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仰望浩瀚的星空,心中總不免被那斑斑斕斕的星光所陶醉。在這稍縱即逝的美景中,我沉思許久。宇宙、自然、人類,多么神奇的創造,歷經多少個春秋,才有今天這多彩的世界呀!
一、以德立教
回首從教十多年的歷程,我的內心卻也是波瀾起伏,五味雜陳。使我念念不忘的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到底能給學生些什么呢?或者說你能在學生心中留下如游絲般的痕跡嗎?我想我有些惶恐了。誠然,我的知識不夠淵博,盡管我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不斷的努力。或許是生性愚鈍懶惰,或許是環境所致。故而在對教材的解析中,在對教法的運用上,總有些不滿情緒。由此可知,學生從我這里獲取的知識自然不免狹隘淺薄、空洞許多。多年的學習、工作、生活讓我明白,文學即人學,只有讀懂人,才能理清文。教書重在育人,立教先立德。也許我能在學業之外,把一顆誠心留給孩子們,抑或能與學生的心靈撞擊出理解的火花。學識的多少與品德的高低沒有必然的聯系,但兩者也有相同點,即均來源于生活實踐。因此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及細微變化,給予其陽光般的溫暖與關切,一句問候、一聲祝福、一種眼神、一個手勢,德育的魅力和神奇都融入其中。孩子們心領神會地悄然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當然,我也為這小小的成功而欣喜不已。曾有一位極頑劣的男生,打架鬧事是家常便飯。有一天,別人家的哥哥帶人趕到學校,準備狠揍他一頓。幸好我事先得知此事,他才能化險為夷。之后又是一番真誠交流,話語不多,卻句句直擊心靈;氣氛嚴肅,卻聲聲入情入理。最終,他為我能仗義相助,以德服人的做法而心悅誠服。但我深知是坦誠的交流捕獲他的心,是德育的力量化解了他深埋心底的委屈與不滿,是溫情的關愛贏得了他的理解與信任。
二、以身作則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碧拼逃翼n愈則進一步提出教師應:“以身立教”這樣的教師才會“其身正而其教存”。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倡導“教人者先教己”,成為教師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這些教育界的先賢大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懂得教師的言行舉止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我得出的結論有二:一是俯下身子,平視學生,甚至為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并將其放大,還應適時仰視學生。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在共同的學習生活中,身教的作用和意義遠甚于言傳。記得有一位性格十分固執的學生,因偷抽香煙,被我叫到辦公室。盡管我證據確鑿,他卻依然冷冷的回答:“不知道”。因為我平日里從不接觸香煙也最厭惡抽煙,對我習性熟識的學生多半自然站在我一邊。今天的偶發事件,使我一時難以理解。經過與其家長溝通交流后得知,家人對其違規行為早已知曉。只是礙于家務繁重,又想讓其分擔一部分體力勞動,故而聽之任之。此事讓我甚為警醒,使我真正讀懂了“言傳身教”的內涵。之后的教學中我始終牢記“謹言慎行”的信條,遇事不忘“三思而后行”。理由很簡單,為人師者如父母,決不允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決不允許由于自身的品行不良而誤人子弟?;蛟S教師職業的光榮與偉大就體現在這里。誠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教師也不例外。但我想,只要多一分反思反省,少一分隨意而為,并在實踐中多歷練、多學習、多總結,相信一定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竭盡所能去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
三、熱切期待
教育期待是教師對學生的熱切期盼,積極地期待會促使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眾所周知,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的教育教學亦不能盡善盡美。那么留下的困惑或者說是遺憾,由誰來補白呢?我想只能是學生本人。這又是為什么呢?
現代教育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三位一體的大教育模式。學校教育就學生的一生而言只是極短暫的一個組成部分。除此以外,學生還在社會環境的磨礪里,家庭生活的成長中潛移默化地沐浴教育的春光。學校教育的缺憾恰恰為社會教育、家庭教育預留了空間,亦為學生的補白提供了可能。我想正因如此,才會出現所謂的羅森塔爾效應。作為學生人生之路的引領者,只有在教育實踐的不懈耕耘里,在潤物無聲的細心呵護下,在艱辛漫長的熱切期盼中,教師才能收獲一個又一個希冀。秋日里的一天,偶然收到一封學生來信。書信不長,卻寫滿了感謝之意。其實,實話實說,我早已回憶不起她了。也許是時間的緣故吧!此時,表面平靜的我內心卻“感慨不已”沉默不語了。忽而又憶起畢業多年的學生慕名送來的一張張賀卡,偶遇時幾句暖暖的問候,電話里幾聲溫情的話語;使我驚喜于曾經的頑童,而今懂事多了,文明多了,可愛多了。此刻的我,沉浸在教育期待實現的滿足與興奮里。與學生的過往,如夢似幻的在腦海里不時閃現,久久不曾退去。
四、奠基未來
人生之路,何其漫漫,其中充滿些許的變數。我們一直都在努力探尋永恒不變的物質。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日新月異,仿佛一切都在變化之中。但我想人類追尋真善美的心靈,卻從來不曾改變過。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極普通的語文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平淡瑣細的教學工作使我總是奢望將它傳遞給學生,而這顆永恒的心靈就孕育在德育教育這一母體之中。學生有了它,就能坐觀世間變幻,勇于探索未知奧秘;獲取人生經驗教訓,以不變應萬變,而且終能隨遇而安。教師能做的就是與學生坦誠的交流,平等的對話。喊破嗓子,不如挽起膀子。惟妙惟肖的語言,不如腳踏實地的幫扶。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在民主和諧的氛圍里;用諄諄教誨、殷殷期待,重塑美好心靈,培養健全人格。語文課本里人物精神的閃光,平凡生活中教師和善的關愛,點點滴滴都匯聚在學生生命的長河里;奠基在學生通往美好未來的征程上,凝結在學生傳播文明的行為中。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的過程使我們深刻體悟了教育的價值與意義,生動的詮釋了教育的本質內涵;亦使我們在瞬息萬變的時空里抓住了永恒,并在人類生生不息的繁衍中得以不斷地傳承和發揚。誠然,天地本不全,人亦然,教育亦復如是。但希望常在,愿師德師愛長存于天地之間,如閃爍無垠的星點,美麗而又永恒!
(作者單位: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史院鄉龐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