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主陣地,如何實現語感培養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加強朗讀體味;強調多讀多寫;尋求思維規律。
【關鍵詞】閱讀 教學 培養 語感
在新修訂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培養學生語感能力,是現代語文教育的需要,也是當下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要“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文際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感”,并在閱讀訓練中又明確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情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如何才能實現培養學生語感的目標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朗讀體味
因為朗讀體味作品,不只是心靈的感受,它還包括身體的感受。人們常說的心神領會即是指心領身會。只有達到這種身體的感受,認識才是真切、具體而深切的。平常我們對古人搖頭晃腦的吟誦不甚理解,以至于取笑古人的“迂”,然而,魯迅先生對這種讀書人神的態度還是頗為贊賞的。如他在描寫三味書屋中那位老先生讀“鐵如意,指揮惆儻,一坐皆驚呢……”時的情形,雖然狀貌近于可笑,但卻把老先生那種全身心投入讀書的情形描繪出來了。古今中外不少的文章大家,也正是由于有這種敏銳的語感,這種身心入境的誦讀,才創造出許多臉炙人口的詩文杰作。如我們熟知的唐代詩人賈島“推敲”的反復誦吟;宋代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過”、“到”、“綠”字之改,無不給我們以啟示。為此,在誦讀(甚至背誦)中訓練語感,才會真正體味到作品中所包涵的內容,領悟到作者的喜怒哀樂。
二、強調多讀多寫
大家知道,對語言組織規則和表達形式的感受敏銳與否,關鍵是語言實踐。要進行語言實踐,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讀多寫。如果學生形成了多讀多寫的習慣,他們就可以在讀文章時,讀到前面的句子,就可推知后面的句子講什么,讀到前一事,就可推知后一事的思路走勢;同樣,寫多了,心有所感,各種詞匯和表現手法就會如涌泉之水,噴薄而出,落筆就如同行云流水。這一習慣的形成,實際上就是語感高境界的體現。我們熟知的許多寫作大師或文章名家,就是通過許多次讀寫的訓練,才達到這一語感最高境界的。如清代《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果沒有他“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反復讀寫和艱苦的創作,這“字字看來皆是血”的小說,也不會引起人們的共鳴,產生巨大的社會意義,更不會使之成為流芳千古的現實主義巨著。現代作家魏巍在他談到寫作《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也曾經說過,為了表達“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主題,他曾從采訪所得的100多個生動事例中選了20多個例子來寫,并讀給別人聽,但例子太多沒有寫好,后來只選了5個例子,最后寫成《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又刪掉了兩個,經過反復修改和讀寫,這篇文章終于成為了至今還催人奮進、令人難忘的名篇。從作者的寫作經驗不難看出,多讀多寫的確能發展自身的語感能力。
三、尋求思維規律
人們在寫文章時,總會運用一定的表現形式、一定的語言規則來體現文章的內容。要知道,表現形式反映的是文章思路的內部自然聯系,而語言規則反映的是語言內容的自然聯系。我們在觀察某一事物或想到某一件事物時,先想什么,后想什么,怎樣過渡銜接,雖然可以靈活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比如,我們由梅花想到冰天雪地的冬天,甚至可以想到毛澤東在《詠梅》一詩中“……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的情景,而決不會想到吃飯、逛街、睡覺等。這種思維中的由此及彼,雖因人而大同小異,但它是思想內部的自然聯系。語言表達也一樣,雖也存在著因人而異的自然聯系,但在一般情況之下,“不但”之后接“而且”,“因為”之后接“所以”,不管其是正說之后接反說,總說之后接分說,或是設問之后接回答等等,也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把“文質兼美”的語文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多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并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去尋求語言的思維規律,就會把這種語言思維規則和表達習慣變為“熟套”,并進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經驗,達到培養語感、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養的目的。
配樂詩朗誦、古詩新唱、舞蹈伴誦等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表演,將對經典的理解和通透詮釋得淋漓盡致,師生們也會興趣有加。在引導學生讀經典的同時,學校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而且引領教師進一步樹立了大語文教學觀,實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新課程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 童必康. 體驗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有效途徑[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7年04期.
[2] 閆宏斐. 依托教材訓練語感能力[J]. 中小學教師培訓,1997年05期.
[3] 周虹、牟麗. 對語感的再思考[J]. 吉林教育,2004年Z1期.
[4] 聶秀英. 注重語感教學 培養語感能力[J].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毛穎新.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小學版),2009年08期.
[6] 徐圓芳. 加強誦讀 培養語感 提升語文素養[J]. 新課程(教師),2009年12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民興中英文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