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律素養的培養是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法律素養的提高,不僅要系統的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而且要具備一定的法律實踐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為法律素養的提升和法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了重要的途徑。
關鍵詞:法律素養 思政課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73-01
1 大學生法律素養與思政課實踐教學
1.1 大學生法律素養
法律素養是指大學生通過法律知識的學習,將其內化為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信仰并外化為運用法律的能力。當前,大學生法律素養培養和提升主要借助高校思政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醫學院校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醫學素質之外,還要注重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特別是有針對性地加強相關的專業法律知識教育和實踐,以培養跨世紀的合格醫學人才。
1.2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及其現狀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2005年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強實踐教學,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節。目前多數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組織實踐教學的方式基本停留在組織學生“三下鄉”、外出參觀考察、假期布置寫社會調查報告等套路上。而假期的“三下鄉”因受各方面的影響,參加的學生人數很少。帶學生外出考察受安全因素、經費有限、場地有限等方面的制約,也影響實踐教學的普遍推廣。學生利用假期自行參加社會實踐撰寫社會調查報告,收效不佳。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拓展實踐教學的途徑,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1.3 通過思政課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的重要性
目前,本科醫學院校已普遍開設了衛生法學、醫學倫理學等課程,而高職高專醫學院校中的相關法律教育體系還比較薄弱,而且缺乏統一教學的大綱,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和尚未開展涉及學生法律素養的實踐教學等等。
實踐教學是實現受教育者法律素養內化和外化的必要途徑。加強實踐教學,促進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使其將所學的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相結合,應該成為當前高校思政課實踐改革的方向。通過大學生躬身實踐,使他們了解和認同法律,可以將法律規范的基本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認知、情感和信念;通過思政課實踐還可以將大學生的法律認知、情感和信念外化為具體的行為,并最終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當前一些高校的探索表明:實踐教學能增強學生對具體法律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在活動中深化法律知識、感知法律功能,培養法律情感,提高法律素質。我國的《執業醫師法》對醫師的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法律知識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這就要求醫學院校必須把法律素養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使法律素養教育成為醫學教育的核心之一。
2 基于法律素養提升的“三位一體”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為了提升醫學生的法律素養,我校緊緊圍繞“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實踐教學、以校園文化為中心的校園實踐教學”和“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中心的校外實踐教學”的“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平臺。
2.1 合教育資源,建立法制教育實踐基地
為保證實踐教學順利開展,我校本著就近、管用的原則,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使學生們不出校園就可以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法制教育基地主要通過大量的圖片、音像資料,借助模擬法庭等形式給學生一個仿真法律環境,加速學生從法律理論到法律實踐的轉化,為提高法律素養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2 以問題為中心,切實提高針對性
課堂實踐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采取除講授以外的包括課堂討論、辯論、演講、視頻資料播放及模擬情景等教學方式在內的旨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教學形式。課堂實踐教學不是老師的“專利”,需要學生的配合,學生要提前收集、整理與所授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影像資料,同時還要利用假期做一些社會調查活動等。課堂實踐要以問題為中心,關注社會熱點、難點,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我校的課堂實踐在提高學生法律素養方面主要圍繞“培養法律素養的公民”,既注重所選案例的法律性,也注重案例對學生做人做事的影響,拒絕庸俗化。思政課教師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要通過經典法律案例導入,引導學生展開激烈討論,通過對熱點社會問題的法律分析,逐步培養學生的現代公民法律意識和規則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如通過分析“南京彭宇案、天津許云鶴案”中的道德與法律問題,讓學生討論見死不救是否應該納入法律體系規范人們的行為,同時結合《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發布,進而討論“該不該扶”和“怎么扶”哪個更重要。在追問和選擇中,學生才會深入思考法律和道德博弈中的深層次問題。還可以緊密結合醫療糾紛案例進行法制教育,引導學生從法律的角度對現象、案例進行分析判斷,同時可通過辯論、討論、查資料等方式,使學生通過切身體會與實踐,將法律知識自覺地轉化為自身的法律意識,樹立遵法、守法的良好的法制觀念。例如,在醫療糾紛案件中當事人的舉證責任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即當受侵害的患者與醫院因為醫療事故糾紛發生訴訟的時候,由醫院一方來承擔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舉證責任。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不是“誰主張,誰舉證”。
2.3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校園實踐的實效
作為高校學生第二課堂的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思政課校園實踐的主要載體,也是提高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校園實踐是思政課的輔助教學和延伸,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形式。我校的校園實踐主要聯合學工部、校團委、學生社團等部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將法律實踐寓于校園活動之中,通過法律文化宣傳、法律社團活動、模擬法庭、廣播站開辟法制廣角、校報專設法律教育欄目等活動形式。這樣可以使大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耳濡目染,形成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好習慣。
2.4 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中心,增強校外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校外社會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進行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參觀考察、暑期社會調查、組織“三下鄉”活動等。我校的校外社會實踐教學主要依托學校建立的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如區法院、市廉政教育基地等。在校外實踐活動中進行法律素養培養和提高,主要是通過法律實踐,改變課堂教學中枯燥法律理論講授的傳統模式,將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法律實踐結合起來,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法律思維能力的形成。通過這種法律實踐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感知法律功能、樹立法律信仰,提高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濱有,賈少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2):127-131.
[2]黃邦道.論當代大學生法律思維方式的培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