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各學科教師正在積極打造高效課堂,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徹底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全面發(fā)展。作為中學歷史教學,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的呢?我認為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以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規(guī)范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扎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以多元的學習方式為中介,以積極的課堂氣氛為依托,以科學的教學組織為保障。
第一,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前應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做實做細三維目標。三維目標的制定切記空泛,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認真研究教材,制定課堂操作程序,注意45分鐘的每一個細節(jié),操作過程的設定要精確到分鐘,不能出現空白;認真研究學情,要做精細的學情調查,做到有的放矢;認真準備教學輔助手段,例如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學習效果,認真研究重點難點,特別是認真研究難點突破的辦法,以應對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棘手問題。
第二,課堂上牢記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始終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著想,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未來,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本質上的高效課堂。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應該注重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教師應該徹底放棄“填鴨式”教學方式,注意把自己由“演講者”轉變?yōu)椤熬巹 焙汀皩а荨保駥а萁o演員說戲那樣,用“歷史”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在教學《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市的變遷”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甲、乙兩位同學分別扮演了唐、宋時期的兩位商人,并對自己的經商經歷作了簡單的闡述。
甲(唐朝商人):我是一位來自西域的商人,到長安后,我發(fā)現長安城中“夜市”比較繁華,而且市場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但居民平時買東西只能去東市和西市,甚為不便。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區(qū)的住房改裝成了店面,專門賣西域特產。
乙(宋朝商人):我在汴河沿岸經營一家酒樓,生意紅火,每天晚上打烊很遲,因而影響了隔壁住戶的休息。他們幾次將我告上衙門,但我都贏得了官司,因為官府對商業(yè)的重視已經超過了農業(yè),商人的地位也遠遠高于農民。
然后我將全班同學分為四個合作學習小組:分別對甲、乙同學的闡述進行評論,并說明自己的理由。通過一段時間的分組重點學習與合作探究、討論,四組分別選派代表宣讀了合作研究的成果。他們成功的找到了甲、乙兩位同學闡述中四處不符合史實的地方,并完整的將宋朝前后市的變遷與發(fā)展情況一一探究清楚。
通過有效地情境設置,串聯(lián)起許多有關唐宋商業(yè)的知識要點,感知了唐宋兩個王朝在商業(yè)化方面的不同之處,展示了一個活動的、全景化的歷史畫面,讓學生可以充分享受在活躍的氛圍中感受學習歷史的快樂。通過有效地合作學習將個人和小組的創(chuàng)造性觀點轉變成集體的智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型人格、培養(yǎng)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促進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構建高效課堂。
第三,進行科學的學法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的學法指導會使學生增加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習過程變得輕松高效,并且受益終生。“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注重每節(jié)課都給予學生具體的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教給學生思考歷史問題的角度。歷史課的學法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無非是關注社會經濟、政治、思想狀況,堅持“兩點論”的分析方法,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等。在指導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善于使用激勵機制。從來沒有差學生,只有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要常常使用贊美的語言和欣賞的眼光,讓每個學生都有愉悅感和成功感,這樣肯定會提高課堂效率。
第四,靈活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一種先進的、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和“當堂訓練”都是自主學習,“后教”是合作學習,全過程都是探究性學習。不僅如此,它還處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課堂上,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教師檢測自學效果,從中發(fā)現學生在自學當中沒有學懂的疑難問題。學生個人解決這些問題有困難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此時的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學當中出現的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教師講評)和合作的對象(同學、老師),最后還是自主學習。這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同其他模式相比,這種模式也便于教師操作。課堂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緊張高效地學習,暴露問題后,老師再引導學生更正、討論、講評,加以解決,當堂背記,完成作業(yè),達到教學目標,這就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或者說“習慣改變命運”,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提高學生效率,也會使學生受益終生。我們還應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2)課堂學習習慣: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聽課時目視老師,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課本上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宏亮;書寫時執(zhí)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guī)范,寫在規(guī)定的位置,不寫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fā)言。要集中精力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3)課后鞏固習慣: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yè)。假如每次作業(yè)都能夠做到先復習,然后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yè)的話,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總之,教無止境,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務實、高效是衡量一堂好課的標準。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勇于改革,定能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高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