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個漸進、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首先,要正確認識到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加以方法上的指導,培養學生學習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正確閱讀習慣;最后,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和實踐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對學生閱讀興趣,有效地提高閱讀理解測試能力。本文在英語閱讀能力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闡述了提高大學英語閱讀能力教學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精讀 泛讀 文化背景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46-02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為重要目標。閱讀課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歷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英語考試、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等諸多考試的試題來看,對閱讀能力的考查體現在整個卷面上。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要不斷擴大學生英語知識面,增加詞匯量,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才能實現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1 英語閱讀能力的基本內涵
所謂閱讀能力主要是指精讀和泛讀能力。它們的共同作用是學生通過閱讀,獲得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閱讀課型一般分為:精讀課與泛讀課。精讀是指通過對文章進行反復鉆研、細心領會以達到深入理解的一種閱讀方法。精讀課主要傳授詞匯、語法、句法、中心思想等基本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對文章材料進行精細地分析,可以提高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綜合能力。泛讀突出“廣”與“泛”,它是精讀課的延伸和補充,著重培養閱讀的流利程度。兩者的關系可以概括為:精讀是泛讀的基礎,泛讀是精讀的提高。大學英語閱讀訓練是大學英語學習的核心,就課型設置而言,目前許多高?;A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設置的特點主要是:以精讀為主要手段,輔之以少量的泛讀課。目前,大學英語考試重點主要在于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間接體現在學生的閱讀能力(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語篇分析能力、閱讀速度等)。實踐證明,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閱讀要求,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是多方面的。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重視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學會不同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才能提高能力。
2 提高大學英語閱讀能力教學的主要策略
2.1 精讀課教學與泛讀課教學并重
提高大學英語閱讀能力,必須堅持精讀課教學與泛讀課教學并重。在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即精讀課教學與泛讀課教學。大學英語課堂精讀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有:教師對課本中的相關詞匯進行講解、句子結構進行分析、在課堂上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各種活動等。學生可通過這種精讀課模式提高詞匯量和語法知識。但另一方面,精讀課模式大多只注重對句子的結構分析,而忽略了對閱讀各種方法和技巧的傳授。而泛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是一種較為深入或較高層次階段的學習,它是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語法知識,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和分析能力以后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的語言活動。大學英語的泛讀課主要培養學生掌握篇章結構和用英語獲取信息等方面的能力。泛讀是快速而廣泛的閱讀,它要求學生在理解準確的基礎上讀的多、讀得快和讀的廣。因此,泛讀課是精讀課的補充和延伸。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精讀課教學與泛讀課教學同時并重,兩者缺一不可。更不能采取“以精代泛”或“精泛結合,以精為主”的教學模式。
2.2 處理好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的關系
在閱讀理解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處理好文化背景知識與語言知識兩者的關系,在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要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Johnson(1998)認為:閱讀理解是讀者應用已有的知識以及作者提供的線索推斷作者意圖的一個過程。所謂背景知識就是文章中所涉及的社會文化因素和情景因素。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背景知識與語言知識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學生在閱讀中若對文章的背景知識與語言知識比較熟悉,能克服恐懼感和陌生感,學生能夠按照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思路來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學生對自己所熟悉的某一學文化背景知識的閱讀材料的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度明顯的高于對背景知識一無所知的閱讀材料,對生詞的猜測準確率也比較高。而對那些沒有一定文化背景知識的文章,學生會對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意義更感到費解,閱讀能力就相對差些,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能忽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僅注重語言知識的教學,同時,還應加強對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充分發掘背景知識在英語閱讀中的作用,增加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和深刻理解,提高閱讀及駕馭語言的能力。
2.3 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在大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在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積極向學生示范科學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并引導學生將這些方法與技巧應用延伸到課外閱讀中。同時,重視對學生課余的閱讀活動科學地指導,做到課前預習、課中解決重點難點,課后參與課外閱讀,培養閱讀興趣與閱讀的好習慣。
閱讀能力的提高只局限在課堂上進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堅持大量的英語課外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詞匯量進行初、中、高級的分層閱讀,從簡易讀物開始過渡到讀英語文學的原著,并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制訂適合個人的閱讀計劃,還應該讀大量的英語報刊、雜志、歷史、傳記等書中的文章作為課后泛讀材料提高泛讀和快速閱讀的能力,還可以看看英語的原版影片,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拓寬閱讀學習渠道,提高測試能力。
2.4 定期進行測驗學生的閱讀水平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做閱讀文章的理解題的訓練,找出理解不準確的原因,拓展語言的理解深度,從而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和速度。掌握閱讀考試的一些基本技巧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在教學教授學生時掌握閱讀考試的一些基本技巧,如何抓主題思想、找出主要事實或特定細節、進行推理與判斷、確定難點等等。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大學英語各種考試閱讀理解的出題模式,限定考試時間,對閱讀材料設計4~5個選擇題,并指導學生主要先文后題,即先把全文讀懂,然后做題;先題后文,即先讀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讀文章,然后引領學生把每個小題中的問題帶入到閱讀材料里去探索解答,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做題技巧。定期在規定的時間按照考試題進行測驗有利于了解閱讀理解能力和水平的增長情況。
3 結語
有效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個漸進、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因此,要正確認識到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加以方法上的指導,培養學生學習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正確閱讀習慣;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和實踐等活動,培養對學生閱讀興趣,有效地提高閱讀理解測試能力。
參考文獻
[1]夸美紐斯,著.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43-144.
[2]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7.
[3]鄭樹棠,王大偉.新視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46.
[4]束定芳.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目標與閱讀教材編寫[J].外語界,2008(1):23-24.
[5]鄭秋葉.指導閱讀技巧與方法,提高閱讀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