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目前,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作文占據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當前初中的作文教學狀況確實堪憂。教師為作文指導苦思冥想收效甚微,學生搜腸刮肚仍然不知如何下筆。我國自從實行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綜合國力迅速提升。那么,初中作文教學也只有走改良的道路才能發展。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 現狀思考 改良
一、學生作文現狀
1.作文缺少真情實感,喜歡胡編亂造
現在有些學生在作文中不敢說真話、抒真情,甚至個別學生胡編亂造。學生在寫作時,很少帶著感情出發,多數同學在記敘文中,僅僅存在于一般的敘事,猶如記流水賬,把事情講完了就結束了,沒有將個人的情感通過細膩的筆觸再現出來。在以“家鄉”為話題的作文中,有個學生寫到自己的家鄉在黑龍江,文詞非常美麗,可她的家鄉在慈溪,原來作文是從作文書上抄下來的。在以“母愛”為話題的作文中,有個學生在作文中寫著:自己的母親為了生自己,在母親和孩子不能同時存活的前提下,母親決定舍棄自己的生命讓孩子存活下來,所以,她一生下來就是一個沒有母親的孩子。言辭頗為動人,我看到這篇作文,當時感動得熱淚盈眶。后來經打聽,她母親活得好好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寫作時,一味地追求華美的詞句,細看內容空洞無物。
葉圣陶先生曾為《學作文》報題詞:“作文是用筆來說話。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的話,說自己的話,不要說假話,說空話,說套話。”葉老為《作文選讀》題詞:“作文課是練習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要說的意思。模仿不是好辦法,抄襲是自己騙自己,我懇切希望小朋友們記住這兩點。”葉老的話對于我們農村學生的寫作是切中要害的。
2.作文沒有張揚個性,內容陳舊老套
學生作文時,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寫記敘文時,開頭點題,中間敘事,結尾再次點題;寫議論文時,開頭提出觀點,中間舉幾個例子引用幾句名言來證明,結尾總結全文。多數同學不會寫散文和說明文。時至今日,還有一部分學生作文選材局限于“父母在我生病的時候照顧我”、“下雨天,爸媽來學校接我”、“爸爸教我騎自行車”等,作文內容陳舊老套,缺乏新穎的審視角度、獨有的價值判斷、獨特的審美傾向、真誠的情感體驗、靈活的表達方式。
3.作文書寫潦草,不注重句子的錘煉
好的書寫,令閱卷老師賞心悅目;不好的書寫,令閱卷老師蹙額生厭。也許是為了追求寫作的速度,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書寫極為潦草,字跡模糊,每次改作文,老師都感到頭疼。書寫潦草,是很不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不好的學習態度的反映。如果說大海是由無數的水滴構成,那么作文就是由若干個句子組成的,作文的成敗取決于句子的錘煉。眼下,初中生寫作時,對內容的關注較多,而對句子關注不夠,寫作時,語句拖拉,病句、錯別字現象層出不窮。
二、思考成因
1.學生生活空間狹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生應“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只有熱愛生活,并積極地觀察了解生活,才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才能獲得比別人更豐富的精神享受,才能表達出比別人更為豐厚的對世界的理解。否則,再美好的風景,再動人的故事,如果沒有美的眼睛和耳朵,就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眼下,我們農村初中生多數生活空間狹小,基本上就是學校、家庭、路上、親戚家。他們寫作的素材非常有限,他們很少有同學跟著父母外出旅游,也很少幾個同學相約去爬山、騎自行車等,他們多數不關心時政,不關心身邊的生活,他們最大的喜好是玩電腦游戲、與朋友聊天、看電視言情劇,他們的心態是極度浮躁的。生活空間的狹小,導致作文素材的大眾化,缺少新穎,老套而無味;內心的浮躁、空虛,導致他們無法將精力集中到學習上,寫出來的文字沒有真情實感。
2.教師平時不夠重視
我們語文教師明知道作文在中考中的比例很大,也知道作文最能見證學生的語文水平。可畢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立竿見影,為了應付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老師無形中縮減了作文課的教時,甚至有個別的老師一學期也不開一節作文課。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表面上給學生贏得了更多關于語文知識的汲取,事實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越來越退化,語文理解力也會受到相應影響。多數情況下,我們只是布置作文,讓學生去寫,而缺少到位的指導。我們沒有完整的作文教學體系,即初一、初二、初三各應該進行怎樣的作文教學,初一和初三沒有什么區別,這不能不說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虧欠學生的太多。
3.教師評改作文對學生作文的負面影響
學生寫作是與生活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自我對話,更是與教師對話。教師是學生最重要的第一位讀者,這位“讀者”反映如何,直接影響著“作者”的后續寫作的動力和興趣。可在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扮演裁判員和審判官的角色,根據閱卷的“經驗”以及中考作文閱卷要求,尋找學生作文的不足之處。在短暫的醞釀之后,就給學生一個可憐的分數。一旦當學生發現,無論他怎么努力,他始終只能得這一點分數時,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就會減淡,而一旦沒有寫作的激情,就永遠寫不出好作品來。
總之,學生作文的不給力是因為我們語文教師做得不得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盡量鼓勵學生多去關注身邊的生活,寫出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多閱讀美文佳作、多運動、多旅游,開闊視野;鼓勵學生注重書寫,讓他們在寫作中欣賞自己文句的美成為習慣。在批改作文時,教師必須更新評價觀。對學生所寫的真情實感的文章,學會尊重和理解;對學生的優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閃光點,學會欣賞和表揚;對學生作文中明顯流露出來的不足,學會不求全責備。愿我們所有的語文教師共同努力,愿我們農村初中學生的作文水平在未來的日子里有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與學》,2000年第4期.
[2]《中學語文教與學》,2002年第5期.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清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