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與社會環境的迅猛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由傳統的信息服務逐步向知識服務發展。本文致力于研究影響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各類因素,分析各種因素之間的交互關系,力求使圖書館更好的服務于高職教育。
關鍵詞:知識服務 因素 館員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49-02
高職院校圖書館以向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為中心活動,從而支撐起院校的教學、科研等工作。通過對其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知識服務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其中比較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 認知因素
在《圖書館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比較研究》一文中,作者指出了圖書館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的區別。有人曾用圖將此區別清楚地表現出來[1](見表1)。
通過上述的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出知識服務是信息服務的拓展與升華,也能看出現代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正處在從信息服務的方式轉變為知識服務的轉變過程之中。讓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認清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的差別,是高職院校圖書館做好知識服務的前提條件,只有認清知識服務的本質和特征,才能從從實踐上積極推動文獻情報服務模式的變革,有利于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2 人員因素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核心是開展知識服務,而知識服務的核心則是人的服務,圖書館通過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熟練程度來體現知識服務的過程,這就要求圖書館的人員擁有綜合素質。一直以來,我國的圖書館員將阮岡納贊的《圖書館學五定律》奉行為金科玉律,圖書館學的五定律,終歸需要人來實現,人始終是圖書館發展的主導因素。而從參與圖書館活動的人員來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服務的提供方,知識主體即圖書館員;二是知識服務的使用方,用戶即知識客體。
(1)知識主體。
現代圖書館對圖書館員要求的越來越嚴格,尤其是普通高等院校的圖書館,不僅在圖書館專業技能方面、計算機技術的要求方面有著嚴謹的擇人制度,而且現在還要求館員們在職業道德素質、語言表達、禮儀修養、心理素質,以及人際溝通能力等方面有有著特定的嚴格要求,這些都已成為現代圖書館員的基本素養。
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也普遍存在著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現象。圖書館的專業技術人員有四個層次:初級助理館員、中級館員、副研究員、研究員。[2]一般來說圖書館館員的內部結構是呈階梯狀,但由于高職院校還面臨著缺乏專業性人才的現狀,非專業人員比例過大,達不到現代化圖書館的人員要求,特別是在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后卻得不到專業的人才來進行操作或管理,影響了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制約了圖書館業務活動的開展。在網絡迅速覆蓋全球的時代,圖書館已經不能滿足于只有圖書館專業人員,開展原始的純手工的借閱活動,而是轉向順應現代化發展的計算機、自動化、外語等專業的學科專業人才,只有網聚多方面的人才,才能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學科領域開展更加深入的知識加工,形成完備的知識結構,為不同方向的各個專業的用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知識服務。
(2)知識客體。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院校的職能部門和教輔部門的人員,教師、科研人員及學生,是他們共同構成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使用主體。而這每一類人群對知識服務的要求和認識又各不相同。
首先,用戶對圖書館的認可程度直接影響到知識服務的開展。
在一定程度上,人們對圖書館的依賴性日漸衰弱,在競爭愈演愈烈的時代,圖書館作為知識樞紐機構,旨在為讀者用戶發送信息,但卻沒有顯示出優勢。所以,圖書館應該拓寬服務范圍,主動融入社會網絡,認真聽取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切實做好服務工作,為讀者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圖書館的形象認可度。
其次,是否能抓住不同類人群的使用特點影響知識服務的開展深度。
高職院校圖書館因校而異,不同的學校所面臨的重點學科不一樣,所以,高職院校應根據自己的辦校宗旨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高職院校圖書館只有根據各自不同的具體情況,調查好讀者的知識文化水平、專業指向,以及閱讀習慣等方面,與不同的用戶群體之間建立特定的知識服務交互的穩定關系,才能使得各類用戶對圖書館的知識服務的依賴性日漸上漲,才能進一步推動圖書館的業務開展,才能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深度。
最后,圖書館對用戶的宣傳教育程度影響知識服務的開展。
目前,網絡技術的推廣使得網絡搜索已經漸漸占據人們尋求知識的主要途徑,很多讀者更傾向于在網絡上尋求自己所需信息,而圖書館的使用率便逐漸下降,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圖書館更是游走在院校的邊緣。所以,圖書館在除了要完善現代化的硬件設施以外,還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大力宣傳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擴大影響力,將知識服務作為產品來進行宣傳,實現知識服務的價值。
3 環境因素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發展與整個院校的辦學情況呈正相關。院校所處的地理位置越好,經濟越發達,辦校的規模越大,知名度越高,其圖書館的整體狀況也就相應地越完備,這表現在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水平、業務開展的影響力、受用戶的關注度等方面。另外,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水平發展水平還與圖書館本身的硬件條件,如館舍面積、館藏數量以及人員結構等物質外在條件息息相關。
4 技術因素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圖書館的各項業務活動也越來越依賴于現代化的各項技術,這些技術條件都為現代數字圖書館的建立提供了優質的技術支持。但與我國的重點大學圖書館對新技術的引用相比,高職院校的圖書館的技術條件還有些滯后,運用新技術的能力還很薄弱。這也相應的要求圖書館對館員素質的要求更加嚴格。
5 法律因素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政治、文化等事業也都相繼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法工作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一大批法律法規的出臺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保障了良好的秩序。在如此積極的法制環境里,圖書館法卻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究其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思想觀念上的制約因素。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有很多社會人士并沒有看見圖書館通過知識的流通與運用從而產生的社會生產力,他們并不認同圖書館的發展具有著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所以從思想觀念方面來看,我國社會各界對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還缺少著深度認識。
(2)經濟發展上的制約因素。
首先,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圖書館的發展道路也日漸明朗。但是從圖書館發展的需要來確立圖書館法律法規,為圖書館的建設提供一定的經費保障來說,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其次,給圖書館立法本身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建立在長時間的研究基礎上,弄清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并預測其發展前景,這一系列活動除了龐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外,也需要在法制協調、網絡建設和資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投入巨額資金。最后,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力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由于經濟的迅速增長與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不協調而激化了各類社會矛盾。所以,作為一項行業分支立法的圖書館法,也必然受制于到這種總體發展相對遲滯的影響。
(3)管理體制上的制約因素。
首先,我國的圖書館界還沒有發展單獨發展壯大,現存的大部分圖書館都是依附在高校的體制上,在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是以配合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發展范圍仍然限制在高校的范圍內,沒有形成大范圍的社會影響力;其次,立法屬于政治層面的事情,由于研究和推進圖書館立法的是少數的個體,缺少與圖書館事業主體的利益關系,其立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就相對薄弱;最后,圖書館法若是確立后,政府每年則會撥固定的經費需要投入到圖書館的建設,這對于政府財政來說也是一種相對的約束機制。
(4)行政體制上的制約因素。
目前,我國的圖書館界仍舊處于條塊分割的管理狀態,特別是高校里的各大圖書館,其管理也是與高校的行政管理緊密相連,沒有單獨的行政單位,而在這之上,國家又沒有一個統一管理全國各級各類型圖書館的職能部門或機構,這就使得制定《圖書館法》的工作缺少了一個重要的立法主體,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圖書館立法的難度。由于各個部門均受經濟利益和服務宗旨的制約,很難形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作協調,這也給立法工作設置了極大的障礙,成為圖書館立法進程的一種阻力因素。此外,立法也是一項新內容、新工作,立法者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經驗也必然存在著不足與缺陷,這必然也會制約圖書館立法的進程。
總體來說,影響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知識服務的各個因素,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知識資本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基石,對知識資本的認知能力是各影響因素中的基礎因素,是一切活動展開的前提條件;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了人員因素是各種因素中的核心因素,一切活動皆離不開人;環境因素是各種因素的保障,良好的環境才能使知識服務更好的生長;技術因素在知識服務開展中以著支持的作用,圖書館開展知識服務越來越依賴各方面的技術;法律因素是影響制約其他因素的根本所在,是高職院校圖書館進行一切活動的先決條件,是圖書館建設事業走向正軌的方向標,是圖書館事業繼續發展的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于吉花.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EB/OL].中國期刊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