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文獻流通的基本要素,研究文獻管理的基本規律。文獻充分利用、讀者公平利用和保障文獻安全是制定讀者規則的依據,讀者信息素養影響文獻利用率和管理成本。
關鍵詞:文獻流通 文獻利用率 讀者 借閱規則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55-02
圖書館的功能是通過讀者活動實現的。讀者活動的規律可以通過對文獻流通的統計數據探究。文獻流通的頻率和周期直接關系到讀者獲得相關資源的效率、深度與廣度。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對文獻流通與讀者服務的關系有精辟的見解:“書是為了用的;每本書有其讀者:每位讀者有其書;節約讀者的時間;圖書館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只有以讀者為主體,深入研究文獻流通的規律和讀者服務的模式,科學管理,才能提高圖書館讀者服務水平。
1 文獻流通的基本規律和研究方法
(1)每種文獻都隱含了閱讀該文獻的讀者群體。圖書館所藏文獻從成為館藏到最后注銷(遺失、損毀)的過程中有其自己的流通規律。文獻的流通數據包括:流通的總次數、單本的流通次數、分年或分月流通曲線統計圖、預約的總次數、預約的時間曲線統計圖、借閱的讀者專業分布統計、借閱的館藏地統計、超期率及平均超期時間等等。
(2)每種文獻流通的總次數反應出這種文獻在本館的使用價值,如果一種文獻的借閱次數為零或極少,說明這種文獻在本館讀者范圍內沒有使用價值。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館藏文獻或許與本校專業設置不相符,如果排除專業的原因,就是文獻本身的內容深淺和質量好壞問題。辨別文獻借閱率低的原因需要圖書館及時調查相關專業背景的讀者做一個綜合判斷,以便為以后的圖書采購提供科學的決策數據。
(3)單本文獻的單位時間內流通次數決定采購復本的數量。如果想最高效率地利用采購資金,多購文獻種類少購復本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單本文獻的平均流通次數是采購復本的一個依據。可以依據平均流通次數設定本館采購復本文獻的數量。復本量=(單本流通次數/平均流通次數)×基本參數。基本參數根據文獻預約的情況設定。
(4)每種文獻的分年或分月流通曲線統計圖反映出的是這種文獻的流通變化情況。對于自然科學文獻來說,文獻借閱呈現出逐漸遞減的曲線,曲線的形狀反映出該文獻的生命周期,這也是文獻復本采購的一個參考依據。如果一種文獻流通次數高但是生命周期短,就不必要采購大量的復本。這種現象的一個典型例子是計算機方面的文獻。在某一個時期里某類計算機文獻因為應用的需要會有很多讀者借閱,隨著技術的發展很快就成為無人問津的文獻。
(5)文獻預約的總次數反映出文獻的館藏復本與實際需求的差距,也是增加文獻復本的一個重要依據。在現有復本的情況下,文獻預約的總次數決定催還文獻的時間限定。文獻的催還時間=文獻的既定借閱時間×1/2(單種文獻預約的總次數大于平均文獻預約的總次數),文獻的催還時間=文獻的既定借閱時間×3/4(單種文獻預約的總次數小于平均文獻預約的總次數)預約的時間曲線統計圖也是呈現逐漸遞減態勢,但是由于存在圖書在庫拒借現象,這種統計常常失真。
(6)借閱的讀者專業分布統計反映的是該種文獻的專業化程度。從統計中可以看出借閱該文獻的專業分布,還可以看出某種專業讀者占借閱文獻的百分率。如果一種文獻被多專業類讀者平均借閱,說明這種文獻是公共基礎類、語言類或應用類文獻。文獻復本的館藏地分布要考慮文獻借閱的讀者專業分布。特別是多校區辦學,文獻復本的館藏地分布非常重要,如果分配合適,既可以減少讀者來回于幾個校區借書,又可以減少文獻的跨校區搬運。
(7)超期率反映出一種文獻的內容深度和閱讀難度。一種文獻的超期率很高顯示該文獻對于讀者很重要,讀者利用該文獻的時間比預設的借閱時間要長。如果該文獻無預約,則可以適當考慮延長借閱時間。這種方法可以應用于某一類文獻。
(8)無論典藏人員的知識面有多廣,都不可能將每種文獻在館藏地恰當分布,多校區辦學的圖書館尤其難辦。借閱的館藏地統計反映出每種文獻在各個館藏地的借閱情況,根據借閱情況可以二次調整文獻的館藏分布。如果一種文獻在一個校區借閱量很高,在另一個校區借閱量很少,就要將借閱較少的地方的文獻適當調整到借閱較多的地方。如果一種文獻在一個校區里另一個校區的讀者借閱次數超過本校區讀者借閱次數,也應該適當調整館藏分布。
無論一個圖書館的館舍面積有足夠大,都不能容納不斷增長的館藏文獻,因此,剔出不再被讀者利用的文獻,為新的文獻騰出庫容是每個圖書館必然要進行的。文獻被利用的生命周期決定文獻復本在所在館藏地的保留數量。大部分文獻都遵循借閱的高峰期、維持期、衰弱期這一規律。在維持期復本數量就可以適當減少,在衰弱期可維持一到二本的復本。對于高校圖書館館來說,由于它的讀者群有其借閱的周期性特征,一般一年無借閱的文獻就處于借閱的衰弱期。圖書館的書庫應根據文獻借閱的生命周期分為一類庫和二類庫。一類庫保持藏有新文獻、處于借閱高峰期和維持期的文獻;二類庫保存處于借閱衰弱期的文獻。
2 讀者活動的特點和讀者信息素養培養
(1)讀者是構成圖書館諸因素中占主體作用的因素,圖書館從注重文獻的收藏到注重文獻的利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阮岡納贊更是把文獻利用和讀者主體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程度。讀者研究就是要研究讀者的構成要素,研究讀者的活動規律,研究讀者的權利和義務等,目的是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根據利用文獻的知識深度可以把讀者分為高級讀者和普通讀者,根據讀者的專業不同可以把讀者分為各專業方向的讀者。研究不同類型讀者文獻的需求范圍和統計其文獻借閱數據,可以更準確地設定讀者的借閱等級。不同類型的讀者對不同文獻的借閱期限和借閱冊數也是不同的。
(2)讀者的借閱活動的效率要求讀者要掌握一定的圖書館學方面的知識,熟悉借閱活動的基本規則,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讀者培訓是培養讀者信息素養的基本途徑。流通閱覽部工作人員要利用一切接觸讀者的機會提高讀者的文獻檢索、文獻索取、個人借書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和珍惜愛護文獻的意識。
讀者要具備較高的文獻檢索能力,快速準確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獻。讀者要學會分類法檢索、主題詞檢索、題名檢索、責任者檢索、索書號檢索等檢索途徑,檢索到所需文獻目錄后要查看館藏情況,在什么書庫還有可借復本,再去取書借閱。讀者要掌握基本的分類法知識,知道分類法的編排原理和基本類目,特別是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圖書類目。讀者要知道圖書館書架排書方式和排書順序。讀者要了解各借閱處的借閱規則,隨時管理自己的借閱信息,如是否超期,是否欠款,是否需要續借,已借了多少本書等等。一個信息素養很高的讀者不僅會快速、準確地檢索索取文獻,還可以減少圖書館的管理成本,甚至發現圖書館工作中的失誤和偏差。否則就會出現以下這些現象:
讀者進入圖書館不會利用檢索機檢索文獻,需要工作人員的幫助才能找到所需文獻的分類號;進入書庫不知道排架規則,到處亂找還是發現不了所需圖書,最后求助于管理員才能解決問題;不注意查看圖書的館藏地和在館狀態,在該書沒有館藏的書庫找書,費時費力,最后咨詢管理員才弄清楚;在書庫亂翻亂放,走過之處在架子上丟下或亂插許多圖書,管理員需要整理,增加了工作時間;借書之前不查看自己的借書狀態,從書庫拿了一大摞書卻因為所借冊數已滿,有所借圖書超期等原因不能借出,工作人員又得重新上架,增加了工作量;寒暑假到期圖書已經延期,不查看就匆匆還書再借,自己麻煩還增加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讀者信息素養的提高是對讀者和管理員都有益的,必須加強對讀者的培訓和指導,使讀者養成良好的借閱習慣,既能節約讀者的時間又能減少管理成本。
(3)讀者借閱權利包括借書冊數、借書期限、預約圖書、開放借閱時間等。讀者借閱權利是其有效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保證,圖書館必須給予讀者充分利用文獻資源的權利。同時,為了保障文獻資源的安全和讀者公平利用文獻資源,又要對讀者進行必要的限制,如超期罰款、超期停借、遺失賠償、違章處理等。制定讀者權利和限制要依據文獻充分利用原則、讀者公平利用原則和保障文獻安全原則。
參考文獻
[1]潘寅生,主編.圖書館管理工作[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2]哈賽,那春光.文獻流通率、利用率問題研究述評[J].圖書館建設,1995(3):34-35.
[3]李秀鳳.圖書流通統計分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12):49-50.
[4]黃志霄.藏書利用率和流通率統計方法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1997(7):37-39.
[5]鳳元杰.文獻流通率、利用率之我見[J].圖書情報工作,1997(10).
[6]余紅梅,徐景波.高校圖書館流通統計分析及最佳藏書結構的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3(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