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習得過程中,學習者出現錯誤在所難免。筆者搜集了所教學生的一些樣本例子簡單地做一些分析。這些例子來源于初三學生在寫作和翻譯練習中出現的錯誤,現從詞法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分析詞法方面的三類錯誤,即單詞拼寫、詞性和搭配。第一個例子來源于2013年北京市海淀區第二次中考模擬考的寫作部分。話題是有關于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以下是一位學生的寫作:
例一: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These years, the problem of the enviro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Not only should we save things, but also we are supposed to keep our earth clean.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ave water. Here are my suggestions.
Fristly, we should turn off the water as soon as we leave. Though my hair is short, I always turn off the water while I'm not washing. What's more, each cup of water is so valuable that we should drink it instead of throwing it away. Last but not least, it's worth for us taking part in a volunteer activity in order to warn people about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Only if you give the speech to give people a “wake-up” call, will the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 Hope you can do well in the speech.(2013海淀二模)
如上例所示,該篇寫作有兩處拼寫錯誤,分別是第一和第二段中的enviroment和第二段中的fristly。筆者雖已有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但仍然困惑于為什么這兩個錯誤會如此頻繁地出現在學生的拼寫中,不僅是初中學生,就是高中生也常犯這兩個拼寫錯誤。為了弄清楚原因,筆者做了如下嘗試:讓寫出例一文章的學生邊讀邊寫出音標,然后再拼寫。奇怪的是,兩個單詞全部被拼對。可見,這類錯誤出現的首要原因是學生發音的錯誤,一旦讀準了,也就能拼對了。對于那些因為沒有掌握英語音標的學生,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不情愿記讀音規則的情緒,并且堅持訓練。
接著,看最后一段,前兩句中,倒裝結構被恰當地使用,這很好。然而,單詞give被使用兩次,第一次是在固定短語give a speech中,這沒有問題。但是第二個出現的give sb. a “wake-up” call則不是一個地道的詞組,應該用作sound the alarm for,serve as a warning or serve as a wake-up call.那么,學生為什么會犯這樣的錯誤呢?原因在于學生母語的負遷移。學生在寫作時受到母語——漢語的影響。與漢語不同的是,英語是一門依靠語法規則表達意義的語言。單詞give的錯誤搭配是學生寫作時常犯的錯誤。另外,讓我們看一看第二段倒數第二句中出現的句型:it's worth for us taking part in a volunteer activity in order to…顯然,該學生力圖寫出一個好的句子,可是他沒有意識到此時for us應該被去掉,直接運用It is worth doing sth.就夠了。究其原因,是因為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句型,尤其對于二模階段的初三學生來說,這個中考的重要句型真的是太熟悉了,以至于他們會混淆,在不該使用的時候使用。
第二個例子來源于學生2011年大興區一模題的句子翻譯。
例二:
不要睡得太晚,這對身體有害。(2011大興一模)
Don't stay up too late. It's bad for your healthy.
這個句子中出現的是另一類的錯誤即詞性方面的錯誤。詞性對于詞匯學習非常重要。英語中,同一意義但詞性不同的單詞拼寫有所不同,這一點與漢語不一樣,漢語中不同詞性的詞其寫法是一樣的。這就導致學生大多數時候考慮更多的是單詞的意義而忽視形式,從而出現錯誤。詞性方面的錯誤主要在形容詞和副詞、名次和形容詞、動詞和名詞的混用等等。這種類型的錯誤主要來自于漢語的負面影響。本例中,正確的應該是名詞形式的health,當學生在使用單詞healthy時,因為漢語中沒有詞性的變化,所以學生會僅僅只考慮單詞的意義而忽視詞性。類似的例子還有hardly,hard,everyday,every day等等。至于hardly,它不僅在詞性方面有別于hard,意義上也完全不同。
下面的例子來自于學生2012年西城區一模的翻譯練習,錯誤主要關于固定詞組和句型的搭配。
例三:
1.為了提高英語水平,請多花些時間讀英語故事好嗎?(2012西城一模)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would you please spend more time to read English stories.
2.許多人被清華“勵志修車哥”所感動,決定像他那樣堅持夢想,并努力使之稱為現實。(2012西城一模)
Many people were so moved by “the guy with courage” in Tsinghua that they decided to insist their dreams and do their best to make it become true like him.
第一句中,固定句型spend some time (in) doing sth.被誤用成了spend some time to do sth.由于學生腦海里記了許多含有to do結構的詞組和句型,所以導致他們將一些類似的結構弄混。 句二誤用了兩個詞組,一個是keep one's dream被誤用作insist one's dream.另一個是(a dream) come true被寫成了become true.經過分析,筆者發現,出現此類錯誤是由于兩個原因:第一,學生將單詞insist的中文意思“堅持”直接用在了詞組insist one's dream里。第二個錯位則是“使夢想成為現實”中“成為現實”直接被翻譯成become true.第二個原因在于學生只是關注了單個單詞的意思,忽略了搭配。倘若學生缺乏辨別的能力和接觸地道語言材料的機會,母語中詞匯的意思就很容易被直接遷移到目標語言里。
正如本文開頭提到的那樣,初中學生在寫的過程中犯錯誤是很難避免的,對于教師,不能對此持完全否定的態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Corder(1967)率先系統地闡釋了錯誤的本質、意義和類別,并且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分析錯誤的方法。在文章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Corder認為錯誤對于教和學都是有意義的。他認為,錯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習者對于目標語的理解程度。教師以一種科學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是重要的。他們不能糾正學生所有的錯誤,也不能時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信心,結果可能會導致學生糟糕的寫作。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平常學習中的錯誤,教師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師有必要分析這些錯誤,找出原因并且提出解決辦法。只有這樣才會有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教師的語言教學。
【參考文獻】
[1] Corder, S. P. (1967).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5: 160-170.
(作者單位: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