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出發,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電氣控制 PLC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M92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56-01
《電氣控制與PLC》是實現機械加工、工業生產及其他各個領域自動化的重要技術之一,也是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從而改善《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現狀,提高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 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1 學生現狀
高職高專的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相對薄弱、理解能力欠佳的問題。同學們在心理上懼怕理論學習,想學卻無從下手。對他們中的大多數而言,直觀、操作感強的知識比較容易被接受,這就導致學生不適應傳統講述式的課堂教學方式,跟不上老師的授課思路。
1.2 教學過程現狀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在課堂進行,當某一章節理論授課結束后,再到電機拖動實驗室和PLC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采取的模式是先理論后實踐。對學生而言,要求他們一開始就去理解抽象的PLC硬件結構、掌握枯燥的指令和理論知識都是非常困難的。這樣很多學生在學習初期,就對課程產生了強烈的不適感,失去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自然就無法保證了。
2 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電氣控制與PLC》課程具有知識覆蓋廣、涉及內容多、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師應在結合本課程特點和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進以主要通過講述方式授課的傳統教學方法,并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精練、充實,做到因材施教。
2.1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教學環節相對集中,突破了以往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的現象。強調將知識點分布在各個項目中,把教室搬到實驗室去,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實現邊教、邊學、邊做。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是理中有實,實中有理。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習效果。
2.2 教學內容探討
首先,理論教學內容應向PLC技術傾斜。目前PLC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的自動化控制領域,《電氣控制與PLC》在教學內容上應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在強調“繼電器—接觸器”控制與PLC控制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著重學習PLC控制技術的應用。其次,重點學習某一型號的PLC。PLC生產廠家繁多,如,西門子、三菱、歐姆龍等,不同廠家的產品有不同的程序語言和特定的使用方法,但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深入地學習和熟練掌握一種型號的PLC,并做到舉一反三,可使對其他型號PLC的學習變得輕松。最后,教學內容應向實踐教學傾斜。通過全方位的實踐訓練,強化課堂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實驗實訓硬件條件,優化實踐教學環節,除了開設必需的實驗課程,還應安排實訓周和課程設計等。
2.3 教學方法探討
2.3.1 現場教學法
充分利用實驗室設備,結合實驗器材講解理論內容,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幫助學生更輕松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增強記憶。比如,在講解接觸器的硬件結構及工作原理時,讓學生在實驗室對接觸器進行拆裝,這樣就能真實直觀地展示出接觸器的構造,進而分析其工作原理,最后再通過將接觸器連接在實驗電路中,觀察接觸器的運行情況,從而驗證對接觸器工作原理分析的正確性。
2.3.2 多媒體教學法
對于實驗室或課堂上沒有條件做的實驗內容和現場演示效果不好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方式形象生動地將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的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比如,在講授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的控制原理時,由于控制電路復雜,各元器件觸點繁多且動作速度很快,造成電路的動作過程在實驗室里無法直觀準確地演示,但如果采用多媒體動畫的方式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各元器件的動作轉換及各控制電路的通斷情況,視覺上的親眼所見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容易,學習效果得到極大提高。
2.3.3 任務驅動教學法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設置“任務”引導學生,根據“任務”的需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求知識,從而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觀,完成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因為個人的思路和想法不盡相同,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結論,可以通過組織交流、討論,并由教師適當地給以點評,取長補短,不僅能使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2.3.4 引入組態控制教學
在《電氣控制與PLC》教學中引入組態軟件,并采用組態軟件與PLC控制系統相結合的辦法,實現仿真教學。利用組態軟件可以很容易地實現文字錄入、圖形繪制、動畫鏈接、上位機程序編寫等功能,對PLC控制系統進行動畫組態、硬件組態和控制組態,并通過計算機組態界面模擬PLC系統的運行情況及輸入、輸出設備狀態,建立起PLC與上位機的通信聯系,這樣就能夠滿足多樣化程序運行的需求,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實驗實訓內容,是一種新的探索和嘗試。
3 結語
在《電氣控制與PLC》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探索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習效果。當然,要做到這些,對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必須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還要能夠持續關注技術更新,并不斷總結積累課程教學經驗。總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通過不斷探索新的思路,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崔歧恩.教師新課程教學方法應用[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牛利平.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6):109-110.
[4]黃有全.PLC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