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信息社會突飛猛進的今天,信息技術課程也進入了校園,要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于大部分農村學生,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觀念相對貧乏的情況下,該如何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在這里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作一初步探討。
【關鍵詞】農村學生 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課
一、信息素養的含義
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中人的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社會人們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學習型社會及終身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
“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公民必備的素養,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學生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
二、信息素養的現狀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對教學設備依賴性很強,課時相當有限。因為沒有考試考核,學生不重視信息技術課,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玩游戲,更有甚者破壞軟硬件資源,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給信息老師提出一個嚴峻的課題。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授“魚”與人,而是授“漁”于人。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裴斯·泰羅奇認為:“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展,在于發揮個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如何使其發展,如何使其發揮個人的內在力量,筆者認為最重要的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三、解決目前現狀的途徑
(一)首先重視信息技術課
通過實際應用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信息老師首先要上好第一節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開始。教師可通過實例,通過情景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可能多的了解計算機的廣泛用途。在教學中可參照這樣幾種方法:
1.開展各種形式的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賽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比如“漢字輸入”的教學,學生討厭枯燥無味的輸入,為了提高他們的興趣,在班級中開展“輸入高手”的評選活動,并給獲獎者以小小的獎勵。通過一系列的比賽,提高了學生的電腦操作水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另外,還可組織學校性的信息技術興趣小組,讓一部分學有所長的學生參加學科競賽,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興趣。
2.以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老師的教學過程,幾乎是同一個模式:教師演示→學生練習。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所提到的教學方法,也僅僅是講練結合、多媒體演示等。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是在被動接受。沒有發揮學生能動性的教學,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信息技術的教學,要讓學生動起來,允許他們犯錯誤。通過問答、討論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采用“任務驅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對中學生而言,信息意識方面是學生對信息技術要有持久的學習應用興趣,有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探究學習的強烈愿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改變以教師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模式,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上機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上機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己的上機操作能夠解答某一問題,必將會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悅之情,充滿學習計算機的熱情。
(二)有效的機房管理,控制好學生的電腦操作
上計算機課的時候,學生們經常玩游戲或是上網,更有甚者破壞軟硬件資源。除了制定嚴格的機房管理制度之外,還可以從這樣方面入手:
1.努力提高信息技術教師、機房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改進機房管理
在機房使用過程中,由于許多學校機房的使用率較高,有些學生在上機過程中或操作不當或惡意破壞,極易造成系統崩潰甚至設備損壞,這些是對我們機房管理人員的一個考驗。所以計算機老師平時要經常監控計算機系統及網絡的運行狀況,發生故障及時排除,保證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維護工作包括:硬件維護、軟件維護、網絡維護、日常維護保養四部分。對于硬件維護人員,要熟悉計算組成原理和操作系統,熟練使用維修用儀器儀表。維護工作應遵循計算機故障與維修的操作步驟和維修方法;計算機安裝各種軟件前應合理創建磁盤分區,然后安裝合適的操作系統;平時要做好系統保護和數據備份工作,使用硬盤保護卡或還原卡的硬件保護方法,使用一鍵還原等工具對硬盤系統進行備份及恢復;有效防范計算機病毒,安裝防火墻、殺毒軟件等,切除病毒來源;加強對網絡系統的管理,給網絡系統安裝管理軟件,革除不良網站;在平時日常維護中,以保持機器內部干燥,保證機房三度(溫度、濕度、潔凈度)要求,作好日常衛生工作。
2.用公民道德觀念教育學生,加強學生的計算機道德觀
要維持良好的機房秩序,給學生上好電腦課,光靠嚴格的管理顯然是不夠的,最主要的還是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利用公民道德觀念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計算機道德觀。
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信息倫理道德修養,使他們能夠遵循信息應用人員的倫理道德規范,不進行非法活動,也知道如何正確的保護自己,防止計算機病毒和其他計算機犯罪活動。同時應該敢于面對社會上的各種落后和丑惡現象與行為,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并且能夠良性疏導。
在信息資源應用中相互尊重、相互合作。有效利用他人的勞動成果,尊重別人的勞動果實,提倡一種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不能夠去剽竊和仿冒他人的研究案例,在引用他人的成果時要進行分析,做到不虛假傳播信息。
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在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同時,教育學生自覺遵守與信息活動有關的道德、法律法規,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信息技術教育將從單純的信息技能訓練走向整體的信息文化素養積淀。
【參考文獻】
[1] 薛文平.《簡論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江蘇電大武進學院.
[2] 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學校機房管理三策略》,教師資源網.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陳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