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是一門關于生命科學的學科。它雖然在初中階段屬于二級授課內容,但是它能夠幫助人們了解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能夠幫助人們了解自身的生命體征,幫助人們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初中生物系統而龐雜,很多領域、很多術語對于初中生來說都是第一次聽說,因此說初中生物比較抽象難學。不過,由于初中生物中的很多動植物都是學生常見的,人體中的各個器官也是學生熟知的,所以,只要是學生潛下心來細心學習,再借助一些多媒體影視圖手段,也是能夠將初中生物學好的。圖示型是一種基于人腦的思維工具,它能夠模仿人腦認知事物的過程和特點,充分展示事物的構成和發展演變過程。筆者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圖示型對于學好初中生物的輔助作用。
一、圖示網絡式構圖,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初中生物知識面廣,知識點多。各種生物分類龐雜,物種物態極易混淆,給學生帶來很大的理解障礙。而且,由于知識點太多,學生非常容易遺忘,很難形成有效的記憶鏈條。如果使用圖示法,就能夠輕松地解決這一問題。圖示能夠以某一知識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出與其相關的知識點,然后再進一步拓展出其他相關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圖示能夠將各個分散孤立的知識點進行串接互聯,建成有效的知識認知網絡。圖示的延展性使得它能夠不斷擴充內容,并囊括整個生物體系,因而擴大學生的生物知識面。圖示的易改性使圖表能夠隨時進行局部或者整體的修改,從而保持一種發展的形式展示相關的知識,使知識能隨時進行更新。
如圖標所示,這個圖示以點、面、體、圖的形式充分展示了生物的分類:首先按照生物分類的大的枝干將生物體分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其次按照這樣的分類再進一步細分,比如第一類植物類又分為種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然后進行第三級分類,種子植物又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在每一級分類中,教師都可以插入表示分類級別的序號或者其他美化圖飾。比如筆者在最后一級中插入了相關生物的圖片,一是為了美觀,二是為了能夠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相關生物的體征,并且盡量采用帶有其生存環境的原始圖片,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認識到自然狀態中的生物體,最大限度地接收相關信息,為進一步學習做好知識儲備。教師在制作圖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相關知識介紹的鏈接。比如說鏈接相關的文字簡介或者是視頻影音材料,當學生需要了解進一步的信息的時候,就可以點擊鏈接區域,打開相關素材進一步深入學習。
所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大容量地接收信息,才能使學生全面而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而不是浮光掠影一帶而過,成為華而不實的空架子。這時就需要教師開動腦筋,認真考慮什么地方需要添加文字信息,什么地方需要添加影音信息,這些信息裁剪的長度和片段的效果。因此,圖示不單單是一張簡單的圖,更是一張會說話的圖、一張動態的圖。教師運用得當,能夠使教學增添無窮色彩,能夠使課堂深入淺出,內涵無限。
二、縱深式構圖,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發展歷程
圖示除了能向四周呈發散狀展示知識,還能向縱深處發展,不斷拓展某一知識領域,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相關內容的聯系和發展,而不是蜻蜓點水式對知識簡單了解。圖示的這一點優勢,非常適合于一些興趣小組的發展。學生通過信息網絡搜集相關信息,把這些信息以關鍵詞的形式添加到知識網絡中來,并且通過相關鏈接指向相關的詳細材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無限量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還能為知識網絡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也可以集結團隊力量,發揚分工協作優勢,在短時間內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知識系統。學生既知道了這一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也能深入地了解詳細信息,為全面而系統地掌握知識做好鋪設。
知識的縱深式發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學生只有對知識了解得有開有合,才能算真正地掌握知識。圖示可以沿著某一線索,不斷深入地進行拓展延伸及分類。這一無限縱深式拓展正好適應了科學發展的開放性和進步性,培養了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用發展的眼光探索生命的奧秘。
三、發散式構圖,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
圖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發散式結構。在通常情況下,圖示都是以某一科目主題為中心,向周圍呈發散狀衍生出相關次級主題。這樣就打破了傳統扇面式知識結構圖和樹形知識結構圖的非對稱性局限。這種圖形的優勢在于:中心主題位置突出而醒目,讓人一下子就抓住本節課或者是本次話題的中心話題,集中學生思路,避免學生注意力分散;從中心主題派生出其他的次級主題,文字呈階梯式漸小,便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梯級掌握;這種發散式結構能打破某一單純知識領域的禁錮,使知識呈多面性發展,也有利于知識的良性發展。
學生通過繪制這種發散式的圖示,同時也訓練了他們用發散思維的方式思考問題,長此以往也就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
四、多樣式構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圖示的構圖并不是固定成型的,它可以因人而異進行不同的設計。因為每個人對某一知識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圖的最終設計結果是多樣化的。盡管圖型呈現方式不同,但它們都代表了學生對于某一種知識領域的理解程度,反映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學生智慧的結晶。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圖型,清楚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發現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閃光點,并及時找出學生認知上的錯誤,從而為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價準備好素材。
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繪制出具有自身個性特點的圖型。這不單單只是對于知識結構的美化,更重要的是打破學生中存在的盲目抄襲的被動學習狀態。學生間哪怕是存在一點點的不同,這也說明了他們開動了腦筋。同時,教師應該加大對于個性構圖學生的表揚力度,多多鼓勵原創作品,從而激發學生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被培養起來。
圖示擁有這些特點也是借鑒了人腦中神經細胞的結構樣式。人腦就是利用神經細胞的各個軸突的聯結接收和傳遞信息,從而不斷地積累各種知識和經驗。圖示是將這一結構以知識的形式表象化,因此說它非常符合人腦思維的特點,更適合于教師利用其進行教育教學行為。教師要想將這一教學工具應用自如,還需在實踐中反復探索,以求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