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新課程教學中,動態生成是重要理念,既發揮教師作用,也尊重學生生命發展、自由發展,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精彩紛呈。本文研究初中歷史課堂動態生成的前提條件、基礎保障和關鍵所在。
【關鍵詞】動態生成 初中 歷史課堂 研究
在新課程教學中,動態生成是重要理念,既發揮教師作用,也尊重學生生命發展、自由發展,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精彩紛呈。那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該如何打造動態生成的課堂,筆者具體分述如下。
一、課堂動態生成的前提條件:營造民主氛圍
在動態生成教學中,少不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索。而對于學生而言,當他們感覺安全與自由時,才會主動融入活動,發揮自己的潛能與創造力。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和諧、平等、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主體,大膽表述見解,共同探討問題。
首先,教師需要從“師道尊嚴”的觀念中解脫出來。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并尊重學生個人想法,即便是一些看似荒謬的、與預設相矛盾的、與眾不同的觀點。而后根據具體實際,通過點撥、討論、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解決問題,保持學生提問積極性,形成求異思維,打造動態課堂。其次,巧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問題情景,使學生生疑,自主發現問題,主動表達,給動態生成奠定良好基礎。如教學《大一統的漢朝》時,有的同學閱讀過相關書籍,或看過與該朝代有關的電視劇,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巧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快速進入歷史情境,大膽說說自己的認識。比如投影《大漢天子》中漢武帝的劇照,提問這是哪個朝代的皇帝,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那么多,為何拍他,你們知道漢武帝的哪些故事?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所看所聞,說說漢武帝的故事。這樣,在你一言我一語中,加深認識。而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有針對性的分析補充,并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漢武帝雄才大略,讓漢家聲威震懾歐亞大陸,使西漢處于鼎盛時期,但這位大漢天子內心卻煩惱不已?(投影相關材料)引導學生思考:他為何煩惱?你們能幫助他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二、課堂動態生成的基礎保障:注意彈性預設
課堂生成是無法預約的美麗,卻不能脫離課前預設,包括課程標準的領悟、教材內容的研讀、課堂目標的設定,加上一些細節問題,比如該選用哪些教具,該設置怎樣的教學情境,對于某些知識點,學生又會提出哪些問題,該怎樣啟發引導等等。如果教師不能事先綜合考慮,課堂上會束手無策,不能準確判斷課堂中的生成信息,這樣,課堂怎會精彩,怎會綻放智慧火花,怎會高潮迭起?因此,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預設,而需要預留彈性成分,讓課堂有發展空間。
首先,目標預設。在課程教學中,該如何有效達到預期目標,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并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部分目標。譬如:倘若學生能力較高,表現好,可以適當提高目標要求;反之,如果感覺學生整體水平較差,學習顯得有些“吃力”,則需要降低學習要求。其次,學情預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整體水平不同,課堂活動也需有所不同。若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實現動態課堂,教師需要預設學情,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可能會出現怎樣的問題,以便能從容應對課堂“意外”。另外,需要預設好各教學環節與步驟,何時講解分析、何時交流討論等,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數。此外,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預設教學手段,以便更好的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給師生互動交流奠定基礎。如教學《北方民族大融合》時,借助多媒體課件與網絡資源組織教學,設置活潑生動的歷史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大膽表述;設計多類問題,啟發思維,引導學生想象描述、總結歸納、合作交流。
三、課堂動態生成的關鍵:捕捉生成資源
在歷史教學中,即便教師課前充分預設,課堂上還是會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情況,可能就打亂了原有的教學節奏。而如果教師能夠及時捕捉,靈活應對這些“意外”,尤其是學生的突發質疑、突然提問等,動態精彩生成就會隨之而來。因為同學們所提的“意外問題”,通常說到“點”上。對于教師而言,有時候這些點并非“重點”,甚至擾亂了課堂秩序,給教師帶來了一些教學尷尬。但對于學生而言,這些點就是他們的思維“疑點”或者“難點”,是點燃智慧的“燃點”,是師生交流互動的“起點”。因為當同學們真正思索時,他們才會質疑,才會提出問題,給課堂教學提供生成信息。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正確判斷課堂“意外”,有效應對,因勢利導,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讓學生更深刻、全面的認知知識。
首先,正確對待同學們的錯誤,將錯就錯,促使生成。由于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相距較遠,加之同學們思維有限,他們難免會出現理解錯誤、認知錯誤。此時,教師需要把握教育契機,發掘這些“錯誤”信息中所蘊含的“生成”資源,將錯就錯,促使學生自主探究,課堂動態生成。如對于中央集權與專制主義,學生容易出現理解錯誤,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的形式,舉例說明,加深理解。其次,注意偶發事件,捕捉生成信息,促使生成。另外,機智應對學生的突發質疑,點撥引導,促使生成。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因已有經驗、知識等影響,會突然提出質疑,來判斷推論知識的合理性。此時,教師不能直接回避同學們的質疑,而需要機智判斷,誘導生成。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