本的職能之一,它把人類文化最精彩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前沿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為將來的謀生及對社會的貢獻打下一定的基礎。其次,大學還有搞科學研究的任務,在大學里,聚集了大部分優秀知識人才,有現代化的實驗裝備,還有足夠的科研經費,他們有能力也有責任進行科學研究,推動科學水平的提高和進步,并把最新科學技術轉變為生產力,造福社會,造福人類。同時,由于教師科研水平的提升從而反哺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
4 任務之四—— 引領社會和服務社會
首先,大學是一所知識的殿堂,也是象牙塔的頂端,它聚集大量的優秀人才,有良好的學術氛圍、先進的實驗設備、充足的科研經費,大學傳授并研究著最前沿的文化和科技,同時,它把自身培養的既有知識又有新觀念的學生推向社會,他們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從而更加擴大了大學引領新理念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大學是一個在學術、文化、新理念等方面的先驅者,大學完全有能力和責任把最新的理念、最新的學術、最新的成果推向社會,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并引領社會新風尚。其次,國家和政府向大學提供了的辦學的場地、實驗設備和研究經費等一系列優質資源,同時大學還擁有大量人才,因此,它有能力和責任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合格的人才,服務社會。它有能力和責任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研制出新的科學技術并轉化為高效的生產力,造福社會。它有能力和責任開發出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前瞻性的科學理論,來指導社會。
總之,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國家和人民對大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擔當的職能越來越多,大學將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人格完善和人才培養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大學有責任和能力來迎接這樣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劉理.由服務社會向引領社會轉變——學習型社會大學服務職能的新趨向[J].教育與現代化,2006(3):32-37,51.
[2]陳保平.大學職能的演進與現代大學的創新責任[J].師范學院學報,2006(5).
[3]李艷.淺論現代大學引領文化的職能[J].學理論,2011(1):235-237.
[4]張國祥.大學職能的歷史演變及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6).
[5]張義柱.大學的職能和社會支持[J].管理工程師,2010(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