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以學生在進行聽力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口,提出預讀預測策略,并列舉了相關實例,闡述如何運用這一策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關鍵詞】聽前預測 聽中預測 聽后推測
在平時的聽力教學中,筆者發現有部分學生會有缺乏信心、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還會出現種種聽力障礙,比如不能夠根據所提供的線索完成聽力任務;不能進行有效地猜測、聯想和判斷等。根據詹·威利斯和其他語言學家的理論,聽力技巧一般可概括為12項微技巧,而其中的6項均涉及到預測技巧,約占聽力技巧的50%。由此可見,預讀預測是聽力理解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對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策略可分為聽前預測,聽中預測和聽后預測。
一、聽前預測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指出:學生在聽力活動之前,要明確聽力的目的,激發自己濃厚的興趣,使自己心理上產生期待。所以,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利用分發試卷到正式開始播放聽力材料前的這段時間,迅速地瀏覽預讀聽力題目。與此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題干中的信息,預測對話或短文中可能涉及到一些內容,特別要注意姓名、時間、地點、重點詞語等,減少記憶負荷,縮小信息結構范圍,提高聽的效率。經過長期的預測訓練,學生可以考場上聽力緊張,增強自信心,進行有效地理解。在聽前預讀預測中必須要有任務驅動,學生根據任務驅動達到有效訓練。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聽力預讀預測中的任務有章可循,大致有以下幾個任務。
1.反推式預測任務
反推式預測任務即根據問題或者選項進行反推預測,學生了解聽力文章的大概,從而減輕聽力障礙。例如:聽力過程模擬試題中有題目:
What is Mary’s plan for Saturday?
A. Visit her mother
B. Ask John and his wife to dinner
C. Cook dinner for Tom
在預讀過程中,指導學生先看選項,在后面的聽力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與A、B、C三個選項中相關的關鍵詞,到底選哪一個正確,待聽完聽力之后再確定。
2.比差異,作出默預測
比差異即默讀聽力題目選項,比較選項中的差異,在內心中默默地推測,并作出預測。在做聽力的時候,我們經常會遇到電話號碼,門牌號等數字材料,這就要求我們在做聽力預測中要做到心中有“數”,防止在聽力過程中出現不同的讀法或算法,這樣才會在聽力過程中游刃有余。
3.抓要點、推主旨
在預讀時要抓住題目選項中重復率高的詞語,從重點詞語入手進行預測聽力材料的主旨內容,集中精力把握主題內容。如: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Ping-Pong player.
B. A Ping-Pong team.
C. A Ping-Pong match.
顯然“Ping-Pong”是A、B、C三個選項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語,也就說明這段對話是與“Ping-Pong”有關的內容,那么到底與他有關的是人還是事呢,這就要求我們在聽力的過程中要注意分析,答案自然而然就會得出。
二、聽中猜測
聽中猜測是指在聽力材料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抓好關鍵詞,把握文章主題,并能根據材料內容,浮現場景,猜測文中的內容,需要強調的是在聽的過程中學生要有一定的獲取信息和處理內容的能力。
1.抓住首尾句,領會大意進行預測
在聽短文和較長的對話時,一定要抓住第一句話,往往第一句話中能提取和捕捉到有效的信息,特別是關于學生生活經驗的文章和知識;同時,還要關注文章材料文章最后的總結性語句,往往較長材料中會有總結性的語句,抓住結尾語句,可以預測材料中談話的主題、目的、態度等。
2.用好交際用語,合理進行預測
在聽力測試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take place?”等等,這是考查學生對日常交際用語的掌握情況,能理解對話地點、背景和對話者之間的關系。這些材料往往是以真實的生活情境為背景,在聽力材料中往往就會出現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交際用語。例如,在遇到“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 sir?”的交際用語時,我們能立刻推測出對話雙方的關系:顧客和店員的關系或者是醫生和病人的關系。
3.巧用關鍵詞,有效進行預測
在聽力教學中,往往會涉及到各類題材和內容,比如社會現象、日常交際、個人愛好、購物吃飯、文體活動、家庭成員、學校活動、天氣情況、時間問題、運動健康等。在這種特定的對話或獨白的語言環境中,我們要利用這種特定語言環境進行預測,在預測的過程中,要抓住關鍵性的詞或短語,使預測的成功率增強。而對于一般人的身份、職業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般隱藏在對話的內容中,這就要求我們在聽聽力時能根據雙方的談話內容和對話中的關鍵詞進行分析、推測。
4.根據功能詞,進行準確預測
所謂功能詞是指一些關聯詞、過渡詞及短語。這些詞在語言的理解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功能詞可導致表達的內容迥然不同。這樣的功能詞很多,如表示轉折或對比的but, however, though, instead, otherwise, or等;表示因果的so, for, because, as, therefore, as a result, so that, in this way等;表示補充或強調的and, above all, besides, again, especially, also, in addition等;表示解釋的I mean,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等;表示舉例的for example, such as等;表示比較的like, as well as, in the same way等;表示轉換話題的by the way, now, change the subject等;表示總結的in all, on the whole, to sum up, above all等。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捕捉這些詞。
三、聽后推側
聽后推測即在聽完材料后對內容進行邏輯推理,主要考查學生對談話雙方意圖和態度的推斷能力。同時,學生能夠利用后面聽到的材料信息,及時對前面有疑惑和漏聽的內容進行推測,并加以分析和推測,從而提高學生做聽力材料的正確率。
該題屬于典型的聽力推斷題,屬于較難的題型。從給出的材料問題中,我們很難直接就找到答案,這就要求我們能從材料中的男、女方的對話中進行推理,得出答案。根據女方的對話:“I don't like jeans, either.”可以排除B選項。再依據女方的對話:“I prefer the yellow dress to the red suit.”排除了A選項,由此推斷答案選C。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的“認知策略”明確要求學生在做聽力時,要采取一定的步驟和方法,能夠學會在聽力的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首先培養學生樹立積極預測的意識,并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學生運用各種預測方法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養成積極有效的聽力習慣,提高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