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首要環節。在課堂上能否有效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課改的成效。本文從案例分析、反思、實施策略三個角度,表述提高教學實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 提出有效問題 有效策略
生物學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探究是一個圍繞問題展開的活動,是一個逐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關鍵。在我們的教學中,多數教師注重以多種形式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出現了一定的困惑,尤其是科學探究的首要環節——提出問題。怎樣引導學生課堂上提出有效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案例1:在探究水溫影響金魚呼吸的教學中,老師請學生觀察水槽中游動的金魚。面對金魚,你的腦海中會出現哪些問題?五彩金魚對學生來說應該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他們感到親切好奇,容易產生強烈的探求動機和探求情感,通過他們仔細觀察,問題便滾滾而來。如①金魚的體色為什么不一樣?②金魚的眼睛鼓鼓的,能和人一樣閉眼嗎?③金魚用什么來游泳的?④怎么會在水中轉彎呢?⑤魚的嘴一張一張的,它是不是總在吃東西呀?⑥魚怎么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層?⑦水溫的變換是否影響魚的呼吸?……盡管有的問題很幼稚,老師也要肯定學生獨立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護好學生的探究之心。
案例2:在探究蚯蚓適應土壤生活特征的實驗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
學生1:蚯蚓吃什么?
學生2:蚯蚓靠什么呼吸?
學生3:蚯蚓有眼睛嗎?
學生4:蚯蚓是怎樣運動的?
……
反思——學生問題提得越多就越符合課程改革的理念嗎?
生物課程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探究,探究發源于問題,沒有問題哪來的探究。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是問號”,可見“問題是深入階梯,是長進橋梁,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所以,課程改革后,教師都很重視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的地位,認為學生提的問題越多越好,好像只有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才能顯示出“探究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理念。在上述案例1中,學生所提的這么多的問題中,既有金魚的外部形態特征問題、生理特征問題又有生活環境的問題,等等。案例2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如果不加以選擇,進行歸類整理,學生的探究的方向很可能會偏離生物課的軌道。
所以生物課堂中的有效問題必須是適合本課的探究課題。在案例1中,針對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魚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生活環境把問題分門別類。如①金魚的體色為什么不一樣?②金魚的眼睛鼓鼓的,能和人一樣閉眼嗎?③金魚用什么來游泳的?④怎么會在水中轉彎呢?⑤魚的嘴一張一張的,它是不是總在吃東西呀?屬于外部形態的問題。如⑥魚怎么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層?屬于內部結構的問題。這些都與本課無關,是沒有價值的問題,只有水溫影響魚的呼吸,是本課的探究課題,從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水溫的變換是否影響金魚的呼吸?只有提出合適的問題,才能自然而然的思考與探索,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問題源于生活,養成愛觀察愛思考的習慣。
實施策略——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科學問題呢?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經常遇到探究課題呈現給學生后,他們提出的問題會漫無邊際,沒有針對性,甚至脫離了探究的課題。那么應該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合適的科學問題呢?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提問欲望
教師應想方設法,設置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向上的原動力。科學研究表明,問題往往來源于自己周圍的各種自然現象或自己有興趣的方面,因而教師應將重點放在設計讓學生發現問題的情境,而不是設計問題本身,應著力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如在講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時,我出示一個紅紅的大蘋果。問:這是什么?看到它你想怎樣?為什么?學生很快說出蘋果里面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自然而然產生疑問:蘋果里的營養物質從哪兒來?從而為探究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作了很好的鋪墊。這是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把學生的已有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作為情境的背景,以便啟發學生提出有效的問題。
二、利用前概念,引發提問欲望
前科學概念是指個體在沒有接受正式的科學概念教育之前,對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現象,通過長期的經驗積累與辨別式學習而形成的對事物的非本質的認識。這些前概念對新概念的學習肯定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從學生前概念出發,誘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從而使學生對原有的前概念產生不滿,并對建立科學概念產生期待,從而深入思考,發現問題,進而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在講到探究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時,有的學生認為魚嘴在水中一張一閉是在吃東西,這顯然是錯誤的前概念。在教學中把魚分成兩組,讓學生在其中一組的水中投放魚食,進行比較。學生發現沒有魚食的一組魚嘴還是一張一閉。魚到底在干什么?引發學生思考提出問題:魚是在呼吸嗎?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去設計實驗證明。
三、利用探究反思,引發提問欲望
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解決了先前的問題,可能又會產生另一類后續問題,而這些后續問題是在探究反思中產生的,是下一輪探究性學習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不能以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為終點,而應該把知識的獲得、結論的產生,看成是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的開始,從而開始一輪新的探究活動。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適當的策略,激發學生提出創造性問題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才能打造出我們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