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隨著對職業教育的越來越為重視,所以全面培養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現代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們所指的素質它不僅只是包括在生理素質方面,更主要的是包括了心理素質以及科學文化素質等。經過長期的研究證明,整個素質的基礎就是心理素質,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所以,提高中職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的能力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育。本文主要針對中職學校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所顯現出來的問題進行探索分析,并進一步探究對其心理教育的模式,從而提出相關的教育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中職學生 心理素質 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43-01
在社會教育的層次當中,中職學校教育是作為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它主要是通過培養生產以及培養建設型的應用人才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然而,普遍的中職學校學生對于自己受到的教育目的與特點都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對于中職教育是存在自卑心理狀態的,所以在接受學習培養以及參加工作時就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因此,加強提高對中職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尤為重要的。
1 中職學生主要的心理特點
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講,他們是相對較為獨立并且特殊的一個青少年群體。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中職學校學生的年紀大約都在16~20歲左右,所以都正值青春期,他們的心理變化也是比較激烈的一個時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困惑感和沖突感,其次,由于受到自身特點的限制,他們的學習成績多數都是處在中下游的水平,因此會經常受到批評,卻沒有表揚,在他們的心理上會出現失落感,對于他們的自信心與自尊心方面也會受到挫折,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信心,喪失了上進心。此外,社會上的一些目光往往會對中職學生帶有偏見壓力等,也會給他們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當踏進中職學校以后,由于離開父母開始生活在集體當中,所以學生之間的接觸也會日漸增多,接觸社會的機會也會日漸增多。然而,在中職學校當中,由于部分學生的適應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有限,所以表現在行為上就是以打罵為主,經常會發生群體斗毆的現象,學生與老師之間,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會緊張化,存在拒人千里的感覺。當然,這些特征是與學生的主要個性有關,因為在初中時期的學習的壓力會較大,所以人際關系也比較簡單,生活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作為教師也往往忽略了學生們的適應能力以及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導致他們的交往與適應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
由于中職學校學生的年紀正是處于培養堅強意志與責任心的階段,然而,會因為個人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等方面影響到了他們的自信心,致使他們沒有建立遠大理想,也沒有社會責任感,缺乏調節自我情緒的能力,缺乏獨立性,難以合群,產生性格怪僻、情緒反復等一些性格特點。多數學生在面對挫折時的表現是不同的,一方面是消極反應;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反應。
2 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由于心理素質教育與其它技術和知識理論教育是不同的,主要通過自我體驗的學習方式為主的,但這門課程是否可以讓學生能夠接受并存于依賴性是值得我們探究的。
在心理素質當中,主要包括了情感、認知、個性以及意志等幾個相互作用和相同環境的結果,對此,只有通過良好完善的教育環境才能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素質,這也是作為有效的教育條件。一般教育環境主要包括了軟環境和硬環境,所謂的軟環境指的就是建設校園文化、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展開健康的課外活動,并且充分發揮出學生的創造性和自主性,促使他們可以獲得一定的成就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而對于師生以及同學之間的交往,也應建立起和諧的文化環境,建立良好的班風,建立一個溫馨的宿舍,給學生以歸屬感。此外,也應培養學生之間的友愛關系,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開啟學生的自尊感與義務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而所謂的硬環境,指的就是要改善教學環境以及提高管理制度,多為學生創造出寬松的學習氛圍,并且為他們拓展出個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要為學生建立一個心理咨詢中心,幫助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解脫思想困擾,從而促使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心態。
由于中職學生普遍都是因為在中考中落榜的后進生,所以在學習方面會缺乏一定的動機和興趣。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教學當中必須要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來增強提高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第一,作為教師必須要對枯燥的理論知識重新進行組織和加工,通過生動的事例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才可以讓學生更一步的對學習產生興趣。第二,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通過計算機一些多媒體的教學工具,把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化的傳授給學生,并且呈現出更為形象、更為生動的一些教育情景,從而彌補教學當中一些內容的缺陷,同時,也可以增強教學的感染力。第三,作為教師也應通過良好的自身素質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而教師也應在教學當中表現出的積極的一面,要有堅強的意志、高尚的品德以及良好的個性等方面去陶冶學生的心靈,與他們用心交流。
總之,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講,他們是一個相對較特殊并且獨立的一個學生群體,同時也作為在經濟社會當中具有技術本領的構成主體,肩負著我國建設力量的重任,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要全面的分析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通過切實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促使他們可以靈活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成為合格的社會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臺應國.當代中職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淺析[J].教學交流,2011(11):82.
[2]昌潔.中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09(11):145.
[3]李娜.張大鈞.中職學生理素質教育探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8(20).
[4]宋科.淺析中職學生心理素質現狀及對策[J].科學與財富,2010(9):88.
[5]于傳乙.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提升探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0(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