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課改背景下,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教學,我認為應先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質疑能力不是教會的,而是通過自主探究發展起來的,學生自主支配的空間越大,產生創新性的火花就越熾熱,創新就越有機會達成。物理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去保持創新教育的廣闊天地,培植學生進行學習研究的熱情和提供學生發展個性的土壤,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展和親身體驗中培養質疑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出適合現代教育要求的創新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質疑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佳活躍狀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諸如奇趣的實驗演示、科技史話、實物模型、圖表、動畫等來制造懸念,配上生動、風趣、幽默的語言來創設教學情景。這樣可以激起學生探根求源的愿望,進而產生學習興趣,引發探索沖動,創造性的活動就由此開始了。例如:在上“物體浮沉條件”一節時,教師可先通過出示三個外形相同的乒乓球(分別注入適量的水),提問學生:把它們浸入水中,是上浮還是下沉?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會說一定上浮。這時,教師用懷疑口吻說:真的嗎?請大家好好觀察一下。在全班同學注意力高度集中下,教師動手演示實驗,結果出現一上浮,一懸浮,一下沉。這樣,有的學生便感到很新奇,頭腦中產生了許多問號,從而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這時,教師再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要自學課文才能解答這一問題。由于學生帶著求知欲渴望解決問題去自學,注意力集中,自學效果也提高了。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質疑
創新都源于問題,教師根據教學提出啟發性問題,給學生營造有挑戰性的不同的問題情景,在問題的一步步展開中進行學習。
例如,“分流在電流表中的作用”一節的教學,可以采用如下程序展開:
(1)為了測量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流強度,將電流表直接串聯入電路,隨著電鍵短促閉合,電流表指針迅猛撞擊過去時,這說明電流表不能測量較大的電流,怎么辦?
(2)有的同學提出將多只電表串聯起來,按此演示,結果電表果真保護住了,但燈泡L卻不發光了。可見,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不可取。
(3)少數學生因見講臺上放著一些同樣的電流表,就提議把他們并聯起來,接入電路。這樣一來,果然解決了單只電流表量程過小的問題。但這樣做顯然不方便,如果只有一只電表(或從經濟、觀察方便的角度考慮)能否作進一步的簡化呢?
(4)通過師生合作討論,很快提出了一種方案:只保留一只電流表,其余電流表用一只等效電阻R代替,同時改變表盤的刻度值,經實驗驗證,該方案果然可行。這樣一只電流表改裝而成的安培表已初步完成,通過這樣的對比實驗和分析,學生對“分壓和分流在電流表中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與認識。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百家爭鳴的開放式討論,使原來“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信息傳遞,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縱橫交叉的多向性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的研究性學習效果。讓靈感為集體共享,讓問題為大家借鑒。
三、給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
教師要改進教學設計,創造相應條件,把學生帶入科學探索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在自己親身體驗中探求新知,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參與的“再發現”、“亞研究”的過程。自學討論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因為,自學能力是其它能力實現的基礎,是前提。傳統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普遍沒有自學的習慣,把自學當作閱讀黑體字了事,根本沒有達到學習的效果。因此,一方面,教師要提出自學的要求,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如要看懂物理規律、定律。另一方面,還要努力創造搞好自學的條件。如開始可指導學生自學,或者針對性適當講解幫助學生自學,盡量使學生結合自學進行討論,可讓一些淺顯問題得以及時解決,為繼續自學提供方便,還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學生通過通讀、細研、共議的自學討論,不但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還有利于掌握重難點,集思廣益,對課文內容提出一些新見解。例如:《浮力》一節,通過自學討論,學生會發現浮力的定義不夠完整,浮在水中的物體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應把“水”改為“任何液體、氣體”的新見解。因為課文第二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提到,不但水有浮力,煤油、酒精、水銀等所有液體對浸在里面的物體都有浮力,物體在氣體中也受到浮力。這些新見解,都是學生在自學思考中發現的問題,從而討論得出的結論。
四、提問質疑,開拓學生思維,發展智力。
提問質疑是自學的延續,學生自學效果的反饋。它既可以糾正死記硬背,也可以培養學生敢于向課本向老師挑戰的膽略。對于提出與課文重點有關的問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理解,拓寬知識面,把知識學活。例如:在比熱一節,學生有的提出從例題中計算得出銅的比熱,何以比課本表的比熱小呢?由此引發全班同學討論,通過討論,學生都會認識到不是實驗誤差造成,而是由于不可避免的產生熱量損失以及量熱器部件吸熱不計造成的。這時,大家會感到雖然這些原因課本上未說明,但通過自己的分析,恰恰找到了答案。學生會像探險家發現新大陸一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驕傲,使他們的自學勁頭倍增。
五、激發成功感和自主評價意識,培養質疑創新能力
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弱,稍受點挫折,便缺乏自信。在學生自主學習中,應適時激發成功感,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分析完基本原理、方法之后,我總是誘導、啟發學生尋找新的方法,并且及時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評價意識,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總之,新課改下,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復前人的事情。這就要求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和學習已經形成了的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實現知識的創新能力。創新源于問題,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需要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創設有挑戰的問題情境,給學生以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徐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