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90后高職學生出生在中國政治、社會環境相對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且信息極度膨脹的時代,他們的心理行為存在著顯著的時代特征和社會特色。這些心理行為既有積極、向上的內容,也存在著明顯的問題和缺陷心,及時分析和研究廣西“90后”高職學生心理行為特點,有助于進一步了解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促進90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關鍵詞:90后 高職學生 心理行為 基本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46-02
心理決定行為,行為是心理的體現。研究廣西90后高職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行為是為了更好的分析出廣西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現狀,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特征,進而找出恰當的心理行為調適對策。
1 廣西90后高職學生心理現狀
90后高職學生是一個生理成熟而心理正在向成熟發展的重要階段,廣西90后高職學生的年齡階段處于18~22歲之間。這一階段的學生從生理上判斷已屬于成人,但他們的心理發展并不成熟,在高職學校學習的這段時間是他們心理走向成熟,從學生向社會人群過渡最后階段。
《廣西民辦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對廣西南寧地區的多所民辦高職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了500份,有效回收376份問卷。根據問卷調查的接過分析現實,廣西地區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健康普遍受到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是否獨生子女、雙親關系、性別差異、人際關系以及社會信息和就業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廣西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明顯帶有這些社會因素的特點。比如,單親家庭或者人際關系較差的人更容易出現自卑、羞怯、多疑等心理行為;女性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健康狀態比男性學生更容易受到戀愛等情感因素的影響;單親家庭的90后高職學生更加空虛、自卑、怯懦,迫切希望等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等。
2 廣西90后高職學生心理行為的基本特征
廣西90后高職學生90后高職學生既存在著90后學生的基本特征又兼具高職學生的特點,其心理行為特征更加復雜多變。
2.1 心理行為與生理發展不均衡
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矛盾性是廣西90后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生理角度上看,廣西90后高職學生的年齡普遍達到18歲以上,屬于成年人范疇。從心理角度判斷上,廣西90后高職學生大多沒有做好走入社會、走向成熟的心理準備。因為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且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原因,90后高職學生從小沒有受過太多磨難,他們缺乏逆境成長的環境,心理不成熟的現象很明顯。
2.2 多重內、外因影響心理行為發展
心理行為的產生經常會受到各種客觀現實和心理問題的影響,廣西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也是如此。從高職學校的情況來看,廣西高職學校低年級的學生,主要受到高考失利的打擊、不同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影響,高年級的則更多受到社會就業壓力和不同的意識、行為習慣的影響。當然,家庭經濟條件、完整程度以及性別差異等因素則可以影響全部的高職學生。
2.3 心理行為發展與現實需求相矛盾
高職學校因學校本身的職能需求,更加注重對學生技能和知識的培養,對于心理行為方面確實存在缺陷,因此,廣西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發展存在著與現實社會需求相矛盾的問題。
(1)個性獨立但缺乏真正的獨立意識。
個性獨立是所有90后的典型特征,不過他們的個性獨立主要表現在非常強調個人隱私,極度尊重自我等方面,卻比較缺乏真正能夠讓他們在社會中立足的獨立意識。而且90后高職學生這種缺乏實踐驗證的獨立個性也不足以支撐他們培養出真正的獨立意識。廣西90后高職學生除高考失利外與其他90后一樣,在成長過程沒有經歷過太大的磨難和挫折。一帆風順的人生經歷使得他們沒想過也來不及建立堅強的獨立自主的個性。
(2)極度自尊但缺乏自信。
自尊是一種在社會條件下形成的良好心理狀態,但是極度自尊卻是一種很明顯的不成熟的心理行為表現,也是廣西90后高職學生中普遍心理行為問題。極度的自尊往往會表現出過分的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甚至發展成為自私自利或者自卑、怯懦等不良心理行為。而這種極度自尊所引起的心理行為并不適合在現實社會中發展。自私自利容易離心離德,自卑、怯懦無法獲得他人認可。
(3)依賴性強且缺少進取意識。
廣西90后高職學生還普遍存在著很強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主要表現在對父母、家庭、社會的依賴。他們大多數已經習慣于身邊的人幫他們把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的“已成年的學生假期打包臟衣服回家讓父母清洗”等就是依賴性強的表現。這種依賴性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和進去性,使人變得懶惰而愚昧,因此,廣西90后高職學生最好時刻謹記心理方面的準備是沒辦法由別人代替的,就像我們的飯不能由別人代替來吃一樣。
(4)渴望戀愛,但戀愛觀念有待改進。
90后的高職學生進入高職學校以后不再是青澀懵懂的少男少女,他們有條件也有能力參與戀愛和性愛的過程。而且90后高職學生的愛情和性愛觀念更加開放和自由,但是他們經常忽視與戀愛相關的責任,一方面渴望得到純潔的愛情;一方面又單純的享受性愛的刺激的觀念并不利于高職學生以后的身心發展。
3 廣西90后高職學生心理行為對策研究
廣西90后高職學生心理行為的對策研究是在充分了解廣西90后高職學生心理行為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上文所述心理行為特征,可針對廣西90后高職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行為訓練和心理健康調整。
3.1 進行健康心理行為培養
心理行為訓練是一種磨練人的意志的訓練方式,廣西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訓練是通過對,根據當前廣西90后高職學生的心理狀態,可以進行一下心理行為訓練:
(1)積極地心理暗示行為訓練。
心理暗示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行為,這種心理行為對于激發潛能具有重要作用,不過通常情況下人們更容易受到負面的心理暗示的影響,從而出現消極、自卑、缺乏自信等心理問題。對此,廣西90后的高職學生可以在平常的學習和環境刺激時可以進行積極地正面心理暗示,比如經常暗示自己“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等逐漸扭轉負面心態。等我們將積極地心理暗示變成習慣,便可有效激發心理和生理上的潛能。當然,積極地心理暗示行為也不能過度,否則也會造成極度自負的情況。
(2)用情境建設的方式進行心理行為訓練。
眾所周知,人的心理是人對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因此,廣西90后高職學生想要心理成長和成熟也需要不斷接受客觀世界的磨練。現代社會的90后大學生大多過得順風順水,沒有更多的機會和客觀條件讓他們接受磨練,在這種情況下“感同身受”的模擬情境訓練最為有效。90后高職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帶入情境之中,鍛煉自身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和逆境成長的能力。
(3)拓展認知,提高心理行為的積極主動性。
狹隘的知識和社會認知很容易導致人的誤會和誤解從而出現不健康的心理行為,對生活和學生失去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90后高職學生需要積極拓展自己的認知范圍,調整認知態度。類似“活到老、學到老”的認知態度就很好。
3.2 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行為雖然受到客觀物質世界的影響,不過它受到的心理活動的影響更加直接和深遠,因此,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是心理行為建設的最佳保障,廣西90后高職學生在進行心理行為建設訓練的同時切不可忘記采取勞逸結合的學習方式,放松身心,達到心理平和;也可適當的“倒倒垃圾”進行經常性的心理疏導和心理調適,保持健康心理狀態。
社會和環境的因素可以影響高職學生的心理行為,不過,良好的心理行為訓練和健康的心理狀態也可以幫助90后高職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行為,擺脫局限的情愛糾葛和怯懦心理,找到人生的目標和前進的方向,實現由學生向社會人才的轉變,為快速適應社會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公延春,任翠池.90后高職大學生管理工作初探[J].廣西輕工業,2010(9):204-205.
[2]90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EB/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3-5-13].http://www.xinli110.com/education/jsxl/zjxl/201103/212657.html.
[3]廣西民辦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EB/OL].2011-06,[2013-5-13].http://www.doc88.com/p-876105371273.html.
[4]黃大釗.觀色觀行觀心:洞察他人心理[M].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
[5]孫科炎,李婧.行為心理學[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