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普及心理健康常識,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將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和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文章介紹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作用及具體應用。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團體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44-01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造就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1]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各高校基本上都以必修或選修的形式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該課程的目標除了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外,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嘗試將團體心理輔導的原理和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在體驗、分享中共同成長,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新的角度,為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素質全面發展找到新途徑。
1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含義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八際交互作用,促使學生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適應的自助助人的過程。[2]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主要用來協助學生解決發展性問題,即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共同問題,由任課老師根據高職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實際需求,運用紙筆練習、團體互動、角色扮演、操作與創造等形式的團體活動,學生在其中體驗,形成自己的感受,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體驗性和實效性。
2 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作用
2.1 團體心理輔導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
課程內容的設計源于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符合修課學生的實際需要,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迫切解決的發展性課題,他們會以主人翁的態度共同面對這些專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2 團體心理輔導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每一堂課都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相關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這些心理輔導活動簡單可行、操作性強、趣味性濃,符合高職學生靈活性、注重自我感受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興趣。
2.3 團體心理輔導提高課程教育的感染力
調查研究顯示,高職學生所處的階段比較在乎同輩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愿意接受來自同輩的建議和意見。在課程教學中,學生除了自我認識外,還可以通過觀察其他在團體內的互動行為,有機會摩仿他人,學習他人,建立新的態度和行為,同時在團隊互動中形成團隊意識,提升團隊精神,具有明顯的自我成長、團隊共同進步的教育效果。
2.4 團體心理輔導鞏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教學環境中,為學生提供了社交的機會。學生在團隊中的言行往往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習慣。在充滿信任的團體氛圍中,學生可以發現和識別自己的不適應行為,并嘗試與他人建立良好適應的人際關系,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正向支持,這種體驗會延伸到團體之外的現實生活中,教育的效果就持續鞏固到學生生活中。
3 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
3.1 團體心理輔導在課程各章的運用
根據課程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心理咨詢、心理困惑及異常心理、自我意識與培養、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大生涯規劃及能力發展、學習心理、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性心理及戀愛心理、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每個專題依據教學目標,運用連環自我介紹、或20個我是誰、求職招聘現場模擬、時間餡餅、薩提亞冥想、戴高帽子、心理劇、當戀人離開我、壓力面對面、生命如此美麗等團體活動,使學生在互動、體驗、分享感受、實踐中了解知識、形成共鳴,在自我成長的同時,也能幫助團體成員共同成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2 教學效果的評估
在嘗試將團體心理輔導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經過兩個學期的實踐,采用課上觀察記錄、課下作業、個體訪談、心理測評與跟蹤反饋相結合的方式,評估課程教學效果與學生的變化。所有學生都認為自己在這門課中有所收獲,有97%的學生認為課程有趣、實用。通過心理測試問卷,學生在課前和課程結束的結果顯示,在人際關系、焦慮、恐怖因子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尤其在了解他人、團隊意識等到方面有較大提高。
3.3 學生對課程的反饋
學生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結束后,會填寫一份反饋表,在學生的反饋中,學生這樣評價自己的收獲與成長:“這是一次很意外的選課,起初只是想得到學分就可以了,但在和我的同學的互動中,我覺得有趣的同時,我也收獲了成長,從原來不敢和人對視講話,到現在我可以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參加到同學聚會中不再尷尬,這個課程對我的幫助很大;這個課程出乎我們意料,我們當時都以為只是講講心理常識和保健方法,但這種學習的方式,是第一次體驗,在體驗中,我學會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從而接納他人。我特別喜歡信任之旅這個活動,讓我換個視角來看自己、看他人、看幫助和信任;我特別喜歡同學間的互相支持,暢所欲言,大家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我覺得自己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有責任感和義務感,我也愿意和大家一起探索每一個專題,通過一次次的小組活動,我們的關系融洽了,我們也互相理解了,因為我們有著相同的青春故事,我愛我們的團隊。”在這些學生反饋中,一方面我們能感受到學生真誠的投入、顯著的變化,同時也激勵我們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鞏固教學效果,開展學生喜歡且受益終生的團體心理輔導內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Z].教思政廳[2011]5號,2011-05-28.
[2]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牟宏偉.團體心理訓練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理論研究,2012(1):88.
[4]許贊新,吳新月.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