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控實踐是數控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制造以及其它許多機械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職業能力必修課,它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編程技能和數控機床的應用能力為目標。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然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壓制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勤于實踐,同時模擬工廠的實際生產環境、根據數控實踐課程的特點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達到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目的。
關鍵詞:任務驅動 數控實踐 教學過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54-01
數控實踐是數控技術應用、模具設計與制造以及其它許多機械類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職業能力必修課,它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編程技能和數控機床的應用能力為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勤于實踐,同時模擬工廠的實際生產環境、根據數控實踐課程的特點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以達到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整體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具體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過程。
1 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
1.1 構建原則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所以在實踐教學的構建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所學專業的崗位需求并且要與專業崗位群緊密相關。在設計任務時要充分考慮數控技術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車間與教室相結合,打破原有的傳統布局,重新整合成綜合型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
1.2 實際原則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中,任務的設計要突出廣泛運用的實踐性,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與統一,目的是讓學生在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過程中用理論分析實際,用實際驗證理論的同時還能夠熟練掌握數控加工技術,在獨立學習或協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1.3 承上啟下原則
任務的設計過程內容主要注意要承上啟下,所實施的任務中既要有以往所學習過的數控銑床基本知識和加工工藝,同時必須加入新的加工指令,這樣學生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既鞏固了基本知識,又增強了探索新知的能力。從而達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目的。對于特殊操作方法可給予一定的空間,在旁邊進行適當提示,讓學生盡情的發揮。
2 實踐課程教學過程
2.1 課前準備
首先,教師要對數控機床進行檢查及調試,以及多媒體教室中教學儀器的檢查及調試;其次,教師應準備滿足本堂課所需的工、夾、量具及其它輔助工具;最后,教師應準備練習圖樣(包括檢測標準)及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各類表格(學生基礎好的可由學生自主設計)。
2.2 布置任務
布置任務時教師根據準備好的實踐零件圖帶領學生進行工藝分析,并按班級人數合理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各組均完成不同的配合零件。任務分配好后教師通過課件引出需用到的知識點,其中包括程序編寫、程序輸入與校驗、機床基本操作、加工零件的檢測、評估加工質量等。
2.3 任務的實施過程
在實施任務過程中各小組分別完成各自的任務。每個小組根據不同的任務,由組長帶領全組成員完成工藝分析、加工分析、仿真加工、機械自動加工和質量檢測等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進行的工作有組織分工、工藝分析、加工分析、仿真加工及程序修正、機械自動加工、質量檢測及評價。
2.4 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包括小組小結和教師評議。其中小組小結由各小組學生組織討論即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分析練習來鞏固知識,將思維訓練作為教學的主線。小組將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的經驗進行一定的歸納;而教師評議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和正確引導。
3 教師在數控實踐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3.1 任務設計要把關
在數控銑床實踐課的教學中,教學效果的好壞程度直接受“任務設計”的影響。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考慮所教學生實際情況,充分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任務”設計還要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的原則,注重合理的創建教學情境,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認知能力、文化水平、興趣愛好等特征,采用適當的“任務內容”進行驅動,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誘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求知欲望。
3.2 教師一定要進行角色轉換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勢在必行的。教師的角色轉換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從教授、講解轉換為誘導、組織;另外一種是從課堂上灌輸轉換為到學生中間去跟學生共同學習、交流討論。并且還要抓準時機根據所設情境當中的各種線索,誘導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分析處理問題,在新舊知識點間產生接觸點,增強學生更深一步探索新知的自信心。
3.3 教師要落實評價
教師落實評價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又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對學生所完成的任務實施過程及時有效的并且有針對性的給予落實評價,不但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操作水平,而且還能夠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這樣教師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必要擴充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夠真正反映教學規律即學生能力的提高程度與實際學習狀況的差異,為以后教學設計獲取有價值的教學環節和知識內容。
另外,教師要根據在教學過程中實時對學生進行的落實評價,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創造思維,掀起學習高潮,設法形成情境交融的課堂氛圍,培養起學生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宋振韶.課堂提問基本模式以及學生提問的研究現狀[J].科學教育,2003(1):35-38.
[2]劉蒙.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法[J].科技信息,2008(9):24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