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隨著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的出臺,初中英語這一語言學科的教學改革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如何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如何合理開展有效提問,從而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當今教學改革的試金石,成為英語教師追求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情感 興趣 提問 有效性 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科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活動方式將逐漸被我國英語教師認識和接受,人們都在踐行課改,創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流程,改變教學觀念,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等,這一切,都是以課堂的有效直至高效為標準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成為我國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本人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做了一些膚淺的嘗試,與大家分享。
一、創設情境,滲透情感,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課堂學習有效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課堂教學時特別注重情感教育。創設情境,滲透情感因素,促進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和諧統一,這無疑會成為非智力因素以外的教學力。“親其師而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在英語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注意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一方面,注重構筑平等、和諧的、民主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與學生建立融洽的情感,與學生交朋友。努力減輕同學們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構建輕松、愉快、民主的氛圍,進而達到以情促知、知情合一的理想境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潛力,促進課堂有效。在進行新授課時,教師要用自身快樂的情緒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興趣是讓你馳向成功的智慧之翅膀。”就是這個道理。提高語言能力,還要強化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面。語言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成功的最大動力。但英語學習更離不開學生的課堂積極參與。比如,在課堂上講到this is和that is這個結構時,我讓學生兩兩一組,輪流講述身邊的所有東西,使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另外,我在課堂上常常和學生交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What do you like?” “What's your mother?”等等。讓同學們談理想、談人生、談家庭,學生的學習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有的要成為一名教師,有的要當科學家,還有的要做老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通過這種創設情境和滲透情感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口語能力等都得到較大提高,更多的是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增強了學習力。
二、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使課堂教學有效
每一節英語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或學生,用三分鐘時間進行口語訓練:說說勵志短語、學生自由演講、英語對話練習等等。來達到活躍氣氛,激發興趣的目的。“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英語課堂教學中,可用現有的實物、身邊的人、恰如其分的課堂小游戲等來展開教學。語言教學總是和情景聯系在一起的,有時教師的夸張的表情動作也能吸引學生的情感注意,使學生融入學習的情景,學生會學得印象深刻,學得更有趣,加深了記憶。教師更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變講授為提問,學生要變學習為參與者。通過游戲和活動,讓學生做到“學中用,用中學”。在游戲和活動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成熟他們的心理,豐富學生們的知識。讓每位學生的學習力在一個個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三、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還要合理使用有效性提問
課堂提問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英語教學中有效的提問重在啟發誘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英語課堂中的提問,既要有新穎性,又要有針對性,還要有目的性。我們在提問時不能是隨意的,首先它要有趣味性和及時性。要根據課文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設計。提問的題型可多變,內容也可多變,或引趣、或激趣;或加深、或遷移;或質疑、或導謬;或因人施問、或因材施問。
提問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先問yes、no類問題,然后往往是why、what、where等,最后常常是Discussion或Debating。在學習牛津英語8A Unit4中,我首先上網找尋野生動物的圖片,還有人類對它們的影響等相關素材制成課件,上課時播放。這時,教師提出問題“What problems may wild animals meet in their lives?”、“What actions can we teenagers take to protect wild animals?”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交流、思考保護野生動物的方法。一方面,學生們積極思考、相互交流,盡情展示他們自己想到或力所能及地做到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當堂思考、積極討論,最終收獲勇氣和能力。另一方面,對學生也是一種情感教育,引導他們熱愛生活,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善待生命。
四、開展情景化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英語作為語言學科,學會交流是其中的學習目的。情景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有著真實的語言情景,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在8A Unit1中,talking about friends時,老師讓學生們自由到講臺前來敘說。這時候學生的熱情高漲,面對他想描述的同學,嘗試搜索一切可用的詞來描述。隨后,老師請同學們依次到講臺前來說說,并讓其他同學“猜猜他是誰?”這樣一方面增強學生說英語的興致,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了解,添加了上英語課的樂趣。另一方面也掌握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
五、避免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誤區
在優化課堂教學,大力踐行課改的同時,教師還應立足雙基,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情感、態度、方法、有效訓練的同時,避免一些英語教學的誤區,真正達到課堂的有效、高效。
誤區一:關注口語訓練,忽視了語法的講解。英語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技能,把聽說放在前面,淡化了語法。但并不是不學語法。聽讀要為說寫技能服務,要對語法做必要的講解和指導。語法揭示語言的內在規律,也是學習英語所必須的。
誤區二:關注課堂氣氛,忽視了雙基訓練。有時,老師們為了讓課堂體現“激趣”,讓學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看似熱熱鬧鬧,不需要合作時合作,不必探究時探究,把課堂當成走秀的T臺。實際上忽視了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教學內容本身。特別是少數理解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幾乎得不到雙基的訓練,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員參與學習,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關注每位學生的成長。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正確處理好以上幾種形式的教學,這樣的課堂就能有效、高效。多年的實踐使我深刻領悟到,在英語教學中要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滲透情感,立足多媒體教學,實施有效性提問,訓練口語交際能力,關注學生學習力的提升,注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同時,避免英語教學的誤區,切實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積極的提問,引導學生大膽思考,這樣才能使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根本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岔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