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作為一位歷史教師,將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其發生的原因、結果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教授給學生,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筆者就歷史課堂中語言的運用進行舉例探討。
【關鍵詞】歷史 課堂 教學 語言 運用
引言
人類通過語言的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學過程中,語言表達的情感色彩會影響學生的領悟能力。準確的語言表達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語言的準確性和情感色彩,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作為一位歷史教師,有義務將歷史發生事件的時間、地點和其發生的原因、結果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教授給學生,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歷史教學語言要“準”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否能準確運用語言,影響著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用于教學內容的語言準確性,影響著學生理解的準確性。比如教師在講授辛亥革命的意義時,可以說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或者說君主制度。但是有的教師不注意自己的表達常常會出現的錯誤就是將“封建君主制度”說成“封建統治”。我們都知道辛亥革命只是將一個皇帝打跑了,結束的是君主制度,并沒有結束封建統治,不管是在袁世凱統治時期還是軍閥統治時期,封建社會依然是社會的本質,所以說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封建社會的本質。所以教師一定要準確的使用語言,有的時候雖然語言上只“失之毫厘”,但表達的意思卻能“差之千里”。
歷史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不同于語文課堂,歷史教學語言要準確無誤,用嚴謹的思維邏輯表達出每一個歷史的事實和歷史概念,這是每一個歷史教師的基本職責。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準確的表達出書本中的深層涵義,既能幫助學生準確的理解該知識點的意思,又能幫助學生迅速消化記住該知識。歷史課堂的語言切不可美辭而害意,丟了一個“準”字。
二、歷史教學語言要“情”
歷史課是在講述著過去事情發生的過程和在當時的影響,有的是在說歷史的進程和發展的結局。教師在教授的時候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感悟史實發生的真實場景,用情感去體會。雖然可以借助一些圖片、視頻,但如果教學語言是平淡的,就會影響整個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講授陳勝吳廣起義時,陳勝在大澤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博大情懷,是怎么樣的高亢,這種氣勢磅礴的情感要怎么才能準確的表達出來呢?除了感情賦予在言語上,還是要注意到,教師語言不能矯揉造作,不能是空洞的口號,必須準確的表達出歷史事實發生的過程,讓學生能準確的分清愛與恨?!把詾樾穆暋?,要求教師本人對歷史史實有一個公正的善惡是非觀,對歷史人物有一份真摯的愛憎感情,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語言的表情達意才能感人至深,教書育人的功能才能落到實處。
三、歷史教學語言要“精”
許多歷史教材上的內容也會被用在其他科目的教材中,一些對歷史知識感興趣的學生也會對相應的歷史內容有所了解,所以在教師教授新課時,會出現學生不斷插嘴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授課程的語言上不要老生常談,應該句句精雕細琢,精準的教學語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大澤鄉起義”時講述“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簡短的一句話可以把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全部介紹給學生,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接受。如果教師只是將課本上的東西原封不動的教授給學生,學生會覺得沒有樂趣,從而加深了他們對學習的反感心理。
四、歷史教學語言要“俗”
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所使用的語言不能夠太深,要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要做到以淺顯易懂的詞語講出課本中深刻的含義,盡量避免過多的書面化語言,將書本中的生僻詞匯變得口語化,用學生容易懂的語言來講解課本中的深奧理論知識。比如在講解時把舊的奴隸制比作是搖搖欲墜的危樓,資本主義萌芽比作是黎明前的曙光等等,這樣的比喻既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又可以使學生迅速的記住。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通俗的語言是必要的。
五、歷史教學語言要“趣”
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奠基石,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那何來興趣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加強培養,一個活潑幽默的教師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興趣。試想一下如果一堂課如一潭死水一樣,學生怎么有興趣聽課,又怎么能聽好課呢?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的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被動的學習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如果教師的授課風格是非常幽默,將課本中那些龐雜的內容變成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小故事,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學到該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比如教師在講解鴉片戰爭背景時,可以這樣形容,煙桿子比槍桿子更亮,白花花的銀子嘩嘩的流入外國,這樣的表述就能很形象的描述了鴉片戰爭前中國的現狀。所以教師要充分的利用自身的幽默感來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學習歷史知識。
結語
總之,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利用語言的豐富性,發揮各自的特長,準確地運用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好學習內容,提高有效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朱根林. 高中歷史教學中責任教育初探[J]. 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年07期.
[2] 戴堅土. 淺談高中體育課中的教學語言[J]. 少年體育訓練,2011年03期.
[3] 郭家勇. 關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提升[J]. 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年07期.
[4] 張彩虹. 高中歷史教學研究性學習[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16期.
[5] 譚維平. 利用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J]. 文學教育(中),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