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網絡逐漸深入社會的各個方面,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各個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本文從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因材施教;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加強教學資源建設;改革考核方式以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幾個方面對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 實踐能力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68-01
1 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分析
隨著計算機網絡逐漸深入社會的各個方面,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同時也逐漸改變了人們原有的工作方式。通過對各用人單位的調查,發現各行各業愈來愈依賴于計算機應用技術,各個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的要求不僅具有針對性同時還越來越高,都強調要求高職畢業生必須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便能夠在今后高效率地工作。
由于我國家早在2001年就開始在中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已經學習了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從而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創造了一個新的學習起點。然而遺憾的是,每個地區的信息技術教育水平都存在著區別,相對于一些偏遠落后的地區來說,他們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遠遠達不到,因為沒有條件以及課時量很少,導致了這一部分的學生基礎電腦的機會都很少,從而導致新生計算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面對這一切,使得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既充滿了嚴峻的考驗,相反這又是難得的機遇,因此,我們必須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
2 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因材施教
職業教育已在我國推行多年,大部分高職教師已具備了基本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然而在思想認識上卻又存在許多不足。現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注重培養學生職業素質。這就要求每個教師在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必須既加強技能培養同時又注重職業素質的培養。因此,任課老師應該轉變教育教學理念,因材施教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不同來安排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應該分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來說,就多布置一些相對于復雜的作業,而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則可以布置一些簡單以及課外任務。教師還可以通過建立互助小組的方式,讓基礎好的同學進行幫助,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合作能力,使他們共同進步;而另一方面,由于每個專業對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的要求不同,教師可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適當的改變。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加大專業所需內容的課時量,以適應專業要求。
3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采用基于工作流程的新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目標。在課堂上采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典型案例,實施案例教學法,使課程內容更加直觀形象、更易于理解。在上機實踐環節中則以“邊講邊實踐”的形式進行授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人機交互中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選擇若干學生協助機房管理員進行機房日常維護工作和校園網的日常維護工作,鍛煉他們的計算機維護能力,獲得實際操作經驗。組織全院學生參加學院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大賽,并利用業余時間給參賽學生進行賽前輔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積極承接學生社團及學生會組織的學生刊物,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刊物的相關出版工作,進行版面設計及文字錄入、排版、打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4 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目前我院的校園網已經進入學生宿舍,免費開放的無線網絡也為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涉及學生范圍多,涉及面寬,尤其需建立網上課程教學資源庫,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又方便任課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從而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網上自主下載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可在以網上提交作業,學生也可以在網上向任課老師網上提問;另一方面,老師可以在網上給學生布置作業任務,批改學生作業,回答學生提問,而這一切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則是做不到的。因此,任課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網絡優勢,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時更新和豐富課程教學資源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創新能力。
5 將考核方式改變,多注重實踐能力
任何一門課程學習完之后,都要進行考核方式,這是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手段。傳統的筆試方式或單純的上機考試已無法全面地檢驗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不能真正地反應出學生的實際水平,不能反應學生實踐能力。對學生的考核應該不僅要關注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技能的高低,更應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情感、態度等,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我們改變以往的筆試+機試的考該方式,引入計算機考試系統,建立重點突出、兼顧知識面的統一的試題庫,采用每個學生考試時由計算機自動從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考核學生,真正實現了教考分離,全面準確高效地對學生進行考該;同時,把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作為考核的一個主要指標,課堂練習、課堂測驗、及課外作業和在學科學習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全面、準確、全方位的考核。
6 與時俱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正在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因此,從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也應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加強新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己有的知識,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和手段,與時俱進。同時,必須繼續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挖掘潛能,探索創新。最后,必需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只有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才能培養出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地探索創新,改革教育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為社會培養出符合職業崗位需求的高素質的高職畢業生。
參考文獻
[1]魏素珍.高職計算機基礎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9):56-57.
[2]成江龍.深化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5):80-82.
[3]尹志軍.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