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體育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以來,只有一部統一的體育教學《大綱》指導,并未設置配套的教材。這給體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諸多不便,在教學中,體育教師難以進行合理的課程安排,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教學難度不小。由于沒有教材,教學過程缺乏一個統一的基礎。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師進行創造性發揮,通過自身經驗進行教學,這使得高中體育教學的效果非常不理想。表現在:一、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陳舊,無法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二、為了追求教學效果,有些教師過分做表面文章,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由于缺乏教材的指導,有的青年教師在工作數年后,仍然無法寫出優秀的教案,甚至沒有嘗試過借助于常規教材進行教學的現象。這種混亂局面導致體育教育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在部分地區,體育教學活動內容極度匱乏,出現了以高考為指揮棒,為了體育高考而教學的現象。這樣的后果就是體育教學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本文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來探討高中體育教學重組的問題。
一、進行體育教學重組的依據
根據體育教程的說明,只要能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中心精神,并且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教師就可以自擬教學計劃、自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重組體育教學有以下依據:
第一,要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相應水平段的各項要求;第二,應當符合相應年級學生身心發展與認知情感發展的水平;第三,應當有利于學生增強體能,激發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同時能夠具有健身性、知識性和可操作性;第四,要體現體育教師的個性化教學藝術,充分發揮教師能力,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完成統一的教學目標;第五,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校本化教學。
二、高中體育教學內容重組的含義
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往往分為宏觀和微觀兩方面。宏觀教學內容主要是指體育運動的知識、技能、方法等方面,而微觀內容則是指具體單項內容中的教學內容,例如體育項目中的各種動作要領等,相對于宏觀的教學內容,微觀教學內容更加實際。在重組過程中,需要重組的教學內容屬于微觀的教學內容。
三、高中體育教學內容重組的思路
1.確定高中階段各項體育內容的學習程度。在重組中,要依據課程標準和地方、學校的實際情況,綜合各項傳統因素進行考慮來確定學習內容。學習內容可分為精學型內容、粗學型內容、介紹性內容與鍛煉型內容。
精學型內容是教學的重點。要讓學生掌握好1~2個體育項目,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感受體育文化。常見的田徑類、球類、體操類項目都屬于這一范疇。
粗學型內容,教學內容主要是能夠讓學生初步學好的一些項目,豐富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多樣性需求,體驗到集體合作的感受,太極拳及一些游戲類項目就屬于這一范疇。
介紹性內容,是通過體育文化學習,使學生深入認識運動的實質,從而對體育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一般的拓展訓練、保齡球、網球、拳擊等項目比較適合作為介紹性內容。
鍛煉型內容,是通過引入一些常見的不需要深入教學的內容,通過督促學生進行長期堅持鍛煉,來提高學生的體能。跳繩、毽球等項目是這類教學內容的較好選擇。
2.對教學內容進行時段安排。根據國家的相關文件規定的課時要求,綜合考慮教學特點、科目的難易程度、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精學內容占總課時的比例應為45%,粗學類占10%,鍛煉類占10%,介紹類占5%。這樣的安排經過一些地區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效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提高了教師對于教學的掌控能力和安排水平。
由于高中各學年的學習任務不同,在安排每學期這四類課程,會進行相應的調整。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接受能力的變化,在課程的難度安排上,精學型課程和鍛煉類課程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模式,而粗學類與介紹類則采取直線型上升的模式,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應。
四、體育教學內容重組中的問題
首先,教師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教學重組。突破傳統理念,用新課程觀點開展教學活動,不能完全限制在教材中或只注重即時的教學實效,忽視長期的教學效果。
其次,要作準定位,抓住教學重點。在進行教材處理時,要根據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藝術化的處理,讓教學活動更加合理化,充分實現教材的教育教學功能,提高教學質量。
再次,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的過程中,要摸清學生的基本情況,統籌考慮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從而最大化的優化教學成果。要深入研究教材,綜合各項學習方法,不斷提升體育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要立足實際,將新課程標準與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使單純的教材內容與豐富的實踐課程相結合,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五、總結
進行高中體育教學內容重組,最終目標是優化中學的體育教育內容,在保證完成課程質量標準的同時,讓學生掌握體育技能,不斷提高自身體質,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學的要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