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聽力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然而,聽力薄弱卻成為大多數學生英語學習的瓶頸。本文從影響學生聽力發展的語言基礎、文化背景、訓練方法及心理素質因素入手,提出相關解決方法,以提高學生聽力水平。
關鍵詞:英語聽力 障礙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78-01
聽,作為語言習得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四、六級考試改革也尤其對大學生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通過對學生進行的調查,90%的學生都反映聽力太差,聽力已成為大多數學生英語學習的瓶頸。
1 影響因素
1.1 語言基礎知識的不牢固
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低直接影響著聽力水平的高低。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是聽得懂的關鍵。大學生在語言基礎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
(1)自身發音不準導致辨音困難。不注重單詞的讀音,發音不純正,對連讀、弱讀、混音、及發音特點和規律掌握不清造成聽音的混淆。例如,一些合成詞,很多同學認為其發音就是根據每一個單詞的發音拼接到一起的,像櫥柜這個單詞cupboard,它是由cup和board兩個單詞構成,所以很多同學讀成[]。但其正確的發音卻是[]。(2)詞匯、句式掌握不牢,理解不清。一位專家在講座中曾經舉到一例子,在雅思考試中,雅思口語考官經常去考考生對反義疑問句的理解。有位考官看一位考生非常的緊張,非常幽默寬容的說了句I don’t look like a monster,do I?說完之后這位考生沒有反應過來怎么回答,他其實想回答您并不像,但是他的反應卻是,非常誠懇的看著這位考官回答了一句,yes,you do,我們也可想而知他后來的考試成績如何了。我們知道,這種前否后肯的反義疑問句,它的回答方式正好和我們的漢語是相反的,而這種句式理解障礙也經常是學生難以逾越的。
1.2 文化背景的差異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且受制于文化。不同的國家由于地域,民族,社會制度,歷史的不同而形成語言與文化的差異。例如,熊在漢語和英語的里的含義大相徑庭。中國人一提到熊,便會聯想到“笨,沒本事,木訥”等貶義內涵,我們經常說,“熊樣,笨的像只熊”。而英語中熊則形容有特殊才能的人,he is a bear at English.(他擅長英語),如果我們不了解其文化內涵,理解的意思則可能截然相反。
1.3 聽力訓練內容,方法的不當
很多同學缺乏恒心與毅力,面對聽力困難,不積極分析解決,選擇放任自流,逃避退縮的態度,陷入越聽不懂越不聽,越不聽越聽不懂的惡性循環,同時,缺乏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只求量不重質等問題也都阻礙了聽力的提高。
1.4 心理因素的制約
心理障礙,急躁焦慮心理,自卑心理是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有些學生缺乏對英語聽力訓練長期性艱巨性的認識,想在短時間內使聽力水平有突飛猛進的增長,一旦失敗,便產生焦躁自卑的心理,對英語失去興趣。在聽的過程中則表現為碰到聽不懂的單詞或句子就煩躁不安,產生放棄情緒。這無形中設置了信息輸入障礙,降低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
2 解決方法
作為高校教師,找到造成學生聽力困難的因素后,我們便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尋求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幫助學生渡過聽力難關。
2.1 夯實英語語言基礎知識
教師可通過多渠道給學生提供豐富有趣的學習資料,以資料為載體,引導學生多聽,多模仿,不斷糾正其發音,不斷向大腦輸入準確的語音信息,以便在聽力過程中能第一時間對相關語音做出判斷。對于語法及句型,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創造合適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多說多用,增加語法結構的熟練程度,避免機械灌輸,減少死記硬背。逐步幫學生克服聽力提高的知識性障礙。
2.2 拓展文化視野
合理利用教材,積極搜索課外資料,向學生介紹英語國家的社會制度,風土人情,生活習俗,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價值觀念等,讓學生積極通過英語課外活動自由探索,主動學習,充分利用多媒體,電子閱覽室不斷涉獵英美文化,拓展文化視野,讓學生對東西方文化及其差異有深刻認識。引導學生多看英美電影,聽英文歌曲,從豐富優美的語言中更深刻的了解相關文化內涵。
2.3 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教授合適的聽力方法
克拉申提出i+1這一概念,說明輸入的信息應高于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應根據學生的水平,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是選擇能聽懂60%的材料入手,然后逐漸加深難度。這樣才能逐漸提高聽力水平。聽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與說讀寫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例如,可以投學生所好,讓學生大聲朗誦比較經典的熟悉的電影對白,鍛煉其口語水平。或者將歌曲或詩歌制成填空的形式,增強學生邊聽邊寫的能力。進行聽力訓練時,我們要堅持精聽與泛聽的有機結合,交替進行。對于精聽,要選擇語言規范,語音語調標準,難度適宜的文章,反復多次的聽,不光聽懂,還要進行語音、詞匯、語法的學習,分析材料的結構及語言特點,并與社會、文化背景的學習相結合。通過聽達到夯實英語語言基礎,拓展文化背景知識的目的。泛聽,則可大量廣泛的選取涉及各個階層,社會各個方面的不同材料,難度可比精聽稍大,不要求學生逐字逐句的聽懂,旨在鍛煉其根據上下文語境推測生詞含義的能力,以及理解文章中心大意的能力。
2.4 進行心理調節,減少情緒障礙
教師可采取生動活潑的方式,通過聽英文歌曲,看英文電影,朗誦,話劇表演等方式進行聽力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碰到聽不懂的單詞或句子不要著急,因為相關信息可能在后面會重復出現,或者能根據上下文進行推理判斷,也可能根本不影響對整個語篇的理解。在情緒波動時,加以認識和調控,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態度,樹立信心,避免急躁情緒。要有不怕困難的堅韌性和持之以恒的忍耐性,以輕松的心態,集中的注意力對待聽力訓練。
聽力訓練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學生除了要不斷夯實語言基礎外,還要掌握科學合理的方法,并且要有不怕困難的堅韌性和持之以恒的忍耐性。作為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聽力存在的問題,在聽力教學中不斷摸索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逐步幫學生渡過聽力難關。
參考文獻
[1]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2]黃源深.英語教學聽力策略[J].外語電化教學,1998.
[3]戴煒棟,何兆熊.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