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現狀分析,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深入進行了分析并以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具體闡述了該專業在實踐教學上的特點及對策,建立了一整套分層次的,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實踐教學 分層遞進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55-01
1 國內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現狀
1.1 實踐教學內容與實際聯系不夠緊密,職業能力培養差強人意
實踐教學內容處于低層次的技能練習或者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驗證,與企業崗位實際情況有較大差別,學生無法掌握本專業、行業的前沿技術。
1.2 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難以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很多是從普通院校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缺乏一線從業經驗,盡管學歷較高,但職業化程度較差,更談不上提供高層次的實踐經驗。
1.3 實踐教學課程評價缺乏明確的職業評價標準
實踐課程評價依然沿用傳統的學科式的課程評價方法,沒有形成科學的實踐考核、評估和反饋系統,缺乏較為明確的職業能力評價標準,難以正確評價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1.4 實訓設施不完善,難以保障實訓課程質量
實訓設施不完善是制約學生實踐技能提高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瓶頸性障礙,實訓設施跟不上市場技術設備更新的步伐,直接影響了實踐教學效果。
2 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思路
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相較于其它專業有著自身的特點,該專業主要培養面向海船的電子電氣設備管理維護人才,國際海事組織《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對“海船電子電氣員”這個崗位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新的標準,除了必須具備原有船舶電氣技術崗位的專業知識以外,還增加了現代船舶電氣控制技術、通訊導航技術等新的能力要求。因此,構建崗位目標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以能力培養過程為主線,以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為基本單元,完整地涵蓋能力體系的演進與構成,包括專業崗位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
3 具體建設方案
3.1 構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我院的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主要是以培養海船電子電氣員為目標,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委員會對海船電子電氣員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職業能力與素質要求的分析,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可以按照“一體兩點”的模式來構建。其中“一體”指以培養專業崗位能力為主體,“兩點”指以培養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兩個支撐點。
在專業崗位能力上重點培養學生對船舶電氣設備的操作和維護管理能力;在方法能力上,重點培養學生在工作中的表達能力、合作意識等;在社會能力上,重點培養學生作為海船船員必需的敬業愛崗、誠實守信、踏實勤奮等精神。
3.2 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按照公約要求,充分征求不同類型具有典型代表的航運企業的建議,確定學生應該具備的職業能力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將電子電氣員崗位能力設置為“崗位認知能力、崗位基本能力、崗位核心能力、崗位拓展能力”四個模塊。
實踐技能訓練按照四個層次逐步遞進。第一層次為認知,采用企業參觀的形式讓學生對課程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和總體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層次為基本技能訓練,分單元對學生特定的技能進行針對性訓練,達到中級船舶電工的要求,這一層次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非常重要;第三層次為綜合技能訓練,將第二層次所積累的零散的技能進行有機的整合,采用項目式教學方法,通過實船設備和場景仿真等手段,重點提升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國家海事局海船電子電氣員適任考試評估要求;第四層次為強化技能訓練,采用頂崗實習的形式,全面提升對全船電子電氣設備的管理和維護能力,這一層次結束后,學生基本上能夠成為企業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3 構建實踐教學條件體系
(1)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需要一定數量和種類繁多的實訓設備作支撐,國內專門從事船舶電氣教學設備研制的企業幾乎沒有,要想滿足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就必須通過緊密型的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
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我院與上海滕韻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該基地所生產的產品均為船用電氣產品,可以為船電基礎實訓提供具有很強針對性的設備,學生通過實訓既能感受企業的生產過程,又能熟悉船舶電氣設備,提高了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
校企共建實驗室。我院與鎮江賽爾尼柯電器有限公司共建“賽爾尼柯實驗室”,由鎮江賽爾尼柯公司捐贈一套7屏的智能船舶電站配電屏,我院配套4套發電機組和船用小應急電源(蓄電池)系統等,能夠真實的體現現代船舶電站的全部系統。學生的實訓過程完全和實船頂崗一致,使學生在校實現頂崗實訓。
研發中心開發研制教學裝備。由于船用設備有許多是大型綜合設備,價格昂貴,直接購買全新設備不切實際,通過校企合作的研發中心,自主研制具有故障設置功能的實訓裝備,利用組態軟件和3D技術仿真控制對象,使得全真的電氣控制系統和仿真的機械機構有機組合,培養學生查找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采購拆船廠的二手設備。我院與行業內拆船廠簽訂了校企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一套溝通合作機制,在遵守設備采購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簡化雙方合作流程,將拆船過程中學校需要的設備以較低價格提供給學校,以此來擴充大型船舶電氣實訓設備,既滿足實踐教學的功能,又節約了大量的資金。
(2)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遠洋輪船從體積上可以類比為移動的大型建筑,從功能上可以類比為一個小型社區,船舶電氣設備種類繁多且系統集成程度很高,這就對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不經過系統實船實習,是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因此,需要加強政行企校合作,通過院級董事會的體制機制,重點選擇一批所轄船只多,船型種類豐富的企業簽訂協議,建立一批穩定的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實習基地,借助企業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優勢,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強化訓練技能的需要,而且為學生就業拓寬了渠道。
3.4 構建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由于學生的實踐教學分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在整個過程中都要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評價,每次實訓都要有實習報告或成果,每個項目都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指導教師應全程監控學生的表現,通過口頭提問、項目成果、實際操作等形式考察和評價學生。頂崗實習的考核主要由企業指導教師完成,考核重點主要是實習過程、實習內容和掌握的知識技能。
4 結語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深感構建以崗位能力為主線、教學做一體化的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遠洋航運企業對航海類高職院提出的客觀要求,也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內在需要。學生通過四個層次的專業實踐,不但操作技能迅速提升,而且還增強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適應企業需求的綜合能力,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起到了鋪墊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小龍.校企合作視野下高職綜合實訓課程建設研究[J].廣東技術示范學院學報,2012,33(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