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創業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以大學生創業意識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根據目前的情況來描述大學的創業意識,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法來提升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為他們的創業提供幫助。
關鍵詞:經濟管理 大學生 創業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70-01
1 調研內容
大學生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大學生創業者起動力作用的主觀思維傾向,它包括創業的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要素。大學階段三、四年級是大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進行規劃選擇和準確定位的關鍵階段,通過對在校的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對創業的看法進行認真的走訪和問卷調查后,認真回收問卷并初步整理的數據根據不同的題目和選項進行整理和分類并制成表格。使用了Excel等辦公軟件進行分析,對實際數據所反映的事實加以說明,輔以百分率的對比與直方圖、餅狀圖等圖表形式,更加客觀地體現現實情況,通過對問卷的數據的分析,實現對樣本創業意識現狀和存在問題情況的掌握。
2 調研結果分析
2.1 當前大學生創業認知多樣化,但是不夠深入
通過認真分析調查資料和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對于創業的概念認識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差異。隨著社會不同領域行業的興起,創業的方式和渠道也變得多樣化,所以創業的選擇不是過去的獨資或合資開一間公司這樣單一的方式了,可以融入更多的各人思想和選擇。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對于創業的認識還不深刻,大部分都是比較抽象的創業,相比其具體的開辦企業和開發技術這方面內容比較淺,這是意識的不夠深入,主觀性過高。
2.2 創業意愿強大,創業目標不清晰
目前大學生普遍都擁有創業的想法,但是大多數都是停留在想的階段,無法真正付出什么舉措,亦或是創業的目標不明確。
2.3 大學生對創業要素認識趨于理性,存在較強的獨立精神
通過將“創業應具備的要素”設定為“資金、人脈、學歷、個人能力、其他”五個選項后,對樣本進行調研后得到結果,表明大學生對創業要素認識趨于理性。在面對創業初期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時,他們大部分人可以理性的選擇先就業解決溫飽并積累資金,然后再開始創業。當然,還有部分學生選擇向父母朋友借款來創業,這些都體現出當代大學生創業存在較強的自力更生精神。
2.4 大學生傾向于先就業再創業和采取合伙創業模式
大學生在創業和就業兩者之間選擇的時候,還是傾向于就業,不少的學生認為就業還是比起創業風險性要小很多,而且創業沒有基礎很艱難,他們更加傾向于想就業打基礎再創業的道路,也有不少的學生舉棋不定。當被問及“如果就業形勢困難,是否會選擇創業?”這一問題時,半數學生表示會考慮創業,可以從調查結果看出,學生將創業當成是就業道路被堵之后的退路,有想法有目標的創業大學生還是為數不多的,先就業再創業是多數大學生的想法。
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眾多愿意創業的學生當中,87%的學生選擇合伙創業的形式,只有13%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出現這種原因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不同的理念。選擇合伙創業的人認為合伙創業可以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進行集資,并取長補短,是一種較好的創業方式。而選擇自主創業的人相比與合伙創業的人來說個人需要付出比他們多得多的努力和代價,而且風險也相對較高。對于網絡創業,有39%的學生表示是可以接受的,有17%的學生認為是不能接受的,更多人(56%)原因保留意見。這也說明,大學生對于創業的風險是有一定考慮的,尤其是面對新的創業模式。
3 大學生創業意識培育的對策與建議
3.1 改變傳統就業觀念,樹立科學創業理念
對創業的科學認知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創業不是當前的一時沖動,也不是就業不成的退路,它應該是一種理念和想法,一種目標和動力,是和創業者自身的技能和特長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對市場的把握和研究來創作自己的成果,以此來滿足市場需求,滿足社會需求,將研究成果轉變成產品,通過這樣的途徑來獲取利益,這是大學生通過對知識的轉變來獲取財富的過程。創業思想的科學性在于并非盲目的跟從,或者將一些非典型事例當成典型事例來看待,過分的對于某些前景過于樂觀的看待。
3.2 正確理解創業內涵,清晰規劃創業目標
創業是一種將知識和能力轉變成財富的過程,不是簡單的出資、出力成為老板就代表著創業成功,這樣的創業內涵過于淺顯,不能夠表達創業的全部。經濟管理類大學生的創業道路需要有自身所學的知識來作為依托和支撐,通過對創業目標的制定來實現。創業目標不能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應該是經過研究之后表明確實是可以實現的,目標要和自身的條件相符合,和自身周圍的可用資源相符合,能夠明白現實對條件的約束力,通過努力來不斷獲得創業目標實現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項要素。
3.3 理論教學緊扣實踐,積極開展創業體驗
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就是和企業經營相聯系的知識,所以理論教學的大方向上會符合創業能力的需要,可是理論知識教學始終停留在理論的基礎上,與現實社會的實踐之間還是存在差距,因此,無法和創業實踐需要緊密聯系。因此,教學時除了注重對理論部分的深入學習,還需要加強實踐部分的教學工作,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提升自己的創業實踐能力。讓大學生能夠不被校園所束縛,走進社會,參與實踐,積累經驗。通過實踐獲取的經驗和知識,可以為他們的創業提供更多的幫助。
3.4 培養良好理財能力,實現能力資源耦合
資金對于創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大學生創業需要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消費觀,提升自己對資金運作的控制和管理能力,這樣才能夠為創業的成功提供保證。運用自身所學的市場經濟知識,努力的去獲得資金,拓寬融資渠道,在獲得資金之后,要科學合理的分配資金使用,這些能力都是創業過程中所需要擁有的能力。因此,需要對大學生的創業進行系統培訓,培養他們的創業能力,并且鞏固基礎理論知識,讓大學生能夠調整心態和知識結構,為將來的創業做好準備工作。
4 結語
大學生創業不僅是實現大學自身的價值,更是舒緩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促進作用的事情,因此,大學生創業應該得到積極的鼓勵和培養。學校注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為他們的創業道路提供各項幫助,像是開展培訓、講座等等方式來為他們的創業能力提供培訓,滿足他們將來創業過程中的需要,同時注重教育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培養,將創業的各項要素都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教育。希望通過大學生創業意識研究可以起到為大學生創業培養的點撥作用,為促進大學生創業培養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