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校開設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意義和定位出發,分析了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以期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為推進計算機專業教育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 教學方式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63-01
計算機的發明帶動了全球經濟及人類社會的迅速發展。在推進計算機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要重視計算機基礎教育外,更應重視高校計算機教育。目前,我國已經有550多所高校開設了計算機專業,選修計算機專業的高校在校生也多達幾十萬,因而計算機專業已然成為我國高校中不容忽視的一大專業。
1 高校開設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意義和定位
高校開展計算機教學是出于各方面的需要,它既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發展和學生自身的需要,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1)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教育,因此提高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生的綜合能力,打造一批高級計算機人才隊伍,對我國實現經濟轉型及提高產業競爭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對于高校而言,高校計算機教學是學校和學生的需要,培育新一代適應科技生產力發展需求的學生是高校的職責所在和任務所在。(3)對于學生而言,畢業后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要想在畢業時擁有一技之長,就必須扎實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掌握計算機核心技能,才能夠真正學以致用。(4)專業務實的高校計算機畢業生也是企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他們需要學習能力強、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的綜合性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以增加企業的科技發展含量,提高企業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在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課程規劃等方面有著自己不同于普通高校和各研究機構的特點及定位。職校計算機教學通常面向某一行業或部門的專門需求開設相應專業,課程規劃設置具有很大隨機性,并以實現較高的就業率為目標。而各研究機構需要的是具備較強科研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尖端人才。而普通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培養目標與這兩者都不完全一樣,它一方面要為社會各行各業的部門服務;另一方面,又同時擔負著為國家科技進步培養和輸送高級人才的任務。
2 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在校生存在理論基礎不牢和實踐能力不強的現象,對基礎、專業課程的學習淺嘗輒止,不能夠真正消化理解并轉為為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束手無策,無法真正的解決問題;且很大一部分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無法勝任用人單位的需求,進入到企業以后不能馬上上手,需要企業進行再培訓,才能進入實質應用。究其原因,高校在計算機專業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1)課程設置及教材選擇欠合理。基礎理論課程開設不足導致在校生理論知識欠缺,理論指導下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而教材的選用缺乏相應的選擇標準,各種教材良莠不齊,要么晦澀難懂,要么膚淺無用,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有的聽不懂,有的不愿意聽,從而荒廢了大好的學習時間和機會。
(2)教學方式方法陳舊,脫離社會需求。當前很多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對互動的學習方式缺乏認識,注重灌輸和一味讓學生接受的方式,從不聽取來自學生的聲音及反饋,無法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造成師生無法有效溝通;另外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與社會的發展和需求嚴重脫節,教材的編寫往往只突出研究證明理論或講述某種算法,忽視了實際問題的價值,不能夠做到面向社會現代化,結合先進實用的軟硬件來開展,形成了為學而學的局面。
(3)教學設備落后,師資隊伍水平偏低。當前有一部分高校的計算機教學實驗設備落后、數量不足,遠遠不能夠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同時計算機專業教學工作者的專業知識、應用水平亟待提升,無論是在理論素養上還是在實踐經驗上都需要進一步加強。
3 推進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建議
3.1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興趣
高校計算機教學以理論知識為基礎,輔以一定的實踐課教學,我們必須在夯實學生理論基本功的基礎上,讓學生多動手、勤實踐,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開展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讓實驗課成為輔助理論學習的有力助手。如,在教計算機原理時,可配備多臺電腦,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參與拆裝;在教計算機網絡時,可引導學生在可用空間內組合不同網絡。同時,教學者應努力根據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興趣,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如在教學過程中下載一些使用VB編程的小游戲,讓學生體會編程的魅力和實踐的神奇,還可實施情境創設,讓學生假想自己是一名公司的程序員來實戰完成工作任務等。
3.2 推廣高校在校生實習制度,建立實習基地
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除了繼續學習深造外,大部分將走向社會崗位就業,因此,高校計算機教學應把推動學生就業作為一個重要環節來抓,推廣在校生實習制度,建立實習基地,提供見習崗位,為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增強實踐本領建立一個實戰平臺。
3.3 強化學生后續發展,教育學生終身學習
高校計算機教學工作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應做好學生后續發展方面的引導和推進工作,鼓勵學生“走出去”,培養創新能力、適應能力強的學生,加大教學與社會的對接度。在教學后期鼓勵學生走出校門,提前接受社會熔爐的錘煉,增長見識,提升技能,在完成好自身教學任務的同時,指導學生學習鉆研,為學生的后續發展指明方向,并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同時在在學校、班級、宿舍內培育濃厚學風,讓學生形成刻苦學習的習慣,從而盡快讓學生掌握“持續領先”的科技本領。
3.4 加強高校計算機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高校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夯實教師專業基礎,著重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并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吸引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加入。同時,通過培訓學習和深造,加強教師專業素質的提升。高校應將教師的綜合素質能力培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引導教師創先爭優、申報科研課題,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開拓或自主創業的方式等,全方位引導和培養高校計算機專業生的學習創新及實踐能力。
3.5 創新教學的考核方式
傳統的教學效果考核主要由期末考試和平時考核組成,而其中考試成績所占比重較大。高校計算機教學必須擯棄以往的純應試教育,在考核方式上進行相應的變革和創新。如,降低期末考試在整個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加強對平時表現及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依據學生創新及創造現實等多方面表現來進行評分及考核,進而形成正確的學習實踐導向。
總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技術也在飛速發展,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也在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變化,也給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提高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幫助,最終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工作技能的高素質計算機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芳芳.對提高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民營科技,2010(12):143.
[2] 孔艷華.借鑒國外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中國高職教育發展[J].價值工程,2010,29(1):101-102.
[3] 馬樹超.高職教育模式轉型與發展重點[J].教育發展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