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是分辨和理解話語的能力,即聽并理解口語的含義。是學生吸收和理解語言材料所載信息交際能力。學生通過聽可吸收新的語言材料,加深所學語言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促進說、讀、寫各項技能的發展。那么,我們該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學生的聽力訓練?
一、營造和諧氛圍,擴大聽的渠道
傳統教學中聽的活動,一般局限在以句型、對話為中心的教學中,著重于語言形式的聽辨和記憶,信息的輸入量明顯不足。而平時做的聽力技巧專項訓練,多是測試性題目,目的性太強,做的多了,很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倦、排斥、甚至反感,從而失去對聽力的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堅持盡可能的用英語教學,包括問候、課堂用語、評價、布置作業,并且也要求學生努力在課堂上說英語,不要擔心學生做不好。事實證明,用不了多長時間,學生完全能聽懂你的指令、要求。甚至還能學會你的一些用語。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他感到身處異域,而能應付自如的與人交談,從而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比如,規定課前5分鐘為自由交流時間,可安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小組對話等,形式可靈活多變,對于表現出色的同學予以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挑戰。問答中學生的情緒是緊張興奮的,他們能迅速進入英語角色,沉浸在濃厚的英語氛圍中。課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的利用一切機會進行英語對話,鼓勵收聽、收看一些英語節目,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的聽力水平。
二、創設情景,激發聽的欲望
英語聽力的培養宜視聽結合,培養利用情景獲取信息的能力。所謂的視聽結合,是指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教師的動作、表情、投影等直觀手段來創設、模擬情境,提高理解和強化刺激,加深記憶。如教“egg”,教師可先自言自語:What's this? It's an egg. Is this your egg? Yes, it's my egg. My egg is big…然后提問What's this in English? 要求學生回答。學生不僅可以脫口而出,而且因為是“聽”來的,感到特別有新鮮感,記得特別牢。通過創設一定的情景來呈現對話內容,既真實又生動。對學生理解和掌握對話有很大的幫助。
三、傳授方法,提高聽力水平
學習是一個過程,掌握其基本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從英語聽力角度來講,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1.語音學習。語音學習是學習語言的基本,開始教學我們就應該把好語音關。注意其發音的特殊性、重音、連讀、聲調等等。教學生多去模仿、聽、讀、與人對話。
2.抓要點。聽前仔細閱讀聽力任務,帶著任務有目的性的聽。切忌逐字逐句的聽。我們只需要知道主題大意,想要一字不漏的全部聽清有點不現實,也不必要。教師可教學生用畫圖、做筆錄等方法,特別是時間、地點、方位的內容。
3.預測能力。
四、降低焦慮,減少情緒障礙
輕松愉快的心情和積極主動的情緒,對提高聽的效果非常重要。在日常的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以下:
1.聽前介紹背景或出示圖片,幫學生熟習材料,降低難度。
2.選擇合適的聽力材料和檢測方式,減少“壓迫感”,注意內容的難度,說話的語速。以學生能聽懂基本內容為前提。
3.允許學生犯錯,以引導鼓勵為主。
4.把握聽的時間,每次大約十五分鐘。
“孩子的知識多半是聽來的”。“不會聽就不會學習。”這些話雖有些夸大,然而,聽,作為人類認識活動和交際活動的基本形式,對說、讀、寫能力的發展確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視聽力教學,不僅符合語言學規律,也是現代英語學習的需要,是改變現行英語教學重讀寫,輕聽說現象,擺脫“啞巴英語”“聾子英語”通病的形勢所趨。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