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已經要求我們對數學課堂要有新的認識,數學課堂也是全面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因其難度及學習方法與期望的有很大的距離,致使學生都懼怕高中數學,甚至談數學而色變,或者“望數學而興嘆”,更有甚者,望而卻步直至厭惡。為此,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應全面做好應對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本文就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施行的一種“愉悅教學”法,在此與同仁們共享。
一、激發興趣
許多同學一上高一就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總是無興致去學。特別是遇到一些概念,更是因抽象而無從理解,導致了對數學的興趣大減,在心里上也會產生一定的陰影,今后談數學而頭痛。當然,這也是我們老師最為難辦的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如何讓對數學趕往低谷的學生的興趣提上來呢?我們先找外因,由于從初中過度到高中,使得原有的學習方法不再適應新的學段,加上高中數學邏輯性和抽象更強,所以同學們對數學都有些擔憂。為此,我們就應找到一條適合學習高中數學的方法,只要我們肯去探究總結,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內因上,由于大家心里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高中與初中沒有多大區別,但進了高中后才發現并非如此,頓時覺得把持不住,興趣自然就減小了。為此我們應從心理上戰勝它,保持充足的信心和決心,把興趣不斷激活與穩定。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才會全身心的投入、積極主動并十分愉悅地去學習,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增添無限動力。
二、精心導入
也許有的老師認為數學導入不就是溫故而引新或是直入本節課的內容嗎,還需要怎樣的精心導入呢?其實這是錯誤的。俗語“萬事開頭難”,作為一節課的開頭也一樣,如果導入得好,不僅能讓學生進入良好的聽課狀態,還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一個優秀的老師,特別注重用自我的言談舉止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集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明確集合相關問題,對交集、并集和補集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在上課之初就用同學們的身高、性別和戶口所在地提出了幾個問題:班上身高在1.40米(含)以上的同學站在一邊(統計),而后又按性別站開來(統計),最后按戶口類別分開站(統計)。這就發現了一些問題,如1.40米(含)以上及以下的同學合在一起就是全班同學。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出本課內容,抓住了學生好奇心,也就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教學中,也才能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三、鼓勵學生
鼓勵是讓學生興奮的良藥。學生一旦受到鼓勵就能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學習中。特別是對那些數學學科較弱或都對數學缺乏興趣者,能收到顯著效果。比如,在講到函數的單調性一課時,我們知道高考一般出題思路是:通過研究函數的定義域、值域,進而研究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以及最值。那么應如何來突破這個問題呢?我強調了研究函數單調性的基本途徑,即①圖形刻畫:利用所給定的區間上函數f(x)來確定從左向右是單調遞增還是單調遞減。②定性刻畫:對于所給定區間上的函數f(x),如函數值隨自變量的增大而增大,則稱函數在該區間上單調遞增,如函數值隨自變量的增大而減小,則稱函數在該區間上單調遞減。此時一平時數學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提出如果函數值在某一區間內隨自變量的減小而增大算不算函數在該區間上單調遞增或是單調遞減呢?是呀,我怎么回答呢?不急,我先表明這個問題提得好,當即表揚了他。雖然這根本不是問題,但不能因此而打擊他的積極性。后來發現表揚以后,他的數學成績一路提升。這足見鼓勵的力量之大。
四、創設和諧情境
教學的情境要靠師生共同營造,學生要認真聽老師講課,深入鉆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積極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在其他同學回答問題時,要學會傾聽,善于吸收他人的勞動成果,善意分析同學們發言存在的問題。而老師就應放下師道尊嚴,平等對學生,特別是學生回答問題時,以鼓勵為主,引導為主,切不可批評指責,即使是回答錯誤,也應心平氣和地分析其錯誤之源。這樣,班級氛圍才能和諧,且能讓學生達到愉悅學習的目的。
總之,在愉悅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實現教學目標的活動,不僅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