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需要我們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公民。作為初中思品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從各方面去培養學生的這方面能力。
【關鍵詞】培養 創新
蘋果公司前總裁史蒂夫·喬布斯曾被評為最能影響世界的人之一,他的創新成果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乃至人們生活的方式。他曾說過:“不要將時間浪費在重復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意味著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結果一起生活。”江澤民也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不竭的動力。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則是知識總量、人才素質和科技質量的競爭。”
實施創新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中國教育在新世紀的必然選擇。作為一名思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要給學生一些笑臉
長期以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像皇帝與平民或是貓與老鼠的關系,學生在老師面前只能戰戰兢兢、惟命是從,思想被完全禁錮。這不利于學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也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應成為人格養育的圣殿。教師作為平等對話中的首席和引領者,要尊重、關心、關注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學生們通過網絡、媒體等途徑獲能掌握大量知識與信息,在某些方面知道的東西比我們教師還要多。我們應該放下架子,把緊繃的臉放松,用微笑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提供足夠輕松的心理空間,鼓勵學生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去創新。
剛工作的幾年,在教學中我一直很嚴肅,學生很聽話,不敢違反紀律,我曾經以能把學生嚇倒而自豪,甚至還得到一些不大能管住學生、為課堂紀律亂而苦惱的其他老師的羨慕。但慢慢地發現學生對我很疏遠,課堂上也不敢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這也是教育的一種悲哀。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改變自己。現在,在教學中,我用平和的語氣、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盡可能地與學生情感交融。慢慢地,我發現思品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敢于大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二、開展小組學習
俗活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都說明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好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模式之一。課堂上留給各小組充足的時間討論交流,能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更好的舞臺。
根據所在學校的教學總體模式,我一般按照學生的性別、性格、愛好、成績等將學生分成水平相當的若干小組。課堂上,把一框題的內容分成幾個部分,一組準備一個,進行全班性的合作學習。為了得到老師的獎勵和其他組同學的肯定,各組會積極思考討論,以便在展示時勝出,所以,合作中還有競爭。另外,在每節課教學知識的重點或難點處,我也會安排小組內討論。讓小組內每一位學生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對其他同學的獨特思路進行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從而使自己理解更全面,然后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在班內展示自己組的討論結果。在小組代表展示時,其它小組的成員也要做到傾聽,敢于發表不同意見。教師對回答科學全面、有新穎獨特想法的小組或同學提出表揚。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很快就見到明顯的效果,我們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三、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網絡、實物投影、白板等先進教學手段被一一引進到課堂上來。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直觀、生動、情境性強等特點,增強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學生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順利過渡,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我們思品教師要抓住高科技給我們創造的便利,充分利用這些手段,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服務。
現在,包括我們農村學校在內的每間教室都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備,而有些老師因怕麻煩而將這些寶貝束之高閣,也有些老師因心理上不能接受新事物而仍然沿用“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學模式。這不僅是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如學習《生命的家園》時,僅僅在口頭上說大自然是如何報復人類的,很難激起學生共鳴。這時,我會用多媒體播放造成上億人受災的九八年長江洪水泛濫震撼人心的視頻,學生受到很大震動。此時,我拋出問題:“你認為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應從哪學方面做起才能杜絕悲劇的重演?”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思維也變得活躍,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出了很多具體而又別出心裁的治理環境的方法,不僅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應和現實生活“接軌”
三維的課程目標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人認為,什么技能、情感都是次要的的,只要學生能學會知識、考出好成績就行。但我認為,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放在更重要位置,指導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地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所有的創新都要以現實為依托。《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也指出:初中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課建構的基礎。
我在日常教學中一直盡可能地貫徹這一精神。如學習《社會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時,可以播放國慶節天安門廣場上游客一日扔了10噸垃圾愁壞了清潔工的畫面;學習《閉鎖心理的危害》時,可以列舉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人的重大刑事案件,并讓學生談談如果是自己遇到了類似問題如何處理;學習《萬眾一心奔小康》時,讓學生說說本鎮最近又新增加了哪些美麗的小區和公用設施,并引導學生說說還有哪些能體現我們正在一步步走向小康社會……這樣,不僅掌握了知識,也培養了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我們思品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思品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孩子創造思維的沃土,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